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電站穿墻套管區(qū)域滲漏,將導致雨水倒灌變電站核心運行區(qū)域,嚴重威脅變電運行和設備安全。該區(qū)域滲漏是土建施工中容易出現(xiàn)的質量通病,因變電站電力安全屬性的特殊要求,其成因和處置方法,應引起重視并著力解決。
關鍵詞:變電站;穿墻套管區(qū)域;滲漏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82
隨著電力建設飛速發(fā)展和工程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工程質量管理尤為重要,外墻滲漏是質量通病中的頑疾,它不僅破壞室內美觀,更給設備運行帶來隱患,直接影響變電站安全運行。本著管理創(chuàng)新,技術革新,質量第一,持續(xù)改進的原則,加強對該分項工程的質量預控,改進傳統(tǒng)工藝,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嚴格執(zhí)行規(guī)程規(guī)范及技術質量管控措施,穿墻套管導致的墻體滲漏完全能夠避免。
1 滲漏產生原因及危害
穿墻套管(見圖1)因直埋在墻體內,管道根部采用防水卷材做防水處理,由于防水層本身抗老化性能差,與基層粘接不牢,轉角處理不到位等原因極易造成滲漏。
套管滲漏有以下幾種危害:墻體內側受潮粉化變質,導致內墻涂料脫落,發(fā)霉變質,影響站內衛(wèi)生,影響美觀;滲水導致室內潮濕,影響室內濕度,破壞站內設備正常運行環(huán)境;
潮濕導致砌體粉化,強度減低,降低建筑物的整體強度;汛期有可能造成雨水倒灌,危害設備運行安全。
2 影響因素分析
施工組織、過程控制、質量檢查占50%,施工人員責任心占20%,工器具的因素占10%,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的因素占20%。
3 控制方法
選用技術素質和責任意識強、管理能力強的人擔任項目經理。
根據(jù)圖紙內容和工期安排,明確套管施工的施工做法,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檢查內容,施工環(huán)境,以及使用涉及的防火、防水、強度、剛度要求。收集高分子涂膜防水的材料性能指標,做好技術,材料,機械,人員準備。
針對通病的具體表現(xiàn)和原因分析,編制施工方案。該方案分三個主要內容:一是改變原有外墻一道卷材防水的做法,在套管中間位置焊制寬度50毫米的止水環(huán),焊縫飽滿,并涂刷防銹漆,該做法可以延長防滲路徑,避免水氣直接沿管壁滲入室內。將焊好止水環(huán)的套管按設計位置固定,與磚墻接觸面包裹2厘米厚的聚笨泡沫板,然后用水泥砂漿封堵,抹光。二是砂漿干硬以后,用鐵鉤將苯板勾出清理干凈,用50毫米寬雙面膠帶將內外墻面與管道的縫隙粘嚴,在兩端留一個小孔,從一端伸入細管到止水板后,注入聚氨酯發(fā)泡膠(采用聚氨酯發(fā)泡膠灌注到管道與墻體的縫隙,利用發(fā)泡膠膨脹,耐水,粘接力強的性能封閉水的滲透途徑,起到密閉防水的作用),直至發(fā)泡膠從另一端小孔溢出,待24小時膠干透后,用壁紙刀貼墻面割齊。三是待墻體干透,采用高分子涂膜防水工藝將管道周圍半徑80厘米之內及管道本身根部30厘米之內做防水處理,并在根部增加無紡布抗裂層,增加兩遍高分子涂膜防水層。待防水層干透后,抹水泥砂漿保護層。該做法能保證管道根部防水層的整體性,不受管道根部陰角的影響,高分子涂膜材料本身具有一定柔性,具有抗變形能力,延長防水層使用年限。
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技術人員做好技術交底,質檢員定期檢查操作方法及質量。
質量檢查及驗收分為以下幾個關鍵步驟:一是止水板焊接完成后應對焊接質量進行檢查,要求全數(shù)檢查,焊口合格率100%。二是套管固定后應檢查位置、標高、方向、管徑等。三是發(fā)泡膠灌注情況,包括灌注深度,發(fā)泡密實度,粘接程度,要求必須將縫隙灌滿,膠自動溢出,多余的膠要割除干凈與墻面平齊。四是高分子涂膜防水層應均勻,管道根部防水附加層不少于兩層。五是淋水試驗,選擇雨天或對管道根部進行澆水,不少于8個小時,觀察周圍墻面及室內管道根部有無滲漏跡象,如有,及時返工處理至不滲不漏。
以上工作應避開陰雨天氣對防水工程的不利影響,細部做法注意參照樣板仔細交底。
4 評估與改進
4.1 效果評價
穿墻套管往往處于室內地坪之下,受雨水影響,滲漏情況經常出現(xiàn)。多年來采取傳統(tǒng)常規(guī)做法,抗?jié)B能力有限。即使當年不漏,幾年之內基本都會發(fā)生滲漏,后期維修通常是邊修邊漏,無法根除滲漏隱患,導致惡性循環(huán)。
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分析出通病形成因素,收集相關技術經驗,查詢新型防水材料,從解決方案的策劃、材料選擇、現(xiàn)場施工質量監(jiān)管三個主要方面入手,制定合理技術方案,幾經實踐,摸索出最佳方法,消除了滲漏因素,取得了良好效果。
經過對比,以往穿墻套管出現(xiàn)滲漏的概率高達80%,改進防水工藝的工程,抗?jié)B成功率達到96%以上,使用年限明顯加長,至今未發(fā)現(xiàn)滲漏情況,建筑物的內外環(huán)境得到完好保護。
通過該工藝推廣使用,在以下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1)2008年,使用該技術的蒲河變電站獲得流動紅旗質量站。
(2)2009~2011年,使用該技術的港東變電站獲得流動紅旗質量站、國網(wǎng)優(yōu)質工程、電力行業(yè)優(yōu)質工程。
(3)2012年,使用該技術的劉營變電站、牛頭崖變電站獲得流動紅旗質量站、國網(wǎng)優(yōu)質工程。
4.2 持續(xù)改進
套管穿墻防滲經驗的推廣,使防水性能、抗?jié)B性能遠遠超過設計指標,徹底消除以往滲透導致的墻面潮濕、滲水、墻體腐蝕等質量通病,保證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年限。國網(wǎng)秦皇島電公司在多個工程中采用了該工藝,將滲漏發(fā)生率從33%降至4%。在2012和2013連續(xù)兩年的極端惡劣天氣下,抵御住了暴雨的多次侵襲,杜絕了變電站穿墻套管區(qū)域滲漏的情況,排除了雨水倒灌威脅變電站安全運行的隱患,保證了工程質量,提高了安全性能。得到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設計單位的一致認可。
作者簡介:于惠慧,本科學歷,國網(wǎng)秦皇島供電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