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劉燕
李延杰的故事
文 _ 劉燕
在我們這個分為AB兩座、機構(gòu)眾多、人員龐雜的辦公樓里,要說所有人都認識的人,李延杰要算一個。
大家無論年齡大小,一般都叫他小李;他出現(xiàn)在我們的手機通訊錄里的名字,是“收廢品李”;也有人叫他“李連杰”—但總體來說,知道他真實姓名的同事,大概不到十分之一。
我剛上班那年,工作積極性無比高漲,每天至少提前半個小時到單位門口,每天也必定能看到小李蹲在人行道旁的柏樹下,在秋冬這樣干冷的季節(jié),他的身子縮成一團,胳膊交叉放在膝蓋上,看到有人從路對面走過來,他就抬頭咧嘴一笑,露出滿嘴牙齒。
這樣的場景太常見,以至于有一天早上我起遲了,打車去上班,坐上出租車才發(fā)現(xiàn)沒帶錢包,卻也沒有特別不安:反正小李就在路邊呢!
我跟小李借了20塊錢?;剞k公室后跟同事提起,大家都笑我。一個同事正色說:“千萬不要以為小李窮啊,咱們前一段是不是沒見到他,人家去西藏度假去了!”那時候“坐上火車去拉薩”在我們這群或普通或文藝的青年心目中是有錢有閑的行為,大家一陣感嘆羨慕。
后來才知道,小李的媳婦是西藏人,人家是陪媳婦回娘家了。
小李一來,辦公室平時隱藏于各個角落的廢紙板之類的迅速集中起一大堆,小李不聲不響地把各色廢品分類、拆解、捆扎、裝袋,幾分鐘之內(nèi),全部歸入幾個大編織袋。他把編織袋拖到樓道后,一般會拿笤帚清理一下碎屑,然后再一趟趟運走他的“戰(zhàn)利品”。
小李屬于看不出來年紀的人。六七年前我不好意思叫他“小李”,感覺他年紀比我大;現(xiàn)在卻覺得我們年紀差不了太多了。似乎歲月流轉(zhuǎn)中,大家都在變老,唯有小李,還是瘦而直的身板,背著大編織袋穿梭于一間間辦公室,麻利勤快地收拾著我們的“廢品”,這是他養(yǎng)家的資源。
不知道除了我們這棟樓,小李還有沒有別的“勢力范圍”,感覺他似乎一直都在,隨叫隨到。各樓層打掃衛(wèi)生的大姐跟小李都極熟,有重體力活時,常能看到小李幫她們干活的身影。幾位大姐平時攢下的快遞盒子、包裝箱也都在衛(wèi)生間里碼得整整齊齊,留著照顧小李的生意。
最近聽說了兩件關(guān)于小李的“舊聞”:一是小李的妻子曾經(jīng)在我們食堂幫廚,干了兩天就不干了,說是小李不想讓她太累;二是如今小李不再蹬三輪車來收廢品了,他開了一輛小小的車。
這兩件事情又引得大家一陣唏噓,恨不得把小李推上“中國好男人”榜單,入選理由是疼老婆且勤奮上進。
其實,無論是不是“中國好男人”,小李確實過上了本期《一周一點愛戀》里說的那種“清明有序、規(guī)律而又不斷有興奮點” 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文藝青年有文藝青年的過法,收廢品的李延杰也有自己的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