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
10年前,父親病故時他在外地打工,為了彌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遺憾,他放棄外地打工的機會,每天陪伴在母親身邊。一天,他發(fā)現(xiàn)年愈古稀的母親竟喜歡唱歌,不由眼前一亮。此后,他唱新歌,母親唱老歌,母子倆在家里開起了“演唱會”。為了增加演唱效果,他還造出“架子鼓”伴奏。后來,他和高齡母親把演唱會從鄉(xiāng)下開到縣城,又從縣城“演”到省城,所到之處,人們感慨最多的還是他那顆金子般的孝心——
高齡老母竟然愛唱歌 他找到了哄娘開心的方法
楊振軍今年54歲,家在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zhèn)參駕店村。父母一生養(yǎng)育了他們兄妹6人,在楊振軍的童年印象中,為了養(yǎng)活這個大家庭,父親沒白沒黑地在田里勞作,母親更是含辛茹苦地操持著家務(wù),母親從未閑過一天,也很少穿過新衣服。
楊振軍高中畢業(yè)后回家務(wù)農(nóng),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搶著干,對父母很是孝順。楊振軍從小喜歡唱歌,干活累了,他就亮開嗓子唱首歌,每當唱歌的時候,母親都笑瞇瞇的看著他,聽得格外入神。有一天,楊振軍干活累了,又唱起了歌。旁邊干活的鄉(xiāng)親嘲諷他:“一個修理地球的莊稼漢,整天扯著嗓子吼,唱歌能當飯吃?”沒等楊振軍說話,母親反駁對方道:“種地的就不能唱歌嗎?干活這么累,唱歌樂呵樂呵有啥不好的!”母親的支持讓楊振軍唱起來更放松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轉(zhuǎn)眼,楊振軍和姊妹們陸續(xù)結(jié)婚成家,為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們四處奔波打工掙錢。在異鄉(xiāng)打工,楊振軍最遺憾的是不能經(jīng)常和父母在一起。逢年過節(jié)回家與親人團聚時,別的人湊在一起喝酒打麻將,楊振軍卻陪著父母嘮嗑,有時,娘還提醒他,兒啊,你唱歌挺好聽的,給娘唱兩首。于是,楊振軍便把最時下流行的歌給娘唱上幾首,母親聽著聽著,情不自禁給兒子打起了拍子。
2001年4月,剛到湖北打工一個多月的楊振軍接到了家里的電話:父親病危,眼看就不行了。楊振軍日夜兼程往家趕,因為路途遙遠,楊振軍趕回家,父親已經(jīng)進棺入殮。他大哭了一場。
哭過之后,楊振軍下定了主意:父母在,不遠游,父親去世前自己未能盡到最后的孝道,一定要在母親身上彌補回來。此后,楊振軍再沒有出遠門打過工,為的就是隨時能見到母親。
父母原來一直單獨居住,父親不在后,楊振軍想把娘接過來和自己一起生活。母親喜歡清靜,只想一個人過,說服不了老人,楊振軍無論多累,每天都要到母親那里坐一會兒,陪著母親嘮嗑,給老人洗腳,照顧老人休息后再回家。
楊振軍還給自己規(guī)定,每周要陪母親住兩個晚上。有一次,母親無意中說起,她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門。一周后,楊振軍就帶著母親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從北京回來后,楊振軍趁著母親身體還算結(jié)實,又陪著她到南京、杭州等地游玩。站在西湖邊,母親感慨地說:“人家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娘來了杭州,這輩子沒啥遺憾了!”楊振軍聽后,笑著對媽說:“娘,咱們還有好多地方要去呢!”
2009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楊振軍陪著母親說話,聊到兒時唱歌的事情,娘不由自主哼起了《贊歌唱給紅太陽》那首毛澤東時代的歌曲,聽娘唱得有板有眼,楊振軍驚訝地說:“娘,原來您也會唱歌啊,而且唱得這么好聽!”母親聽了兒子的夸獎,得意地說:“兒啊,娘小時候是唱著這些歌長大的,生產(chǎn)隊時,隊長還讓我領(lǐng)唱哩!”
看著娘興致勃勃的神情,楊振軍被感染了,就鼓勵母親再唱幾首聽聽,老人興致來了,《東方紅》、《南泥灣》、《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等一首接一首,一直唱了十多首,楊振軍怕娘累著,在他的勸說下,母親才止住了歌聲。
知道母親喜歡唱歌后,楊振軍別提有多開心。此后,每天晚上,他去陪母親聊天時,又多了一項內(nèi)容:唱歌。不過,母親畢竟年逾古稀,有很多老歌,老人只記得旋律,歌詞幾乎全忘了。于是,楊振軍就托人找歌詞,有時還讓兒女從網(wǎng)上抄下來。抄來歌詞后,他又幫母親一遍遍地背記歌詞,熟悉歌詞后,老人唱歌的積極性更高了。于是,那個百年老屋里,“母子演唱會”每天都在上演著。
從小就酷愛唱歌的楊振軍,終于找到了哄母親開心的好辦法,那就是和母親拉歌。母親回應(yīng)兒子的挑戰(zhàn),說賽歌可以,我唱老歌,你得唱新歌。楊振軍想也沒想就答應(yīng)了。
于是,母親施出渾身解數(shù),把壓箱底的歌都搬了出來。她唱民歌《編花籃》,楊振軍就唱新民謠《月亮之上》,老人唱《南泥灣》,楊振軍就唱《最炫民族風》,母親唱《東方紅》,楊振軍就唱《龍的傳人》。母親唱三首,就得歇歇嗓子,楊振軍就倒杯水讓母親潤潤喉嚨。有時,母親唱歌走了調(diào),他還認真地糾正一下,老人頑皮地喊他“楊老師”,母子倆其樂融融。
土法造出“架子鼓” 到城里舉辦“母子演唱會”
隨著對唱歌的愈發(fā)投入,楊振軍和母親都覺得沒有音樂伴奏有些遺憾。有一次,楊振軍唱得激情四射,母親也被感染了,拿雙筷子和一個鐵盆打拍子助興,楊振軍唱得愈發(fā)忘情。
此后,母子倆再唱歌時,家里的碗、盆、瓶罐等能發(fā)出清脆響聲的東西都被他們用上了。半個月后,楊振軍覺得這樣不過癮,決定造個“架子鼓”,他到樂器店認真研究了架子鼓的構(gòu)造后,決定自己動手,造出山寨“架子鼓”,他找來兩把鐵鍬和一把鐵錘,做為架子鼓的支架,水桶和鍋當作腳踏器,三個臉盆作為打擊器,沒有專業(yè)的鼓棰,楊振軍就用兩個長柄螺絲刀充當,這個“架子鼓”唯一跟樂器沾邊的,就是到樂器店買的兩個一大一小的銅鑼。
架子鼓做好后,母親高興得不得了,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她一個人摸索著苦練,晚上,楊振軍過來了,就伴著樂器放聲高唱。動靜一大,引來了四周的鄰居,孩子們更是好奇而又開心,楊奶奶開口一唱,幾個孩子還有模有樣地伴起舞來。
此后,每天晚上,寫過作業(yè)的孩子都聚攏到楊奶奶家來,喜歡唱歌的孩子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賽起歌來。看到老屋充滿了歌聲、歡笑聲,還有母親樂呵呵的笑容,楊振軍開心極了。
轉(zhuǎn)眼到了夏天,屋里太熱,楊振軍把電燈扯到院門口,然后搬出“架子鼓”,開起了“夏日演唱會”,小小的架子鼓前擠滿了孩子,楊振軍起初怕老娘抹不開面子,就問母親人這么多敢不敢唱?老人大大咧咧地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有啥放不開的。于是,她大聲唱了一首《豐收鑼鼓敲起來》作為開場曲,幾個孩子為她伴起了舞,楊振軍敲著架子鼓助興,歌聲剛停,鄉(xiāng)親們掌聲雷動??吹洁l(xiāng)親們開心,楊振軍和母親也很是暢快。
此后,只要天氣允許,楊振軍每天晚上都要把他的山寨架子鼓擺出來,然后開一場熱熱鬧鬧的“演唱會”。起初是楊振軍和母親輪流獻唱,后來,一些鄉(xiāng)親也忍不住加入進來。你和我拉歌,我和你對唱,場面好不熱鬧。楊振軍原本只是想哄老娘開心,沒想到讓鄉(xiāng)親們也得到了快樂,就越唱越來勁了。
2010年5月初,楊振軍到老屋陪母親聊天,提到既將到來的端午節(jié),楊振軍說這幾天想到市里買些東西,母親說,兒啊,我很久沒去城里去了,你帶我去逛逛吧??吹轿葑永飻[的架子鼓,楊振軍突然來了靈感,“激”母親說,娘,咱們到城里開個演唱會,你敢不敢?母親也來了興趣,咋不敢呢?讓大家樂呵樂呵,好事呀!
看到母親興致勃勃,楊振軍借了輛面包車,拉著母親和妻子,還有那個架子鼓就進了城。楊振軍陪母親逛了市里最繁華的商場,又給母親買了身新衣服,陪母親喝了她最愛的老洛陽牛肉湯。
稍事休息后,楊振軍開車帶母親來到一個熱鬧的廣場附近,停車后,把他那套樂器擺了出來,剛支好場子,面前就擠滿了人。楊振軍對圍觀的群眾說:“今天,我和母親給大家唱幾首歌樂呵樂呵,希望大家喜歡!”說完,他放開喉嚨唱了首《今天是個好日子》。
唱完第一首,楊振軍擔心母親抹不開面子,還想再唱一首暖暖場,沒想到母親接過話筒,字正腔圓地唱了首《北京的金山上》,剛唱完,圍觀的人們就送上熱烈的掌聲。一位中年女子感嘆說:“這老太太不容易了,這么大年紀跟著兒子出來唱歌掙錢!”說完,她掏出兩個一元硬幣就往楊母手里塞,其他觀眾也紛紛掏錢,沒想到卻被老太太婉拒了:“我和兒子出來唱歌圖個樂子,不要錢,不要錢,免費的!”
在城里成功舉行“演唱會”回到家,楊振軍發(fā)現(xiàn)母親興奮了好幾天,老人家還見人就講自己在城里唱歌,人們給錢被她拒絕的經(jīng)歷??吹侥赣H這樣開心,楊振軍又帶著母親去了幾次市里,每次都興盡而歸。
到市里去的次數(shù)多了,老太太似乎覺得小城的舞臺不夠大,興致也減退了不少。楊振軍兩個女兒都在鄭州打工,有一天,楊振軍對母親說想去省城看望女兒,老太太來了興致:“兒啊,要不咱娘兒倆到鄭州唱幾場,讓大城市的人看看咱唱歌的水平咋樣?”
聽娘這樣說,楊振軍當即答應(yīng),這時,他已經(jīng)買了一輛二手轎車,出遠門也有了條件。他不放心的是,母親年紀大了,又有暈車的毛病,坐車時間長了怕受不了。他對老娘說出自己的擔心,沒想到母親不在乎地說:“暈車就下車吹吹風,咱自己的車怕啥!”
自己寫歌唱哭天下打工者 母親快樂是他最大的心愿
2010年9月30日,楊振軍載著母親向鄭州進發(fā)。不到三個小時的車程,母親吐了兩次,看著楊振軍擔心的神情,老人安慰兒子說:“兒啊,沒啥好擔心的,咱莊稼人身子骨硬著呢!”
到了省城,除了看望女兒,楊振軍帶著母親在東風渠、華林廣場等演了多場,受到市民們的歡迎,大家對楊振軍帶著母親找樂子的孝行大為贊賞,電視臺還聞訊趕來,采訪了這對快樂的母子。
從鄭州回來,鄉(xiāng)親們都說在電視上看到楊振軍娘兒倆了,夸獎他們給家鄉(xiāng)爭了光。此后,楊振軍發(fā)現(xiàn)母親唱歌積極性更高了,為了讓母親開心,楊振軍每半個月都要帶她到外面唱上一場。
轉(zhuǎn)眼到了來年秋天,那幾天秋雨連綿,楊振軍天天陪著母親練歌,兩人休息時,母親突然問他:“兒啊,光唱別人的歌也沒啥意思,你要是能寫幾首咱莊稼人愛唱的歌就好了!”母親的話讓楊振軍來了興致:是啊,自己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都有很多可以創(chuàng)作的素材,如果能唱自己的歌,哪該多好??!
在母親的鼓勵下,楊振軍迸發(fā)出強烈的創(chuàng)作愿望。他曾在外地打工多年,自己的孩子也在外地打工,打工者與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就是很好的創(chuàng)作主題。經(jīng)過反復斟酌,他寫出了第一首歌《告別》:告別老媽媽,我們出去打工啦,兒子去掙錢,娃娃在家要聽奶奶的話……歌詞寫出來后,他念給母親聽,娘說這詞挺好。他們不懂得譜曲,就反復地研究用什么旋律、節(jié)奏唱出打工者的心聲。整整一個月,楊振軍的第一首歌《告別》終于試唱成功,因為是自己的作品,又投入了心血,楊振軍唱起來分外動情,把母親也感動得眼淚汪汪的。
緊接著,楊振軍又開始創(chuàng)作其他歌曲,每次寫完歌詞,他都要讀給母親聽,老人雖然沒文化,卻能提出很好的意見,其中一首《打工歌》的內(nèi)容是:你是打工妹,我是打工哥,美麗的城市我們都去過,各行各業(yè)老鄉(xiāng)們多,一起歡樂是開心果……歌詞瑯瑯上口,淺顯易懂,母子倆唱給鄉(xiāng)親們聽,很受大家的歡迎。
半年間,楊振軍創(chuàng)作了七八首反映打工者與家鄉(xiāng)親人的歌曲。2011年春節(jié)期間,在外地打工的村里人回家打工過年,楊振軍和母親開了個“演唱會”,隆重推出他和母親創(chuàng)作的打工歌曲,楊振軍演唱得很投入,把回家過年的很多經(jīng)常在外打工的小青年都唱哭了。有戶姓楊的村民,兒子在外打工三年沒有回家,父母非常想念兒子,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把楊振軍所唱的打工歌錄下來,讓同村打工的人帶給他在外打工的兒子聽聽。姓楊的村民采納了這個意見,沒想到,在外打工的兒子聽了楊振軍的歌后,感動得淚如泉涌,也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當年五一期間,他便請假回家看望父母,并專程到楊振軍家致謝。
楊振軍沒想到自己的歌還起到了教育作用,創(chuàng)作起歌來就更用心了。兩年來,他創(chuàng)作出十幾首有關(guān)打工者的歌曲,這些反映打工者心聲的歌引起了很多聽眾的共鳴。一些民間商演團隊找上門來,邀請楊振軍帶著母親“入伙”,想不到自己的歌還能掙錢,楊振軍有些動心,便征求母親的意見。
老人沉思了一會兒,語重心長地說:“兒啊,啥事兒就怕沾上錢,一沾上錢咱就得受人家的約束,這唱歌也就變了味,咱娘兒倆也樂呵不起來了!”母親的話讓楊振軍猶如醍醐灌頂:是啊,一沾上錢就不自由了,多少錢也買不來那份逍遙快樂,還是娘明事理啊!于是,楊振軍婉拒了各路演出團隊的邀請,為了表明自己唱歌的性質(zhì),他給自己和母親的演唱會起了個名字:農(nóng)民工義務(wù)演唱會,并做成橫幅,每次演唱出前都鄭重掛出來,有好心人捐款,他也分文不取。
2013年5月下旬,楊振軍開著他那輛二手捷達,拉著母親又來了鄭州,在金水河濱河公園、綠城廣場等熱鬧地方,娘兒倆擺出那套山寨樂器又唱了起來,唱歌還是老規(guī)矩,娘唱老歌,楊振軍唱新歌,他把最近寫的一首歌也獻了出來:“媽媽我也不想走/只因您年紀大/耳又聾眼又花/叫人心里放不下/媽媽我也不想走/娃娃我也舍不下/老的老小的小/在外面也牽掛……他動情的演唱,把聽他歌的打工者都唱哭了,一個中年漢子還買了兩瓶飲料送給他,表示敬意。
母親看到兒子這么受歡迎,也不甘示弱。唱起歌來更是投入,老年粉絲們照樣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她,看著娘很受用的神情,楊振軍很是欣慰。他說,只要娘開心,俺做的一切都值得,母親快八十歲了,我要讓她開心度過最后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