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1
她叫孟桂英,是一名重慶退休教師,本來應該兒孫滿堂,和老伴一起過著平靜而溫馨的生活。然而,一起血案徹底撕碎了她的希望和夢想。1996年,24歲的兒子蔡誠因一時沖動犯下命案,連夜出逃,雖然警察全力追捕,他卻仿佛人間蒸發(fā),再無影蹤。
承受著思念的折磨和對受害者家屬的歉疚,多少個日夜,她每晚都會從夢中驚醒,夢到警察抓住了兒子,警察擊斃了兒子……她的頭發(fā)大把地掉落,內(nèi)心終日不得安寧。警察告訴她,如果她能協(xié)助破案,兒子還算自首。于是,她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比警察先找到兒子。
清冷的歲月,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兒子的尋找。為了尋找兒子,她不顧丈夫的反對,辦理了病退,背著行李,毅然南下。異鄉(xiāng)的春節(jié)冷冷清清,為了省錢,累了她就在天橋下休息,餓了就啃卷餅,渴了就喝路邊水管里的自來水,嘗盡了從前幾十年間都不曾嘗過的艱辛。她在東莞等制造業(yè)集中的地方走走停停,期望有奇跡發(fā)生,自己能遇到兒子。每當想兒子的時候,她就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一字一句地記下想對兒子說的話。如此一來,她就覺得日子沒那么苦,自己并不孤單,就好像兒子在身邊陪著她一樣。
漫漫尋兒路,她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兒子負案在身,一定不敢進正規(guī)公司,于是她跑遍了各大建筑工地,暗中打聽兒子的下落。她還找了一份發(fā)放傳單的工作,將兒子的信息和自己的電話偷偷夾在派送出去的傳單里。
她不認識路,一路跌跌撞撞,不放過一絲希望,不放過任何關(guān)于兒子的線索。好幾次,尋兒心切讓她深陷險境。她曾經(jīng)接到一個自稱叫鄒明的老鄉(xiāng)的電話,說見過一個重慶口音的男子,很像蔡誠。當她好不容易見到了這個老鄉(xiāng),喝了一口老鄉(xiāng)遞過來的礦泉水,就昏昏沉沉,等她清醒過來,錢包已不翼而飛。
歷經(jīng)磨難后,丈夫和家人幾次勸她放棄,可一想到生死不明的兒子,她就心如刀絞。近20年間,她的足跡遍布全國。
2
她苦苦尋兒的事情,被人傳到了網(wǎng)上,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曾經(jīng)做過導游的網(wǎng)友聯(lián)系到她,說在湖南曾經(jīng)遇到一個地陪,無論年齡還是體貌特征,都非常像在逃的蔡誠。那個地陪早已在當?shù)亟Y(jié)婚生子,日子過得安逸而平穩(wěn)。
為了不驚動別人,她迅速趕到了苗寨,偷偷躲在那個地陪的家門口,等著,盼著,心情十分激動,又十分緊張,非常希望這個人就是兒子,又害怕他真的就是自己的兒子。見到兒子出門的那一刻,她驚呆了,雖然兒子蒼老了不少,但她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兒子身后跟著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像兩個快樂的小天使。一個看起來十分賢惠的女子,送兒子出門時,還給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她的眼睛濕潤了,如果沒有多年前的一幕,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兒子藏身如此隱秘,也許能一輩子這樣隱姓埋名地活下去。她懷著復雜的心情,悄悄窺視著兒子一家的幸福生活,她注意到,兒子每次出門都要左顧右盼,顯得機智而謹慎。顯然,兒子也始終生活在命案的陰影下。
3
她心事重重地回到重慶,從警方處了解到,這些年,受害者家屬雖然搬了好幾次家,但每年都要向警方詢問兇手是否被抓獲。和自己一樣受煎熬的,還有那些失去了親人的人哪!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她再也坐不住了,毅然決然地走進了警察局,反映了兒子的情況。
再次相見,居然是她帶著警察來抓捕兒子。見到老得差點認不出來的母親,兒子把頭扭向一邊,一個字也沒說,一臉冷漠。兒媳怎么也不相信丈夫竟是殺人犯,她領(lǐng)著一雙年幼的兒女,唯一的表達是止不住的眼淚。
4
深陷牢獄,蔡誠感慨萬千,逃了這么多年,他沒有一晚能安然入睡,現(xiàn)在終于不用擔驚受怕了。盡管警察定性為自首,可想到善良本分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女,想到妻子失去丈夫、兒女失去父親,想到幾十年一成不變的牢獄生活,他滿是絕望,對舉報自己的母親,只有怨恨。盡管母親三番五次請求探望,他始終不肯見母親,連一絲猶豫都不曾有。
直到有一天,警察帶給蔡誠一本尋兒日記。蔡誠翻開,上面寫著近20年來,母親對兒子日日夜夜的思念和經(jīng)受的折磨、打擊,以及尋兒過程的種種艱辛。一行行充滿濃情愛意的文字像一把刀,直抵蔡誠的內(nèi)心。
“不要再躲了,媽媽一輩子惦記著你,只要你認錯,媽媽一定會原諒你。你知道媽媽是怎么過的嗎?每晚眼淚流干,都不能入睡?!?/p>
“兒子,回來吧,媽媽老了,你是媽媽全部的希望。即使再也走不動,我也要一直找下去?!?/p>
“兒子,你記得嗎?小時候,媽媽總給你縫衣服,在每件衣服的胸口位置,都繡著一個心字。你總是問我,那是什么意思,我告訴你,那代表著正直善良的心,媽媽希望你長大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兒子,我將用我的一生換取你的理解。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啊,即使你再也不認我,我也不能讓你終日生活在陰影之下。”
兒子的眼淚瞬間留下,他終于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大義滅親的冷漠背后,是世界上最柔軟的一顆母親的心。母親想讓陽光照進他陰霾的內(nèi)心,不想讓他的兒女繼續(xù)生活在他的黑暗之中。
一位普通的母親,用近20年的光陰,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教會他抒寫那個“善心”和“安心”的“心”字。
(摘自《祝你幸?!ぶ摹罚ㄘ熅?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