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發(fā)
詩歌的閱讀障礙在于:詩歌的情境蘊含著許多個人密碼。如果不了解李勝春,解讀他在花甲之年的這些感悟顯然是艱難的,盡管他的詩并不晦澀。
李勝春,男,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在營口詩壇的一線詩人。他的詩大氣、開闊,有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那個時候我在詩歌上還剛剛起步,在盤點營口詩歌時,一下子就被他的《向大海》所吸引,繼而記住了他的名字。在之后的交往中,我越來越感覺到他人如其詩,詩如其人。生活中,他的豪邁張弛有度,他的霸氣有理有義,就像他的詩歌有理有據(jù)一樣。他是那種“急先鋒”式的人,即便是年逾花甲,他依然還是個“老憤青”,像個戰(zhàn)士一樣。
我所以如此詳細地介紹李勝春這個人,當(dāng)然和我點評他的這組詩有關(guān)。這便是:我看到了他俠骨背后的柔情。
這組詩的主要篇章應(yīng)該是紀念他的亡妻的。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人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愛戀。我清楚地記得,她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告別人世的,是我們幾個詩友,抬著她的靈柩,踩著厚厚的積雪,把她送往思念之路的?!耙粓霰╋L(fēng)雪,突然/在一個寧靜祥和的黎明降臨/定格了我荒涼的畫面/掩埋了我五彩繽紛的希冀/就這樣無所準備/冬天匆忙地走來了,令我無法回避/將我置身于寒冷、無助和貧瘠的境地?!蹦莻€時候的李勝春,是一顆挺拔的樹,內(nèi)心的脆弱還經(jīng)得起風(fēng)吹草動。轉(zhuǎn)眼之間已經(jīng)將近二十年了,“坎坷而漫長的距離/它將耗掉我多少支撐生存的信心/還會透支我僅有的那點信念和勇氣/沮喪,無奈讓我詛咒不盡人意的季節(jié)交替?!比私夏曜铒@著的標志就是懷舊。曾經(jīng)的蒼松翠柏如今變成了青藤、老樹,其間一定有歲月的留痕印在外面,一定有陽光的溫情藏在里頭?!暗鸦?,蟄伏于季節(jié)的龜裂/失去了個性的張揚/喃喃囈語,甜蜜且含蓄/樹梢一聲清脆的雀鳴/倏然滑落一串略帶酸澀沉重的嘆息……”
開篇的《青藤·老樹》讀得我痛楚而又心酸,我看到的是一個曾經(jīng)的硬漢孤苦無助訴說:“花會隨季節(jié)而枯萎/樹依著時光會老去/不朽的卻是兩條根啊/在心中緊緊地擁抱著/——那片喋血晚霞?!痹谥蟮膸资自娎?,“喋血晚霞”這個詞又出現(xiàn)了兩次,我想這一定是他痛徹心扉的人生感悟,絕非理屈詞窮。作為詩人,他不是詞語貧乏的人,事實上,他的文字靈動,跳躍,即便是自己“捏合”的詞,也不顯生硬?!稐骷t·秋思》是這組詩中最溫情的一首,每行句子都很長,一個孤傲的老人如泣如訴的樣子躍然紙上,很有畫面感?!秾つ恪芬巡灰姰?dāng)年的執(zhí)著,語氣也舒緩了許多,但仍然有隱隱約約的霸氣:“當(dāng)有一天,我老了/我會帶上你,我永世不變的唯一/不用再佇立峰頂做千年的期待/也不必再化蝶追逐生死相依/尋一處沒有病痛和疲憊的憩園/共同栽種祥和與溫馨?!薄吨胤辍せ住肥沁@組詩的結(jié)尾,可以說恰到好處,因為一番訴說之后,作者的內(nèi)心已經(jīng)釋然,像一個哲人一樣,把生活當(dāng)中的美好重新又撿拾起來:“現(xiàn)在的我仍心存童真/不時地在生活的塵埃中作別/淚水、吹噓和喟嘆/把或近或遠的那點東西/慎重拾起,悉心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