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
狀元井聯隱義深
廣州市西桂大街仙桂莊有一眼狀元井,為南宋張鎮(zhèn)孫所鑿。張鎮(zhèn)孫是廣東番禺人,宋度宗咸淳年間狀元,官任秘書監(jiān)正字,公元1275年被罷回鄉(xiāng)。不久,元軍大舉南下,宋端宗逃到廣東,又起用張鎮(zhèn)孫為經略安撫使,與都統凌震一道起兵抗元。后來兵敗戰(zhàn)死大庾嶺。他所鑿的這眼井,至今尚存,后人在井畔題了一副對聯:
丹桂飄香明鏡影;
玉繩低轉轆轤聲。
上聯說井水澄沏得像明鏡一般,能照見人、物的身影。下聯言井繩在轆轤上轉動發(fā)出低微的聲響。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張鎮(zhèn)孫;這聲也是他發(fā)出來的,仿佛他還沒死依然活著。聯語隱含紀念張鎮(zhèn)孫的意思。
狀元橋頭對出句
在湖南祁東縣境內的白河與湘江匯合處有座狀元橋,橋上有亭,兩端各立一對石獅。相傳早年間石橋竣工時,有位新科狀元恰巧從這里經過,人群中有位石匠,為了考一下新科狀元的人品和才華到底如何,便出了一上聯讓狀元對。
聯云:
大橋剛合,從此通行,必吟
詩作對,有所感,有所為,狀元公有何想法?
狀元公從石匠彬彬有禮的聯語中,領悟到鄉(xiāng)民對自己的信任與厚望。他沉吟片刻,點點頭對道:
小生新中,爾后為官,當效
國為民,不圖名,不圖利,眾父老不必擔心。眾人聞聽鼓掌稱好,目送狀元過橋而去。從此,這座橋便命名為狀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