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孜
習作指導
開頭部分:家鄉(xiāng)的產(chǎn)品有很多,要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產(chǎn)品來寫,可以是代表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特色的產(chǎn)品,可以是有獨特象征意義的產(chǎn)品,還可以選擇對你有特殊意義的產(chǎn)品來介紹。
正文部分:要仔細觀察,可從產(chǎn)品的外形特征入手,如顏色、形狀等,結合想象,將自己平日看到、聽到、嘗到、感受到的展現(xiàn)出來,豐富文章內容。
結尾部分:由表及里,介紹產(chǎn)品的價值與貢獻??赏ㄟ^走訪調查或在網(wǎng)上收集資料加深對產(chǎn)品的了解,從而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自然地表達出自己對家鄉(xiāng)產(chǎn)品以及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我的家鄉(xiāng)——江蘇常熟是眾所周知的魚米之鄉(xiāng)。這里風景秀麗,物產(chǎn)豐富。有人喜歡王四叫花雞,因為它的香味濃郁,風味獨特;有人喜歡寶巖楊梅,因為它的色澤鮮艷,酸甜可口;還有人喜歡陽澄湖大閘蟹,因為它的體大膘肥,味道鮮美……而我,更喜歡家鄉(xiāng)野生的馬蘭頭。
每到春天,田埂上、小河邊,處處都能見到馬蘭頭。它們長出了新的葉子,嫩嫩的,綠綠的,一叢叢,一簇簇。一場春雨過后,馬蘭頭就鼓足了勁兒向上長著,葉子水靈靈的,是那樣惹人喜愛。春風拂過,馬蘭頭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就像天真的孩子晃動著小腦袋,正在盡情地唱歌呢!你若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馬蘭頭好像在笑著說:“嗨,朋友,我變得強壯了,快和家人一起品嘗我吧!”
兒時的我常常會挎上小籃子,帶上小鏟子,跟在媽媽身后,來到田埂上采馬蘭頭。“媽媽,這棵是不是馬蘭頭?”“不是,它長得太高了。馬蘭頭要比它矮一些,而且馬蘭頭的葉子是左右一高一低長的?!薄澳沁@棵呢?”“也不是。馬蘭頭的莖還要細一些。”就這樣,在媽媽的幫助下,我認識了馬蘭頭,還知道了馬蘭頭葉子有毛面和光面之分。當我用小手鏟下一棵馬蘭頭放進籃子里的時候,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兒時的我,就像三心二意的小貓,一會兒采花,一會兒在地上打個滾。我享受著媽媽的陪伴,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等馬蘭頭裝滿一籃時,我們就要回家準備好好享用這人間美味了。
馬蘭頭的做法有很多種,我們家最喜歡的是涼拌。把馬頭蘭用熱水焯一下,去掉澀味,切成細段,加上調料一拌,就可以吃了。夾上一筷放到嘴里,一股清香頓時在嘴里蔓延開了。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爸爸邊往我碗里夾馬蘭頭邊對我說:“兒子,多吃點,馬蘭頭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還能清熱解毒呢!”
為了使馬蘭頭更美味,很多人會加入不同的配料將它做成一碟碟華麗的佳肴。如用豆腐絲、筍丁、香腸丁和馬蘭頭一起炒,或者在涼拌時灑上一些白芝麻,還有的人家喜歡把馬蘭頭曬成干包成餛飩,沒想到野生的馬蘭頭也能如此華麗變身呢!
馬蘭頭能食用的時間是非常短的,一過清明就變老了,吃起來味道就不好了,人們只得等來年再采。所以,人們漸漸將它遺忘了。而我則期待著馬蘭頭開花的日子。深綠色的葉片中,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綻放著,是那樣的樸實。
這時,我耳畔響起了常熟的童謠:“小酒咪咪,蟹腳瓣瓣,挑挑馬蘭頭,嘗嘗香椿頭……”我似乎又聞到了馬蘭頭的清香,對它的愛,也油然而生于心底……
小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家鄉(xiāng)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更表明了自己對馬蘭頭的特別喜愛之情。
使用疊詞和擬人手法,寫出了春天里馬蘭頭的“嫩”和“可愛”的特點。
回憶了與媽媽一起采馬蘭頭的情形,在語言描寫中勾勒了馬蘭頭的外形特征。語言充滿童真童趣。
對馬蘭頭不同吃法的補充介紹,使得習作更豐富,更具體,也讓人對馬蘭頭有了更多的了解。
習作結尾引用了家鄉(xiāng)童謠,“文雖盡,意猶存”,進一步表達了小作者對馬蘭頭及家鄉(xiāng)的贊美!
◆江蘇常熟市新區(qū)小學六(4)班
指導老師:龔月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