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緒民
胡圖家里有很多地,答應(yīng)租9畝給一個叫張三的佃戶種,并事先講好租種1畝地要先給他一只雞。
有一天,張三來到胡圖家,拎來一只雞,故意把雞藏在袋子里。胡圖以為他沒拿雞來,臉色就陰沉下來,兩眼朝天,傲聲傲氣地說:“此田不與張三種?!?/p>
張三見胡圖改口,立刻從袋子里把雞拿了出來,獻給胡圖。胡圖見了咕咕叫的活雞,馬上高興得手舞足蹈,陪著笑臉改口說:“不與張三卻與誰?”
張三聽了,暗自發(fā)笑,便問道:“開始你說不租給我種,后來又說租給我種,這是為什么呢?”
胡圖被張三問得十分尷尬,但還是厚著臉皮答道:“方才那句是‘無稽(雞)之談,此刻這句話倒是‘見機(雞)而作呀!”
點評:
這則笑話揭露了胡圖貪婪狡詐的丑惡嘴臉。作者在文章中主要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所謂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形成鮮明對照的修辭手法。前一種對比叫“兩物對比”,后一種對比叫“一體兩面對比”。文中運用的是后一種。其對比的具體做法,是以雞為誘導(dǎo)物,通過胡圖不見雞與見雞而表現(xiàn)在對張三租田問題上兩種截然不同的丑態(tài)嘴臉的對照,來暴露胡圖的丑惡面目。胡圖在沒見雞時,臉色陰沉,兩眼朝天,傲聲傲氣地說“此田不與張三種”;胡圖見了活雞后,高興得手舞足蹈,陪著笑臉改口說“不與張三卻與誰”。這樣通過胡圖截然相反的兩副面孔的對比,就把他見風(fēng)使舵、見利眼開的丑惡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他貪婪狡詐的本性,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他的憎惡。
由此可見,恰當(dāng)?shù)剡\用對比手法,可以使事物的性質(zhì)、情態(tài)、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