馮驥才
一次,一位開鎖廠的老板說,他的買賣很興旺,日進斗金。我問他何以如此發(fā)達,他答曰:“現(xiàn)在的人富了,有錢有物,自然要加鎖買鎖;再有,我的鎖科技含量高,一般技術很難打開,而且,技術不斷更新,所以,市場總在我手里。”
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說,世界上他最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鎖,因為,鎖是對人不信任,是用來防人的?!?/p>
鎖廠老板眉毛一挑,說:“不防人防誰?我賺的就是防人的錢。你以為,這個世上,真有夜不閉戶的地方嗎?”
我說:“上世紀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頂樓,門上只有個掛鉤,沒鎖。白天上班,把門一關鉤一掛,從來沒被人偷過。”
鎖廠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時候,現(xiàn)在早沒影兒了,不信你敞開門試試?!?/p>
我笑了笑沒再說,我信他的話。一個物欲的時代和一個非物欲的時代,人的底線是不同的。社會的底線也在下降。在商業(yè)博弈中,謊話欺騙全成了“智慧”;在社會利益競爭中,損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獲利的現(xiàn)實;誠信有時候非但無從兌現(xiàn),甚至成為一種商業(yè)的吆喝或陷阱。在這樣的社會形態(tài)中,人的底線不知不覺在下降。
人總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線。其實,這底線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見利忘義”“賣友求榮”,不能“虐待父母”“以強凌弱”,等等。這些古來世人皆知的底線,也是處世為人的標準,似有被全線突破的憂慮。
底線無形地存在于兩個地方,一在社會中,一在每個人心里。如果人們都降低自己的底線,社會的底線一定下降。社會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線,世道人倫一定敗壞。如果人人守住底線,社會便擁有一條美麗的水準線——文明。
然而,這兩個底線又相互影響。關鍵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線的人和事時,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線,隨波逐流,還是堅守自己,潔身自好,堅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則?有人說在物欲和功利的社會里,這底線是脆弱的。其實,即使社會的底線很脆弱,人的底線依舊可以像鋼鐵長城,任憑炮火肆虐,依舊牢不可破。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
(選自《雜文選刊》2013年第7期,有改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