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黑
真正的快樂
◎ 張小黑
快樂有很多種,也是多元的,但有一種快樂,卻是一般人難以擁有的真正的快樂。
文革中,季羨林先生被剝奪了學術(shù)研究的權(quán)利。開始時,他幾乎每天都要被拉出去批斗。后來情況有所好轉(zhuǎn),造反派安排他在女生宿舍的門口打鈴,還兼管傳呼電話——就是有人來了電話,他就站在門口喊幾聲“幾零幾室,某某同學的電話”。這事如果擱在別人身上,一定會有滿肚子的怨氣,季先生卻感覺很快樂,說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因為他終于有機會能每天偷偷從家里抄兩大張紙的梵文——古代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悄悄帶到門口的傳達室里,一旦有了電話,他就在邊喊電話的時候,邊琢磨著怎么將它翻譯出來?!读_摩衍那》的漢譯版,就是季先生在那段時間里獨立完成的。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季先生就是依仗著一種人為的滋養(yǎng)、文明的積淀,最終度過了那段非人卻快樂的時光。
與季先生一樣,楊絳先生的快樂同樣充滿著文化的快樂。
楊絳先生也沒有逃脫那個瘋狂年代的迫害,被發(fā)配到文學所的廁所做清潔工。于是,她自費置備了幾件有用的工具,如小鏟子、小刀子,又用竹筷和布條做了一個小拖把,還帶了些去污粉、肥皂、毛巾之類的除污用具和大小兩個盆子,每天在十幾個廁所里認真地清洗,將所有器具都洗出了本來的面目。所有人也都贊嘆她的活干得漂亮,廁所不像廁所,倒像一座座溫馨的小賓館。忙完工作后,她便悄悄坐在廁所里看書。有時候她出去,遠遠看到外地來京的紅衛(wèi)兵,為防止意外,她便躲進女廁所——那里成了庇護她的寶地。
在回憶起那段經(jīng)歷時,楊絳先生這樣認為:“收拾廁所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其一,可以躲避紅衛(wèi)兵的‘造反’;其二,可以銷毀‘會生麻煩的字紙’;其三,可以‘受享到向所未識的自由’,這是‘顛倒過來’了意想不到的妙處。”
(摘自《意林·原創(chuàng)版》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