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鏑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上世紀90年代,很多旅游景點相繼出現了“農家樂”,提供飲食和住宿一條龍服務。近年來,農家旅館得以迅速發(fā)展,在一些地方已經成為支柱性產業(yè)。農家旅館突出鄉(xiāng)村特色,很多是由自家住房改建而來,分布在各自然村,規(guī)模大小不均,設施參差不齊,缺少安全投入,普遍存在食品、治安、消防等安全隱患,經營者要注意加以防范。
農家旅館一般分布在旅游景區(qū)或城市周邊,大多為群眾自發(fā)利用自家的閑置房屋或擴建的房屋開辦,很大一部分兼營餐飲。由于分散、規(guī)模小、季節(jié)性營業(yè),且大多位于偏遠僻靜的景區(qū)內,衛(wèi)生條件較差,正逐步成為公共衛(wèi)生、治安高風險場所。農家旅館推出的菜品大多以野味為主,很多原材料都是就地而取,一些店內的衛(wèi)生狀況較差。此外,一些人還在自己家中生產“土特產”,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隱患。
在治安方面,農家旅館普遍沒有安全防范的意識。經營農家旅館的人員往往是當地農民,服務人員也多為家人或親戚朋友,未經過任何培訓,法律意識淡薄、防范意識差。農家旅店均各自為陣,沒有建立相應的治安保衛(wèi)組織,沒有構建有效的防控網絡,對貴重物品的保存、管理沒有任何措施。
消防安全也是農家旅館的“軟肋”。很多以家庭為單位的農家旅館多為農房改建,基本上都未經過建筑防火審核,留下了一些先天性的火災隱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