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生+楊敬良+張婷+楊水斌+李欣
[摘要] 目的 研究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66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2例。觀察組采用法舒地爾藥物治療,同時給予高壓氧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常規(guī)傳統(tǒng)藥物治療。治療10 d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椎、基底動脈血流改善情況。 結果 治療1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經顱多普勒(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結論 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臨床效果較好,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 法舒地爾注射液;后循環(huán)缺血;高壓氧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9(b)-0087-03
Clinical effect of fasudil as an adjuvant therapy with hyperbaric oxyge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caused by 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LI Huan-sheng YANG Jing-liang ZHANG Ting YANG Shui-bin LI X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Xiangya Pingkuang Cooperation Hospital,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asudil as an adjuvant therapy with hyperbaric oxyge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caused by 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vertigo due to 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4) and control group (n=32).In the observation group,fasudil was applied together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In the control group,only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was adopted.The clinical effect and improvement conditions of blood flow in vertebrobasilar artery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10-day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0-day treatment (P<0.05).In the above-mentioned period,outcome of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tested by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TCD)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With regard to adverse reaction,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d in observation group or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asudil as an adjuvant therapy with hyperbaric oxyge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due to 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can obtain a great clinical effect without any distinct adverse reaction,which is worthy of expansion.
[Key words] Fasudil injection;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眩暈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指平衡障礙在大腦皮質產生的主觀體驗,當患者處于這一狀態(tài)時其對空間定位及重力關系的體察能力明顯下降[1]。導致該癥狀的原因有很多,以血管性眩暈尤其是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最常見,起病時伴發(fā)惡心、嘔吐、耳鳴,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針對該疾病有藥物治療及物理療法,兩者結合往往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2]。本科采用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66例,均完善相關檢查,經頭顱CT證實并除外腦出血及無明顯低密度灶,經顱多普勒(TCD)檢查提示后循環(huán)缺血,均符合我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制訂的后循環(huán)缺血的診斷標準[3],發(fā)病至入院治療時間<48 h,無嚴重的心、肝功能受損,無腎臟疾病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入院時未出現(xiàn)意識障礙,無近期外科手術史及藥物禁忌。將6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2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50~70歲,平均(60.2±9.5)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51~67歲,平均(61.8±6.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采用法舒地爾(成都苑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49)30 mg,配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用藥10 d;在此基礎上進行高壓氧治療,氧氣壓力為0.2 MPa,加壓時間為20 min,穩(wěn)壓時間為60 min,具體方法為:先帶面罩吸氧25 min,休息10 min,然后繼續(xù)帶面罩吸氧25 min,之后進行減壓,減壓時間為20 min,1次/d。對照組單純常規(guī)傳統(tǒng)藥物治療,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太極通天液,10 ml/次,3次/d。治療10 d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同時利用理幫牌CBS-900TCD對患者TCD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進行檢測,比較治療前后的血流變化情況,以此作為定量分析指標。
1.3 療效評價標準[4]
治愈:眩暈及其他癥狀完全消失;TCD檢測血流狀況有改善。顯效:眩暈及其他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頭部昏沉感輕微,頭暈目眩癥狀較輕,但是患者不感覺自身或者周圍景物晃動甚至旋轉,癥狀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TCD檢測血流狀況有改善。好轉:頭昏、眩暈及其他癥狀有輕微減輕,患者感覺自身或者周圍景物晃動或旋轉,工作能力下降,生活受影響;TCD檢測血流狀況無明顯改善。無效:頭昏、眩暈及其他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TCD檢測血流狀況無變化??傆行?(治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1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后,兩組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的
比較(cm/s,x±s)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后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
3 討論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幻覺,是機體對空間定位和重力關系體察能力的障礙,或者可認為是平衡障礙在大腦皮質產生的主觀反應[1]。血管性眩暈尤其是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很常見,多急性起病,眩暈、惡心、嘔吐、耳鳴是其主要首發(fā)癥狀[2]。發(fā)病原因大多由于①血管異常:如顱內血管動脈硬化,動脈炎癥等;②血液成分異常:血小板增多,高凝狀態(tài)等;③血液循環(huán)異常:腦血管痙攣,頸椎病合并椎動脈受壓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常見的中老年腦血管疾病,治療不及時或反復發(fā)作約有5%的可發(fā)展為完全性腦卒中,一旦發(fā)生,病死率達20%~30%[5]。目前患者選取的治療方式常為應用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凝聚、鈣拮抗劑等藥物。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6]。
目前高壓氧治療是臨床醫(yī)學中的一門較新興的科學。高壓氧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是將患者置入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特殊環(huán)境中,通過吸入高濃度氧氣(85%~99%),對疾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已被現(xiàn)代醫(yī)學界廣泛重視,特別是近30年,對高壓氧作用機制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其應用范圍已日益廣泛[7]。高壓氧治療的主要機制為:①當行高壓氧治療時患者血氧分壓將提高,血氧含量增加,椎-基底動脈血流狀況得到改善,缺血、缺氧帶來的損害得到緩解;②高壓氧能夠使血小板凝聚率降低,使血液黏度下降,血液流變性得以改善,有利于腦動脈硬化的防治;③高壓氧對于成纖維的增殖與膠原纖維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利于新生毛細血管的生長,這對于椎-基底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有促進作用,從而使微循環(huán)得以改善,缺血及缺氧得到緩解[8-9]。法舒地爾的藥理作用:①腦血管痙攣的緩解及預防作用;②腦血流改善作用;③腦葡萄糖利用率的改善作用;④腦神經細胞損害的抑制作用[10]。因此這兩種方法結合以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可在短時間內消除癥狀,同時其無創(chuàng)傷,屬內科治療,患者易接受[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率高達73.5%,遠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但是兩組不同的方法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上無差異。
綜上所述,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可明顯提高顯效率,無創(chuàng)傷,不良反應少,患者易接受,有很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03.
[2] 吳江.神經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60.
[3] Luxon LM.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zzy patient[J].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Suppl Ⅳ):i45-i52.
[4] 楊前進.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118例病情惡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6(8):1481-1483.
[5] 劉運生,歐陽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73-175.
[6] 許紅萍,賀淑瓊.高壓氧治療時機和療程對顱腦損傷療效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4):560-561.
[7] 曾利,史忠,高全杰,等.法舒地爾聯(lián)合天麻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2, 24(12):2395-2396.
[8] 戴啟荷.眩暈寧片聯(lián)合法舒地爾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63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yī)學卷,2012,9(9):13-14.
[9] 吐亞,李桂花.高壓氧聯(lián)合鹽酸倍他司汀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J].臨床薈萃,2010,25(23):2090-2091.
[10] 王紅芳.法舒地爾聯(lián)合血栓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4):69.
[11] 趙振升.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9):27.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編輯:郭靜娟)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采用法舒地爾(成都苑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49)30 mg,配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用藥10 d;在此基礎上進行高壓氧治療,氧氣壓力為0.2 MPa,加壓時間為20 min,穩(wěn)壓時間為60 min,具體方法為:先帶面罩吸氧25 min,休息10 min,然后繼續(xù)帶面罩吸氧25 min,之后進行減壓,減壓時間為20 min,1次/d。對照組單純常規(guī)傳統(tǒng)藥物治療,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太極通天液,10 ml/次,3次/d。治療10 d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同時利用理幫牌CBS-900TCD對患者TCD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進行檢測,比較治療前后的血流變化情況,以此作為定量分析指標。
1.3 療效評價標準[4]
治愈:眩暈及其他癥狀完全消失;TCD檢測血流狀況有改善。顯效:眩暈及其他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頭部昏沉感輕微,頭暈目眩癥狀較輕,但是患者不感覺自身或者周圍景物晃動甚至旋轉,癥狀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TCD檢測血流狀況有改善。好轉:頭昏、眩暈及其他癥狀有輕微減輕,患者感覺自身或者周圍景物晃動或旋轉,工作能力下降,生活受影響;TCD檢測血流狀況無明顯改善。無效:頭昏、眩暈及其他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TCD檢測血流狀況無變化??傆行?(治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1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后,兩組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的
比較(cm/s,x±s)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后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
3 討論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幻覺,是機體對空間定位和重力關系體察能力的障礙,或者可認為是平衡障礙在大腦皮質產生的主觀反應[1]。血管性眩暈尤其是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很常見,多急性起病,眩暈、惡心、嘔吐、耳鳴是其主要首發(fā)癥狀[2]。發(fā)病原因大多由于①血管異常:如顱內血管動脈硬化,動脈炎癥等;②血液成分異常:血小板增多,高凝狀態(tài)等;③血液循環(huán)異常:腦血管痙攣,頸椎病合并椎動脈受壓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常見的中老年腦血管疾病,治療不及時或反復發(fā)作約有5%的可發(fā)展為完全性腦卒中,一旦發(fā)生,病死率達20%~30%[5]。目前患者選取的治療方式常為應用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凝聚、鈣拮抗劑等藥物。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6]。
目前高壓氧治療是臨床醫(yī)學中的一門較新興的科學。高壓氧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是將患者置入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特殊環(huán)境中,通過吸入高濃度氧氣(85%~99%),對疾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已被現(xiàn)代醫(yī)學界廣泛重視,特別是近30年,對高壓氧作用機制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其應用范圍已日益廣泛[7]。高壓氧治療的主要機制為:①當行高壓氧治療時患者血氧分壓將提高,血氧含量增加,椎-基底動脈血流狀況得到改善,缺血、缺氧帶來的損害得到緩解;②高壓氧能夠使血小板凝聚率降低,使血液黏度下降,血液流變性得以改善,有利于腦動脈硬化的防治;③高壓氧對于成纖維的增殖與膠原纖維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利于新生毛細血管的生長,這對于椎-基底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有促進作用,從而使微循環(huán)得以改善,缺血及缺氧得到緩解[8-9]。法舒地爾的藥理作用:①腦血管痙攣的緩解及預防作用;②腦血流改善作用;③腦葡萄糖利用率的改善作用;④腦神經細胞損害的抑制作用[10]。因此這兩種方法結合以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可在短時間內消除癥狀,同時其無創(chuàng)傷,屬內科治療,患者易接受[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率高達73.5%,遠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但是兩組不同的方法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上無差異。
綜上所述,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可明顯提高顯效率,無創(chuàng)傷,不良反應少,患者易接受,有很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03.
[2] 吳江.神經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60.
[3] Luxon LM.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zzy patient[J].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Suppl Ⅳ):i45-i52.
[4] 楊前進.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118例病情惡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6(8):1481-1483.
[5] 劉運生,歐陽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73-175.
[6] 許紅萍,賀淑瓊.高壓氧治療時機和療程對顱腦損傷療效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4):560-561.
[7] 曾利,史忠,高全杰,等.法舒地爾聯(lián)合天麻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2, 24(12):2395-2396.
[8] 戴啟荷.眩暈寧片聯(lián)合法舒地爾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63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yī)學卷,2012,9(9):13-14.
[9] 吐亞,李桂花.高壓氧聯(lián)合鹽酸倍他司汀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J].臨床薈萃,2010,25(23):2090-2091.
[10] 王紅芳.法舒地爾聯(lián)合血栓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4):69.
[11] 趙振升.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9):27.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編輯:郭靜娟)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采用法舒地爾(成都苑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49)30 mg,配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用藥10 d;在此基礎上進行高壓氧治療,氧氣壓力為0.2 MPa,加壓時間為20 min,穩(wěn)壓時間為60 min,具體方法為:先帶面罩吸氧25 min,休息10 min,然后繼續(xù)帶面罩吸氧25 min,之后進行減壓,減壓時間為20 min,1次/d。對照組單純常規(guī)傳統(tǒng)藥物治療,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太極通天液,10 ml/次,3次/d。治療10 d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同時利用理幫牌CBS-900TCD對患者TCD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進行檢測,比較治療前后的血流變化情況,以此作為定量分析指標。
1.3 療效評價標準[4]
治愈:眩暈及其他癥狀完全消失;TCD檢測血流狀況有改善。顯效:眩暈及其他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頭部昏沉感輕微,頭暈目眩癥狀較輕,但是患者不感覺自身或者周圍景物晃動甚至旋轉,癥狀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TCD檢測血流狀況有改善。好轉:頭昏、眩暈及其他癥狀有輕微減輕,患者感覺自身或者周圍景物晃動或旋轉,工作能力下降,生活受影響;TCD檢測血流狀況無明顯改善。無效:頭昏、眩暈及其他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TCD檢測血流狀況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1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后,兩組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的
比較(cm/s,x±s)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后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
3 討論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幻覺,是機體對空間定位和重力關系體察能力的障礙,或者可認為是平衡障礙在大腦皮質產生的主觀反應[1]。血管性眩暈尤其是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很常見,多急性起病,眩暈、惡心、嘔吐、耳鳴是其主要首發(fā)癥狀[2]。發(fā)病原因大多由于①血管異常:如顱內血管動脈硬化,動脈炎癥等;②血液成分異常:血小板增多,高凝狀態(tài)等;③血液循環(huán)異常:腦血管痙攣,頸椎病合并椎動脈受壓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常見的中老年腦血管疾病,治療不及時或反復發(fā)作約有5%的可發(fā)展為完全性腦卒中,一旦發(fā)生,病死率達20%~30%[5]。目前患者選取的治療方式常為應用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凝聚、鈣拮抗劑等藥物。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6]。
目前高壓氧治療是臨床醫(yī)學中的一門較新興的科學。高壓氧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是將患者置入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特殊環(huán)境中,通過吸入高濃度氧氣(85%~99%),對疾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已被現(xiàn)代醫(yī)學界廣泛重視,特別是近30年,對高壓氧作用機制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其應用范圍已日益廣泛[7]。高壓氧治療的主要機制為:①當行高壓氧治療時患者血氧分壓將提高,血氧含量增加,椎-基底動脈血流狀況得到改善,缺血、缺氧帶來的損害得到緩解;②高壓氧能夠使血小板凝聚率降低,使血液黏度下降,血液流變性得以改善,有利于腦動脈硬化的防治;③高壓氧對于成纖維的增殖與膠原纖維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利于新生毛細血管的生長,這對于椎-基底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有促進作用,從而使微循環(huán)得以改善,缺血及缺氧得到緩解[8-9]。法舒地爾的藥理作用:①腦血管痙攣的緩解及預防作用;②腦血流改善作用;③腦葡萄糖利用率的改善作用;④腦神經細胞損害的抑制作用[10]。因此這兩種方法結合以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可在短時間內消除癥狀,同時其無創(chuàng)傷,屬內科治療,患者易接受[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率高達73.5%,遠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但是兩組不同的方法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上無差異。
綜上所述,法舒地爾輔助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可明顯提高顯效率,無創(chuàng)傷,不良反應少,患者易接受,有很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03.
[2] 吳江.神經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60.
[3] Luxon LM.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zzy patient[J].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Suppl Ⅳ):i45-i52.
[4] 楊前進.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118例病情惡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6(8):1481-1483.
[5] 劉運生,歐陽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73-175.
[6] 許紅萍,賀淑瓊.高壓氧治療時機和療程對顱腦損傷療效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4):560-561.
[7] 曾利,史忠,高全杰,等.法舒地爾聯(lián)合天麻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2, 24(12):2395-2396.
[8] 戴啟荷.眩暈寧片聯(lián)合法舒地爾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63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yī)學卷,2012,9(9):13-14.
[9] 吐亞,李桂花.高壓氧聯(lián)合鹽酸倍他司汀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J].臨床薈萃,2010,25(23):2090-2091.
[10] 王紅芳.法舒地爾聯(lián)合血栓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4):69.
[11] 趙振升.高壓氧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9):27.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