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分布范圍極為廣闊,歷史源遠流長,姓氏也數不勝數。據說,中國姓氏共有4100多個。在如此眾多的姓氏中,由于有些姓氏所姓人數較少或又屬多音字,所以很容易讀錯。在日常生活中,讀錯別人的姓氏表面上看起來是小事一樁,實際上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文明修養(yǎng)和語文水平,事情小而影響大,所以不可等閑視之。
一般而言,容易讀錯的姓氏,不外乎以下幾類:
讀音發(fā)生變化
例如華姓,不讀華麗的華(huá),應讀作huà(化),如三國時期的神醫(yī)華佗,清末數學家華蘅芳。過姓,不讀經過的過(guò),應讀作guō(鍋),如明代圍棋國手過百齡,中國現代農業(yè)教育先驅、農林科技先驅過探先。任姓,不讀任務的任(rèn),應讀作rén (人),如現代革命家任弼時,香港影星任達華,《笑傲江湖》中人物任盈盈。紀姓,不讀紀念的紀(jì),應讀作jǐ(己), 如清代才子文人紀曉嵐。燕姓,不讀燕子的燕(yàn),應讀作yān(煙)。如宋代禮部郎、計量發(fā)明家燕肅。干姓,不讀干部的干(gàn),應讀作gān(甘),如春秋末年吳國鑄劍大師干將,史學家、《搜神記》作者干寶。占姓,不讀占領的占(zhàn),應讀作zhān(沾),如奧運舉重冠軍占旭剛。復姓令狐,不讀lìnghú,應讀作líng hú,如唐代詩人令狐楚,《笑傲江湖》主人公令狐沖。
聲母發(fā)生變化
如單姓,不讀單獨的單(dān),應讀作shàn(善),如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解姓,不讀解放的解(jiě),應讀作xiè(謝),如歌手解曉東。査姓,不讀檢查的查(chá),應讀作zhā(扎),如武俠作家查良鏞(即金庸),清末詩人查慎行。曾姓,不讀曾經的曾(céng),應讀作zēng(增),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召姓,不讀號召的召(zhào),應讀shào(邵),如《召公諫厲王彌謗》中的召公,即召伯,周文王之庶子。種姓,不讀種地的種(zhòng),應讀作chóng(蟲),如北宋洛陽人種放。
韻母發(fā)生變化
如蓋姓,不讀覆蓋的蓋(gài),應讀作gě(葛),如電影明星蓋麗麗。樸姓,不讀樸素的樸(pǔ),應讀作piáo(瓢),如韓國足球明星樸智星。員姓,今多寫作“贠”,不讀復員的員(yuán),應讀作,yùn (運),如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
聲母韻母都發(fā)生變化
如區(qū)姓,不讀區(qū)別的區(qū)(qū),應讀作oū(歐),如前國足門將區(qū)楚良,相傳《三字經》的最初著作者宋朝區(qū)適子。仇姓,不讀仇恨的仇(chóu),應讀作qiú(求),如明代畫壇四大家之一仇十洲(仇英),昆明市委書記仇和。虎姓,不讀老虎的虎(hú),應讀作māo(貓),如明末名將虎大威。復姓尉遲,不讀(wèichí),應讀作yùchí,如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繁姓,不讀繁榮的繁(fán),應讀作pó(婆),如漢末文學家,曹操主簿繁欽。仉姓,不讀幾個的幾(jǐ),應讀作zhǎng(掌),如孟子的母親即為仉氏,以擇鄰教子出名。祭姓,不讀祭奠的祭(jì),應讀作zhài(債),后漢光武帝大臣祭遵。復姓萬俟,不讀(wànsì),應讀作mòqí,如宋代宰相萬俟卨(xi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