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繼強
摘 要:中國建筑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其中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在建筑文化遺產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國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構成;該文從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門窗、庭院、家具藝術元素方面闡述了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實用性、藝術性與文化性。
關鍵詞:漢族 傳統(tǒng)民居建筑 藝術元素
中圖分類號:TU2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048-02
中國建筑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其中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在建筑文化遺產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國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構成?!痘实蹆冉?jīng)》說:“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睗h族傳統(tǒng)民居最早的建筑形式發(fā)現(xiàn)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遺址。
中國漢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等廣大地區(qū)。因氣候、地理、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差異,漢族傳統(tǒng)民居在樣式上也不盡相同,例如:華北地區(qū)以平原為主,當?shù)囟嘁源u木結構的平房為主要建筑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寬敞透亮,圍合式的庭院建筑也起到防風沙的作用;東北地區(qū)的漢族傳統(tǒng)民居為保暖,在平房的基礎上對墻和屋頂加厚;華東江浙屬于溫潤的亞熱帶地區(qū),當?shù)氐臐h族民居為了防潮、通風,房屋四面都設有門和窗。
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是實用性、藝術性與文化性的綜合體,彰顯著漢族人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民居建筑又承載著不同地區(qū)漢族人民的藝術文化性,人們將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通過書、畫、雕刻等各種藝術形式融合進日夜相伴的住宅中,人、屋、藝術完美統(tǒng)一。
建筑中的藝術元素無處不在,門窗、庭院、家具等等都是建筑裝飾藝術的主要載體。
1 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的門窗藝術
門窗是室內與外界區(qū)分的主要界面,也是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門面”的建筑構件門和作為通風采光的窗都被付予了豐富的藝術元素。民居中的門窗裝飾既有傳統(tǒng)定制,又有著地域性和多樣性。
1.1 門
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中門的種類名稱依照其所在位置、功能區(qū)分可謂是多種多樣。門,按照其功能又可分為大門、內墻門、房門、隔扇門、罩門等。以平時進出院落的大門為例:“大門”也稱為“院門”,有些地區(qū)稱其為“頭門”。大門中根據(jù)主人的地位、品級、財力又分為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將軍門、蠻子門、如意門、垂花門等。大門的形制和形式是宅主人身份、社會地位及文化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各種門中體現(xiàn)的藝術元素豐富異常,大門上的裝飾藝術主要集中在幾個構件上:
(1)門枕:也稱為門墩。由于門枕的主要功能是為承托門扇的轉軸,所以制作門枕的材料多為堅固、厚重的石料。門枕由門扇里和門扇外兩部分組成,門扇外的門枕占據(jù)著大門兩側重要的位置。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有“功名”的人家為了彰顯社會地位將門枕體量放大,同時飾有精美的雕刻。門枕上部主要雕成鼓形、石座形或獅子形等;下部雕刻成須彌座底托部分。整個門枕從上到下通常裝飾有蓮瓣、團花、飄帶、麒麟、蝙蝠、飛鳥、荷花、卷草、壽字、喜字、錢紋、如意紋、萬字紋、佛八寶、暗八仙、歷史人物等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門枕上大多采用浮雕或高浮雕手法,形象栩栩如生,給人較強的視覺效果。門枕從實用出發(fā),加以藝術處理,使它成為了一種極具結構功能和藝術欣賞價值的建筑構件。
(2)門簪:門簪是將中檻和連楹鎖合的構件,功能如同發(fā)簪起固定作用。門簪形式多樣,常見的有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門簪的裝飾主要體現(xiàn)在門簪正面的雕刻或彩繪上,雕刻或彩繪內容豐富,常見的有四季花卉,象征四季吉祥;或是“福、祿、壽”等吉祥文字,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3)鋪首:也稱為“門鈸、響器”等。主要呈環(huán)形,是大門構件上功能性和藝術性結合的又一個典范,是大門藝術裝飾的重要部位。制作鋪首的材料通常是鐵、青銅、黃銅等金屬。外形為虎、螭、魚、蛇等神奇異獸的形象,表達人們希望神靈保護家人、趨妖避邪的美好愿望。按封建社會等級規(guī)定,普通百姓人家只能使用熟鐵打制的“門鈸”,但再森嚴的等級制作也壓制不了人們對美的感悟和追求,阻止不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他們用純樸的民間藝術手法和獨特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美麗吉祥、形式豐富、寓意深刻的門鈸形象。例如在圓形、六角形等形狀的門鈸邊緣裝飾花草紋、卷云紋、如意紋等花邊,配上樹葉形、花形、令箭形、菱形的門墜,既結實耐用又美觀大方。
門上可作裝飾的構件和部位不勝枚舉,無處不在。例如包裹保護門邊的看葉和角葉,雖然只是一塊鐵皮,但也被能工巧匠鏨刻出精美的圖案;隔扇門的絳壞板也是門的裝飾重點,采用浮雕、高浮雕、拼鑲等手法飾以吉祥紋樣。
除此以外,門匾、門神、對聯(lián)、拴馬柱,下馬石、影壁等也都被人們賦予了獨特了藝術元素。
1.2 窗
窗也被稱為“牖”。老子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窗同門一樣依附于建筑。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風、借景。窗的類型豐富,裝飾的形式也極其多樣。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中常見的窗有檻窗、長窗、半窗、橫披窗、天窗、支摘窗、地坪窗、漏窗、空窗、雙層窗、高窗、氣窗等。其中漏窗、空窗等多用于庭園造景和裝飾。漏窗俗稱花窗,是運用透雕手法表現(xiàn)的適合紋樣,多見于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臺灣等地。漏窗造型豐富多樣、靈活生動,通過漏窗看到的景物若隱若現(xiàn),隔而不斷,意境深邃。由于漏窗、空窗依附于室外院墻上,所以材料也以磚石為主,這類窗的裝飾手法多為磚、石雕刻。漏窗雖然是為點綴風景設計,但漏窗匠心獨運的造型其本身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窗的裝飾部位主要體現(xiàn)在窗欞、絳環(huán)板、裙板的雕花上,僅是窗子格心部分的雕花形式就有幾十種之多。常見的有直欞、平欞、方格、柳條、井口、書條、十字、冰紋、錦紋、回紋、藤紋、六角、八角、燈景、萬字、文字、動物、植物、器物等;絳環(huán)板與裙板常見紋樣有瑞獸、吉祥花鳥、戲曲故事、歷史故事、神話人物、幾何紋樣、云紋、草紋、水紋、博古、佛八寶和組合紋樣等。蝙蝠也是常用的吉祥紋樣,取“遍?!敝C音,瓶中插麥穗寓意“歲歲平安”等,窗的裝飾紋樣內容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用象征手法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窗的裝飾可謂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通過線雕、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貼雕等雕刻藝術與豐富的紋樣圖案、色彩相結合,彰顯著主人的文化品位,增添了生活趣味。
2 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中的庭院藝術
中國人從古至今就十分重視庭院的營造。營修庭院可以美化環(huán)境、陶冶性情。蘇東坡在《于潛僧綠筠軒》中有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庭院有大有小,寬敞的庭院中可疊山理水,反映了上流社會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小小的庭院中布置幾竿修竹、幾叢花草,同樣可以營造出生機盎然、寧靜平和的情趣世界。
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傳統(tǒng)合院式民居的代表,是老北京人主要的住宅形式。四合院內部開敞、對外封閉,屬于四面合圍,中軸對稱的建筑形式。北京四合院按面積有大、中、小型之分。四合院中的庭院方闊開朗、光線充足,院內花木扶疏、幽雅宜人,既有大型木本的海棠、石榴、芭蕉、紫藤、棗樹等又有月季、菊花、茉莉、杜鵑、梔子等盆栽花卉點綴其中。魚缸是北京四合庭院中不可缺少的點綴,材質可以是粗陶瓦缸,也可以是細膩多彩的瓷缸或雕刻精美的石缸。造型各異的魚缸中可養(yǎng)魚可種水生植物,美化了庭院,極具觀賞性。
徽州屬于丘陵地區(qū),平地較少,但這里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山清水秀,樹木茂盛。民居庭院“師法自然”,景觀院落精致小巧,干凈整潔?;罩萑藢⒎壳拔莺蠹皟蓚瓤盏厣锨擅钤O置庭院小品。園美木秀,意味雋永。
3 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的家具藝術
中國傳統(tǒng)家具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了家具雛形,到明清時期,中國傳統(tǒng)家具發(fā)展成熟,可以說明清家具達到了中國古典家具藝術的巔峰。
明代家具造型優(yōu)美樸素、線條明快、古樸典雅,大多選取質地堅硬,色澤和自然紋理優(yōu)美的木材,如黃花梨木、酸枝、紫檀木、鐵力木、雞翅木、癭木、烏木、黃楊木、楠木等。明家具制作工藝精湛,裝飾風格簡潔。如明代家具中的鑲嵌裝飾,只在椅背、桌案牙子等處鑲嵌小塊玉石,最大程度彰顯木料的色澤和自然紋理,同時小塊面積的鑲嵌在大面積素面的對比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清代家具以華麗繁縟為裝飾風格,裝飾手法無所不用其極。普遍采用象牙、大理石、琺瑯、螺鈿、寶玉石等多種材料,結合雕刻、鑲嵌等工藝手法,制作出各式以吉祥圖案裝飾的精美家具,更突顯清代家具的雍容華貴。
明清家具的種類有凳椅、桌案、柜櫥、床榻、屏蔽、架幾等。明清家具不僅種類多式多樣,其裝飾手法更是豐富多彩。主要有雕刻、鑲嵌、彩繪、髹漆、金屬構件等。家具紋飾以傳統(tǒng)吉祥圖案為主,有龍鳳紋、如意紋、云紋、花卉植物、名人字畫、山水風景、幾何圖案、器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八寶八仙等。
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的家具不僅是日常家居的必需品,同時也是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中實用和藝術相結合的典范。
建筑在人們生活居住中必不可少,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傳承著輝煌的傳統(tǒng)文化。民居建筑除了實現(xiàn)居住功能外,同時還是人們精神需求的體現(xiàn),民居中各類裝飾就是在這種需求下依附于建筑并成為無處不在的藝術元素。
參考文獻
[1] 徐冠華.陜西關中傳統(tǒng)民居建筑與居住民俗文化[M].科學出版社.
[2] 王其鈞.門與窗的文化與圖析[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3] 胡德生.明清家具鑒藏[M].山西教育出版社.
[4] 朱廣宇.圖解傳統(tǒng)民居建筑及裝飾[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5] 趙倩,公偉,於飛.北京四合院[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6] 顧楊.傳統(tǒng)家具[M].時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