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履泰
蝸牛也會斷尾逃生,你信嗎?動物自殘很輕松嗎?人類何時掌握自然再生的高功夫?哪些動物有自殘?zhí)由母吖Ψ颍?/p>
當壁虎被動物獵手抓住尾部時,它會突然自動斷去尾巴,趁敵人發(fā)愣之際匆忙逃走。
與壁虎類似,蜥蜴也具有同樣的逃生方法。在遭受危險之時,蠑螈和蜥蜴往往自行斷除尾巴。不過蜥蜴比蠑螈更為狡猾,它的斷尾雖然脫離了身軀,卻在短時間內繼續(xù)抽動不已,用以迷惑敵人,而蜥蜴卻趁機逃之夭夭了。在搏斗中傷到腳的螃蟹,會迅速將自己的腳折去……它們之所以敢于亮出自殘?zhí)由C母吖Ψ?,就是因為它們擁有自然再生的本領。
不過,有這種自殘?zhí)由膭游镞€不止這些。荷蘭的研究人員就發(fā)現,生活在日本沖繩縣八重山列島的一種蝸牛為躲避蛇的捕食,也會丟掉身體上相當于尾巴的部分,藏到殼中。這種蝸牛長大后,在殼的入口處會出現一個“疙瘩”,因此不會引起蛇的食欲,從而能躲避蛇的攻擊。未成年的蝸牛并無這一組織,但它們會在被蛇咬住尾巴時斷尾逃生,尾巴斷后可在2~3周內長出。
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一些動物竟然具有全身再生能力。蚯蚓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當蚯蚓有機體的一部分損傷、脫落或切截后便可重新生成。蚯蚓的損傷再生能力也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觀察證實,一部分低等的水棲蚯蚓其再生能力較之高等的陸棲蚯蚓要高。如陸棲顫蚓,若同時切斷10個體節(jié),僅能再生出3個;但水棲的帶絲蚓就不同了,全身10多個節(jié)中,切斷10個就會再生10個,堪稱“再生大師”。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模仿捕食者咬傷蜥蜴的方式,使其自然斷尾。然后仔細觀察了蜥蜴失尾對其在群體中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第一步,研究人員讓尾部完整的雄性蜥蜴在實驗室里為了爭奪配偶而戰(zhàn),以此區(qū)分出勝家和敗家。第二步,研究人員讓勝家受傷后自殘斷尾,然后再次誘使它進行配偶爭奪戰(zhàn)。結果發(fā)現,斷尾的蜥蜴是勝家的地位被嚴重動搖了。而起初尾巴完整的蜥蜴敗家,卻能夠恫嚇當初的勝家。這一現象表明,蜥蜴斷尾會嚴重降低它統(tǒng)治其他蜥蜴的能力,致使它失去以往的領地,失去吃食和繁殖的機會,從而也就縮短了壽命。不僅如此,因為蜥蜴的尾巴上貯存著豐富的脂肪,所以一旦失去了尾巴,就不得不消耗很大的身體資源,來修復其受傷的身體和重新長出尾巴。因此,蜥蜴斷尾是一種嚴重的生理消耗,是對生命的嚴重摧殘。所以這不得已而為之的自殘斷尾,代價是非常高昂的。
這一點在斷尾蝸牛身上也有體現。如斷尾蝸牛要完全康復,需要2~3周的時間,這個時間相當于人類的兩三年還多。而在斷尾后,它們的保護殼的成長將推遲生長,在保護殼沒有完全再生完成的日子里,它們幾乎沒有抗擊生命威脅的能力。所以自殘?zhí)由鷮τ谟羞@種本領的動物來說,也是玩不起和傷不起的。
編輯/呂秀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