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
后 門
□歐陽明
3個月不到,就有三位領導出事。望著高高聳立的辦公大樓,李書記陷入了沉思。
辦公大樓是前任劉書記在位時建的,分前后兩棟。前一棟19層,各部門使用;后一棟9層,黨委、人大、政府、政協(xié)四大班子使用。兩棟樓被圍墻圈著,進出一個口子,在前樓的前面,設有不銹鋼柵欄,有穿制服的保安把守。
之前,9層樓后面還有個門,是劉書記開的。大家私下叫它后門。辦公樓最初建成時沒有后門,是建成后不久,劉書記突然決定的。當時,大家很不理解。一是前面的大門已經(jīng)夠大了,二是后面再開一道門,要征地,還要沿圍墻外修一條車道,會增加很大的投資。更麻煩的是,要是萬一有人多事,發(fā)到網(wǎng)上,很容易引起非議。劉書記聽了,搖頭一笑,說,沿海和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辦公樓,前門都是擺設,都從后門進出,知道為什么嗎?大家面面相覷。劉書記環(huán)視了一圈,說,領導干部是研究決定大事的,需要充足的時間保證。現(xiàn)在改革已入深水區(qū),也是矛盾的凸顯期,找黨委、政府鬧事的很多,經(jīng)常堵黨委政府的大門,嚴重影響了工作。平常還好,要是遇到有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臉就丟大了。
后面也可能被堵。有人說。
一樣設置門衛(wèi),嚴防死守,除了后樓上班的,其他人一律不予放行!劉書記說。
很快,后門就建好了。
走了一段時間的后門,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好處。沒再像過去那樣被上訪者或鬧事人群堵在大門外了。更重要的是,領導們來沒來,走沒走,前樓的干部都不知道,不敢像過去那樣,見領導前腳一走,后腳就開溜,總感覺像被一只眼在后面盯著,只有老老實實地上班,絲毫不敢亂來。
一石多鳥,大家都夸劉書記英明,站得高看得遠。
當然,也有人議論,說領導們走后門,脫離了群眾。但只是私下說,不敢公開說。都明白,要是不小心傳到領導耳中,會吃不完兜著走,犯傻呀!
可偏偏就有人犯傻,竟把后門拍了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還附了一大段譏諷的文字,內(nèi)容和大家議論的差不多。帖子一出,被網(wǎng)友瘋轉(zhuǎn),被炒得沸沸揚揚。宣傳部門想盡千方百計,用盡了手段,都無法徹底刪除。
據(jù)說,發(fā)帖人是一個女干部。誰?大家猜測來猜測去,都不敢肯定。但有一點很肯定,很快就有好戲看了。
果然,不久就出事了,修建辦公樓的老板被上級紀委帶走。接著,劉書記也被帶走了,分管辦公樓建設的副書記也被帶走了。
幾個月后,劉書記和副書記被判刑入獄。據(jù)媒體報道,后門名義上是原建設單位建的,實際“操刀”的卻是劉書記的小舅子。投資兩千多萬,實際投入不過幾百萬元。更有意思的是,舉報者竟是劉書記的情人。她經(jīng)常從后門到劉書記辦公室去。她舉報,是因為劉書記又有了新歡,把她打入冷宮了。
李書記懂一些風水,接任后,一到后門,不禁大驚失色。心想,劉書記怎么不出事嘛,這門正對著北風口,擋不住戾氣侵入。于是,下令堵了后門。同時,狠抓廉政建設,大會小會強調(diào)大家要清白為官,嚴守底線,并制定了很多條條款款,組織專門的隊伍明察暗訪。很多媒體對李書記抓反腐倡廉工作進行了瘋狂的報道。
但又有三位領導出事了,出事的原因,是在辦公室大肆收受賄賂。行賄人都是一些老板,還居然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從大門進去的。他們經(jīng)常進進出出,我們怎么一次都沒看見呢?大家很迷惑。
看來,還真不是后門的問題。難道是辦公樓選址本身的問題?李書記想了半天,也沒個所以然。
還是盡快找個大師來看看吧,求一化解之策,不然,保不準哪天又有人又出問題,那就嚴重了。李書記想。
(原載《文學港》2014年第5期作者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