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
胡耀邦喜愛中國書法,是與他熱愛中國古典詩詞和經典古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一生中到過祖國的1700多個縣,所到之處,多有題字,如今已經融入流淌的當?shù)厝宋臍v史長河,皆成閃亮浪花,為世人所珍視。這恐怕是當年胡耀邦未曾想到的。
喜好書法始自童年樹枝劃沙,懸肘功底源于刷寫革命標語
胡耀邦喜愛書法,可溯源他在湖南瀏陽縣山間蒼坊村的童年生活。上世紀90年代,筆者到蒼坊村尋訪胡耀邦留痕。他的堂侄胡德謙正參與編修當?shù)亍逗霞易V》,他告訴我,養(yǎng)育胡耀邦長大的蒼坊村在20世紀初是個10多戶農家散居的小村子,沒有發(fā)現(xiàn)胡耀邦練毛筆字留下的片言只字,也罕見別的文字記錄留存,但在村民中有口口相傳的概略敘述,說胡耀邦自幼家貧,很小跟著父兄上山拾柴,長大一點,用樹枝在門前的泥土地上寫字,十分用心。
1921年,5歲多的胡耀邦入胡氏私塾念書。重視男童的啟蒙教育,是這個客家大族的傳統(tǒng)。早在清朝時期,胡氏宗族就設立公益性質祀田,祀田收入可用于兒童啟蒙教育。再窮的胡氏人家,只要家有男孩都能入學。
收胡耀邦入學的胡祖儀,是當?shù)爻雒慕虝壬?,兒童入學發(fā)蒙以臨摹習字為先,可以判斷胡耀邦用毛筆練字也在這時開始。約一兩年后,胡耀邦轉入胡氏小學就讀,校址和原先的私塾同在離胡耀邦家數(shù)百米外的胡氏宗祠中。當時,寫字是語文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1925年夏末,不滿10歲的胡耀邦離開蒼坊村,去20華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學校上高小。這兩年中,胡耀邦是全班學習成績最出色的學生,畢業(yè)后考入瀏陽中學,讀了一年多初中。1930年春天,在大革命風潮影響下,胡耀邦回到家鄉(xiāng),擔任兒童團長,經常手提一個石灰桶走村串鄉(xiāng),在墻壁上書寫大幅標語。他的懸肘大字功底,大概就是這樣打下的。后來在長征路上,胡耀邦也經常刷寫大字標語。
1930年11月底,胡耀邦來到江西萍鄉(xiāng)的安源,被任命為湘東兒童總局局長。他剛滿16歲,就編輯、發(fā)行供識字少年閱讀的小開本半月刊《共產主義兒童報》。他自己寫文章,自己編排,自己刻蠟版,引起了蘇區(qū)青年團負責人馮文彬的注意。
1935年長征到延安,胡耀邦在陜北生活了11年,主要工作是擔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這是較長一段時期的機關筆翰生活,沒有發(fā)現(xiàn)胡耀邦有臨寫字帖的回憶和記載。當時胡耀邦毛筆和鋼筆兼用,而且堅持寫日記。這個習慣在戰(zhàn)爭歲月里始終保持,留下了極為寶貴的史料,他的字也越寫越流暢。他的書法定型也在這個時期。
喜蘸濃墨信筆而書,樂于欣賞古代碑帖
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爆發(fā),從事黨政領導工作的胡耀邦身邊始終配備有秘書。這些秘書都喜愛讀書,而且有著較高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早期秘書曹治雄、劉崇文、高勇都有一手較好的書法技藝。在團中央宿舍居住時,胡耀邦在北屋居住和辦公,有時辦公累了就走到東廂房秘書室,那里擺著文房四寶,他會在那里坐下,打開墨盒蘸筆揮毫。
胡耀邦寫字時喜歡飽蘸濃墨,信手寫去。由于臨摹不足,胡耀邦的書法中存在一些缺點,比如長橫有時過于突出,這個不足始終未及彌補。秘書曹治雄和高勇發(fā)現(xiàn)胡耀邦喜歡書法,都勸說胡耀邦應該認真臨寫碑帖。胡耀邦一笑了之,認為自己沒有那么多時間,但他喜歡賞析前人書法碑帖,揣摩古人書法。
有時,胡耀邦來到某地名勝之處,逸興飛揚之時會有題詠,寄筆墨抒發(fā)情懷,因精思所到,時有佳句名聯(lián)。1959年秋天,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到河南南陽,參觀臥龍崗武侯祠時看到大殿前有對聯(lián):“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他有感而發(fā),吟出一幅新聯(lián):“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碑斈晁丛淠?986年4月25日,胡耀邦在北京書寫了這副對聯(lián),贈給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他的用心之作。如今常懸臥龍崗,已成勝跡。
“文革”十年磋砣,胡耀邦曾專注于練習書法。胡耀邦于1971年底從河南潢川“五七”干?;氐奖本?,閑居至1975年春天。這4年中,他大量閱讀,而且靜心練習書法。但此時胡耀邦練習書法,多為了平靜心態(tài),通過寫字溫習古典詩詞,仍然沒有專注地臨習碑帖。他對書法用紙也是隨意而為,主要寫在看過的報紙上,隨寫隨扔。
書大觀樓長聯(lián)留為精品,寫辛棄疾詞章借以抒懷
1972年12月,還在河南黃湖干校的高勇去大同探望父母,途經北京看望胡耀邦,正好看到茶幾上有一疊一裁為二的《參考消息》報,上面寫滿毛筆字。拿起來一看,是南宋辛棄疾一首《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和“天下第一名聯(lián)”——清代學者孫髯翁的云南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
為他人題字的時候,胡耀邦通常將字寫得很大,自己練字時則保持在一兩寸大小,書寫辛詞及大觀樓長聯(lián)即是如此。在家中練字時比較從容,追求書法的結體和筆力。胡耀邦不僅完整書寫了大觀樓長聯(lián),還于卷首書寫了“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字樣,末尾寫上了“作者孫髯”4個字。長聯(lián)首尾貫通,一氣呵成,當屬胡耀邦書作的上品。
高勇問胡耀邦:“怎么寫起辛棄疾這首詞來了?”
胡耀邦答,據說是毛主席推薦給大家讀。
辛詞中寫道:“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p>
高勇看了就說:“讓我把它抄一下?!闭f著就找紙筆。
胡耀邦慷慨地說:“你喜歡就拿去吧。不要抄了。”
高勇求之不得,盡數(shù)一并取走。沒有想到,這是胡耀邦存世極少的“文革”墨跡,若不是高勇此時來到他家中乘興索要,或許也將不存。
“文革”中的胡耀邦并不消沉,但心緒起伏,不時為國家命運而焦慮,總希望隨時投入工作,因此還不能說潛心書法。然而,從少年時代起,他具有基本書法功底,認真練習過書法,則是一望可知的。
改革開放時代各地留墨,其意多在鼓勵奮發(fā)前行
待到“文革”終結,胡耀邦以大無畏的勇氣平反冤假錯案,投身改革開放,擔當國家重任,日理萬機,更沒有時間練習書法了。
但在這段前后約六七年的時間里,胡耀邦作為中央日常工作負責人,到過許多地方。足跡所至,多有題詞留墨,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個特點。書法多以人品為重,唐宋以來,名人足跡常與題詠相伴,千年不絕。胡耀邦無遠不及,主人經常預設紙筆,懇請題詞。
胡耀邦是一個熱忱的人,遇有所請,盡量滿足。有時他自己也愿意寫上幾句話,對當?shù)毓ぷ饔兴膭?,或是指明發(fā)展方向。這時,胡耀邦往往當眾揮毫,一氣呵成。對書家來說,在眾人圍觀的場合作書,難有滿意之作。而胡耀邦意不在此,主要是通過題詞鼓勵干部和民眾努力開拓,富民強國。比如他1983年7月19日在甘肅天水為當?shù)伛v軍題詞“發(fā)揚金剛鉆精神,為四化立新功”即為一例。
1985年9月,胡耀邦重走長征路,來到四川大渡河鐵索橋頭,自擬一聯(lián),即在橋畔書寫:“飛身可奪天塹,健步定攀高峰”。如今此聯(lián)永豎橋頭,已是千古大渡河上精彩一筆。
胡耀邦所到之處寫得很多,自然放大題刻也多?;仡櫩磥?,如果再慎重些掂量,題寫當?shù)亟ㄖ锶缳e館等商業(yè)單位名稱,胡耀邦宜有惜筆之意,不作題寫或更為妥當,而余者盡可揮毫,自有公論。胡耀邦的書法積累了幾十年功底,足可一觀。更兼他品德崇高,名垂千秋,他落筆留墨成為各地寶貴的文化資源,如今已成人民共識。
積極支持成立中國書協(xié),肯定書法傳承繼往開來
胡耀邦熱心支持書法活動,和許多書法家結成友誼,感動了他們的一生。
楊再春是改革開放年代里涌現(xiàn)的當代書法家。20世紀80年代初,他和幾位中青年書法家劉炳森、范曾、蘇士澍、謝德萍、何偉等人籌劃成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大家認為,應該先提交一份報告。楊再春是體育大學出版社編輯,承擔起草報告之事,另推舉一人,將報告呈遞李先念。
大家覺得,還應該再找一位中央領導人,希望他表態(tài)支持成立中國書協(xié),而且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胡耀邦。此事由北京日報長于書法的記者孫以增負責聯(lián)系。他一番努力后,果然通知楊再春第二天即可前去。
楊再春第二天上午到胡耀邦家門口通報姓名,沒費什么周折就進了客廳等候。他有一個強烈的感覺,覺得這不像中央總書記的家。屋子里陳設很一般,沙發(fā)扶手布面磨舊了,上面墊了一塊布。
正思量間,胡耀邦就進來了,見面就問:“年輕人,找我有什么事?”
楊再春趕緊說明來意:“我們這些常年練書法的人,打算成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p>
胡耀邦應聲而答:“這是好事啊。中國寫字的人很多,應該有個組織。這是好事兒為什么不支持呢?我支持。”
“我今天來是想得到您的支持。你支持我們,要特別感謝您!”
胡耀邦連聲說:“不用謝,不用謝,這是應該做的,應該支持?!?/p>
要求支持的事兩句話就說完了,楊再春順便問一聲:“平常您寫字嗎?”
胡耀邦說,忙的時候不寫,不忙的時候就寫。
楊再春問:“那您一天寫字能寫上多少時間?”
胡耀邦又回答:“有事兒的時候不寫。沒事情的時候,我可以寫上一兩個小時?!?/p>
楊再春問道:“您臨什么帖呀?”
胡耀邦回答:“我不臨帖,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話說得詼諧,很輕松。
總共說話不到10分鐘,身邊有人過來,手拿外衣讓胡耀邦穿著上班。楊再春知道胡耀邦很忙,趕緊告辭。一出門才想起,要是請胡耀邦為書協(xié)成立一事寫上幾個字就好了。
楊再春乘興而歸,將胡耀邦支持成立中國書協(xié)的表態(tài)告訴了書法界朋友。大家十分高興,成立書協(xié)的事自然加快了進度。1981年5月9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正式成立。
1983年,身居北京的書法家楊萱庭融匯顏柳書體之長,書寫了李大釗烈士紀念碑碑文,鐫刻在長4米、高2米的李大釗墓后青花石碑上。
這年10月29日,舉行了李大釗烈士陵園落成典禮,胡耀邦前往參加,仔細地觀摩了碑刻上的楊萱庭書作。中顧委秘書長榮高棠將楊萱庭拉到胡耀邦面前介紹。胡耀邦對楊萱庭說:“你寫得很好,字體挺拔有力,雍容大方。你是現(xiàn)代書法家,你為紀念李大釗烈士作了很大貢獻?!甭牭胶畹馁潛P,楊萱庭非常高興。
短暫退休歲月再練書法,追古撫今自有無限情懷
1987年1月辭去總書記之職以后,胡耀邦的空暇時間多了。在苦苦凝思一番之后,他的心緒漸漸平復,又一次寄情于運筆揮毫,在漢字的橫豎撇捺鉤點之間縱橫構架。
只要身在會計司胡同的家中,大都在上午讀書之后,胡耀邦會拿起毛筆來練字,這是他一天中的輕松時刻。
也許是因為思想之駿馬馳騁70載再也不能有任何約束,也許是因為握筆揮毫的主人在蘸筆染墨的時候依然心游萬仞,晚年胡耀邦練習書法時通常仍不臨帖,而是乘興書寫30分鐘到一個多小時之間。即使離京到外地,如果身體還好,他也是經常揮筆寫上一會兒的。
也許是為了平靜心情,他甚至用毛筆抄寫了某個版本的《百家姓》,文末親筆記錄:“百家姓,共有四百三十八個姓氏。其中單姓四百零八個,復姓共三十個?!?/p>
這樣的練字,大約持續(xù)了一年多。旁人總以為,日積月累,一定是習字手跡堆積盈尺。筆者在上世紀90年代后漸漸熟悉了胡耀邦夫人李昭。聽她介紹丈夫練字的情況后,有一次壯起膽子,對李昭前輩說,能不能送我一張耀邦同志練字手跡,留作永久紀念?
誰知李昭笑了起來,說:“找我要耀邦習字紙的人不少,但是大家沒有想到,耀邦練字不是寫在元書紙、宣紙上的,他覺得那樣太奢侈,他練字寫在看過的舊報紙上。他本人不愿意留這些東西,寫過就隨便處理,大部分賣了廢紙,結果連我也沒有留下什么?!?/p>
李昭說,她勸過胡耀邦,別人也對胡耀邦說過,年過70歲了,即便練字也用宣紙吧,這點宣紙還是用得起的。胡耀邦沒有采納這些意見,只有在比較正式的題字題詞時才鋪開宣紙。
現(xiàn)在研究胡耀邦的墨跡,辭去總書記之后,他寫在白紙上的書法數(shù)量不多,尤顯珍貴。
胡耀邦晚年的秘書張耀光回憶,1987年下半年,胡耀邦的心情好些了,在家中學習寫詩,同時練習書法。他常把唐詩宋詞放在案頭,有時大聲朗誦,然后提筆書寫,在舊報紙上寫了很多唐詩。胡耀邦尤其喜愛杜甫的詩和辛棄疾的詞,贊揚杜詩中充滿憂國憂民情懷,認為辛棄疾的詞飽含愛國真情。
他的練字時間比以前多了,但在整張宣紙上大筆揮毫題詞卻少多了。此時,想請胡耀邦留墨題字的人很多,但他很少答應。為萬毅將軍題字,是胡耀邦晚年為數(shù)不多的題贈。
1959年廬山會議上,萬毅仗義直言,支持彭德懷的“萬言書”,深深地震撼了同在會場的胡耀邦。此后萬毅橫遭打擊,蹉跎將近20年。“文革”后,萬毅恢復名譽,重新工作。他在1985年主動申請退出中顧委,寄希望于青年。對于這位直聲滿天下的將軍,胡耀邦非常敬佩,在1988年冬前往長沙之前,思謀良久為萬毅將軍寫了一幅字:“赤膽忠心無私無畏,鋼筋鐵骨長命百歲——萬毅同志留念?!比f毅于1997年10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但是,辭職后的胡耀邦再到什么地方去,尤其是置身風景名勝之處,極少用毛筆留墨了。臨近生命終點之時,他回湖南小住,到過張家界和岳陽樓,陪同的主人不斷請他題字,胡耀邦都推辭了,最后在賓館里寫一個自己的名字留下。
例外的情況是1989年1月6日,胡耀邦要離開長沙去廣西之前,參觀了著名的岳麓書院。參觀已畢,主人早已準備好筆墨宣紙,執(zhí)意將胡耀邦引到書案前。
這次,胡耀邦是心有準備的,他指著攤開的長140厘米,寬70厘米的整張宣紙說:“這張紙?zhí)?,容我回去寫好送來行不行??/p>
眾人都勸胡耀邦即時題寫,胡耀邦動心了,說:“寫什么呢?”站在身邊的湖南大學校長翁祖澤建議:“就寫‘千年學府吧?!痹缆磿航ㄓ诒彼伍_寶九年,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
胡耀邦略一沉吟,說:“還是題‘尊重知識,好嗎?”說罷提筆寫下這4個字。題畢,未署年月日。當場有人提醒今為何年何月。胡耀邦回答說:“真正的知識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p>
這是胡耀邦當眾題寫的最后一幅書法作品。
為撰寫本文,先后訪問過胡德謙、曹治雄、高勇、楊再春、張耀光、李昭,得到熱情幫助,謹致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