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珂
(金川集團鎳鈷研究設計院,甘肅 金昌 737100)
近年來,各礦山企業(yè)在不斷開發(fā)自有礦山的同時,從資源的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考慮,不斷加強海內外礦產資源控制戰(zhàn)略研究,對進入資源控制流程中的礦產項目開展資源核查工作,利用礦業(yè)軟件進行地質建模、資源量估算,驗證項目資源可靠程度,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
國外礦業(yè)軟件的研究和開發(fā)始于20世紀70年代[1],早期基于某個功能或是單一任務的計算機應用(測量、圖形、可視化、地質),目前礦業(yè)軟件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guī)模和相對完善的功能。以Geovia Surpac(法國)、Datamine(英國)、Mintec(美國)、Micromine(澳大利亞)為主流代表[2],國外礦業(yè)軟件普及程度較高。國內礦業(yè)軟件起步于2O世紀80年代,早期基于二維制圖和計算的需要,最典型的是MAPGIS和基于CAD的二次開發(fā)。近10年來,國產三維軟件發(fā)展迅速,主要有3DMine、Dimine、遼陽聚進、SD、超維創(chuàng)想、Goldsoft等。
Surpac軟件是一款全面集成地質勘探信息管理、礦體資源模型建立、礦山生產規(guī)劃及設計、礦山測量及工程量驗算等功能的三維數字化礦山軟件。1981年問世,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獲得了中國國土資源部的認證。
本文以Surpac軟件為例,介紹礦業(yè)軟件在資源核查過程中鉆孔數據庫建立、地質三維模型構建、資源量估算與對比分析等方面的主要應用。
資源核查采用的主要手段為現(xiàn)場考察及資料檢核,并結合驗證工程所揭露的地質信息,進行資源量建模及估算。主要目的是為了鑒別礦產項目資源的可靠性、判斷項目資源潛力,在其他相關專業(yè)的配合下對項目技術的可行性、建設條件、經濟效益等內容進行分析,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開展資源核查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與項目業(yè)主技術人員交流、資料搜集、現(xiàn)場踏勘及資料檢核階段。第二階段為抽檢樣品、施工驗證鉆孔階段。第三階段為三維建模、資源量估算及編寫核查技術報告。
三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有:
(1)礦界核查:
采用手持GPS(全站儀)對礦權拐點坐標進行核查、計算礦權區(qū)面積,與礦權證核對,確定礦權真實存在。
(2)資源勘探工程真實性核查:
現(xiàn)場檢查勘探工程是否保留有清晰完整的標記,利用手持GPS(全站儀)查驗勘探工程位置,并與原始工程記錄進行對比,查驗原勘探工程的真實性。
(3)原始資料真實性核查:
收集核對原始化驗單、原始編錄、體重報告、礦物成分報告,數據庫等資料,查驗資料是否完整、一致。
(4)抽檢樣品:
抽檢一定數量的大樣(副樣),與業(yè)主提供的化驗室化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確定原有化驗記錄的可信性;抽檢一定數量體重樣,進行體重測試與業(yè)主提供的體重測試報告進行對比,確保估值參數準確。
(5)施工驗證鉆孔:
在勘探區(qū)域內原鉆孔附近1~2m布設驗證鉆孔,以驗證探明級資源量為主,兼顧控制級和推測級資源量,構成全面覆蓋勘探區(qū)面積的驗證網格,同時在具有特高品位部位,布置單個驗證鉆孔直接驗證原參考鉆孔中揭露的特高品位礦化。根據驗證鉆孔揭露的地質信息,獲取新的地質數據,驗證原有工程結果,評價原勘探工程質量的可靠性。
(6)資源量估算與對比:
Surpac軟件將地質數據存放在第三方的數據庫軟件內 (ISAM,ISAMSQL,ORACLE,PARADOX,DBASE IV和Microsoft ACCESS),通過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訪問數據源。在三維圖形顯示環(huán)境下利用Surpac數據庫引擎來訪問、管理和利用數據庫信息。鉆孔原始地質信息是按鉆孔表、測斜表、巖性表、化驗表在Surpac數據庫中進行描述,各個表相互獨立,通過唯一的“工程代號”在表間建立邏輯關聯(lián),在保證數據的最小冗余的同時,最大限度包含原始信息。Surpac關系數據庫的優(yōu)點有:(1)數據清晰,各表結構單一。(2)將鉆孔定位、測量、編錄、取樣工作分開,符合礦山實際工作流程。(3)數據冗余達到最小,符合關系數據庫格式,可以輕松地將數據存于各種數據庫產品中進行數據管理[3]。
根據核實后的數據而建立的Surpac地質信息數據庫在資源核查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廣泛的應用(見圖1),主要包括:(1)編輯、查看數據庫。可以直接查看、編輯、追加數據,對數據庫進行管理,對數據進行批量處理等工作,根據數據庫建立時的字段設計,可以對驗證鉆孔、核查批次、工程類型等內容進行編輯、查閱和區(qū)別顯示。(2)驗證鉆孔的設計。在Surpac數據庫圖形顯示系統(tǒng)下可以在三維空間顯示勘探工程控制網度、礦化程度等信息。了解鉆孔、坑探、槽探分布位置,針對性地進行驗證鉆孔的設計和顯示并進行不同施工方案的對比。(3)地質解譯。在三維空間下,根據巖性和品位結合對礦體的認識及一定的圈定原則,對礦體進行解譯,建立礦體實體模型。(4)資源量估算。建立組合樣文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組合樣和地質統(tǒng)計信息,確定估值參數,進行資源量估算。
企業(yè)在并購項目時,通常遇到的資源項目具有勘探歷史長、數據量龐大等特點,當遇到此類型數據時,通過建立鉆孔數據庫,快速完成資源核查,明確資源量,就能在資源控制上占得先機[4]。
圖1 Surpac數據庫在資源核查中的應用
三維地質模型構建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的三角網面構建:表面模型(DTM)和三維實體模型(3DM)。表面模型面是由一系列的三角形組成,用來表示一個表面,比如地表或者露天坑(見圖2),實體模型也是由一系列的三角形組成,表示三維實體輪廓,比如礦體或者巷道(見圖3)。
圖2 依據實測成果資料建立的地表模型
圖3 利用地質剖面線建立的礦體模型
地表模型的構建主要利用實測成果資料直接或經過處理后導入Surpac軟件,生成地表模型;礦體建模的主要方法有:(1)直接利用地質剖面線連接礦體。 (2)利用鉆孔數據庫手工圈連礦體。(3)直接提取礦體頂底板點形成頂底板面生成礦體[5]。
在Surpac軟件環(huán)境中,塊體模型建立是塊體與地質統(tǒng)計學相結合,應用數學方法對品位分布進行建模[6]。塊體模型包含品位、體重、儲量、礦巖屬性等地質信息,利用塊體模型可以準確報告資源量、地質品位、金屬量等信息。
根據項目的鉆孔數據及礦體形態(tài)和空間賦存關系,確定估值參數,選用合理的估值方法(距離平方反比法、克里格法等)分別對不同礦體(層)單獨進行估值。根據礦塊模型品位賦值結果,報告不同邊界條件下的資源量,與業(yè)主提供的資源量進行對比,可以快速準確判斷項目資源可靠程度。
(1)在資源核查過程中利用礦業(yè)軟件引入三維可視化技術,在三維真實空間建立鉆孔數據庫、地質模型、塊體模型,可以直觀地表達礦山勘探工程網度、位置、數量,地質體的形態(tài)、品位、資源量等信息,有助于人們理解各類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征。
(2)在資源核查過程中利用礦業(yè)軟件基于地質統(tǒng)計學進行資源量估算,考慮了礦石的空間品位變化,提高了資源量估算的精度,降低了資源控制項目的風險。
(3)在資源核查過程中利用礦業(yè)軟件能夠快速地對海量數據和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對礦床不同時期勘探程度、礦體形態(tài)、資源量變化情況進行客觀真實的綜合評價,還能根據最新掌握的資源保有狀況和地質控制程度,對礦山資源潛力進行分析。
總之,礦業(yè)軟件在資源核查過程中有鉆孔和礦體三維可視、資源量估算準確、資源評價快速等優(yōu)點,利用礦業(yè)軟件高效、準確、便捷的開展資源核查工作,降低資源并購的風險,可以提高企業(yè)在世界范圍內配置和控制礦產資源的能力。
[1]周宇.國內外礦業(yè)軟件的對比研究[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1,30(20):74-75.
[2]陳偉.當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礦業(yè)軟件評價[J].有色金屬,2007,59(4):22-25.
[3]GEMCOM國際軟件公司.Surpac6.0手冊[M].北京:GEMCOM國際軟件公司Surpac中國辦事處,2008.
[4]劉金輝.超大規(guī)模地質勘探數據庫下的礦產資源分級[J].中國礦業(yè),2011,20(11):111-112.
[5]于沿濤.沉積型礦床地質建模方法探討[J].有色金屬,2010,62(4):51-53.
[6]吳亞民.Surpac Vision軟件在礦山地質中的應用[J].中國礦山工程,2007,36(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