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越
摘 要:筆者的刻繪將《降坡泥井欄壺》的神韻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中國藝術講究的是度,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陶刻也正是如此。陶刻與紫砂造型相得益彰,要做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切合主題,切合紫砂壺本身的特點和個性,這樣才完美至極。
關鍵詞:紫砂藝術;陶刻;書法裝飾
1 前言
紫砂藝術是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陶刻藝術的價值在于將文化的價值觀和眾多文化形式融入在紫砂器中,紫砂壺大體上屬于文人藝術,所追求的古樸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國畫中的文人畫一樣,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
2 紫砂陶刻的發(fā)展與進步
陶刻是紫砂藝術中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紫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賦予紫砂藝術生命,是集書法、繪畫、金石、文學修養(yǎng)為一體的綜合藝術。陶刻藝術的特性是用各種刀法來表現(xiàn)線條的粗細和力度的剛?cè)峒澳捻嵨?,在紫砂坯體上巧妙地運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自如地刻畫,從而表達出作品的整體意念及思想情感。陶刻有刻底和空刻兩種形式??痰资怯妹P在坯體上打好墨稿,或用蠟紙把書畫稿印在坯體上,然后用刀依墨稿刻劃;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坯體上刻劃。提升陶刻水平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書畫基礎和藝術氣質(zhì)。在紫砂壺面上刻畫要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想象,必要時還要按照壺面形狀及畫幅的大小對畫上的題詩、落款、印章的位置作出靈活的處理,以取得整體和諧,交相輝映的藝術效果。
早期的紫砂刻字多是在壺底作落款時用的,制壺藝人請文人在壺底鐫刻上自己的字號和名字等,而并非有意去對壺體進行裝飾。隨后,演變成在紫砂作品上刻各種有主題的書法或字畫,因此陶刻是一種對紫砂作品裝飾的技法,通過用刻刀在坯上雕刻,從而展現(xiàn)紫砂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使紫砂作品變得更生動更形象。
筆者有著自己獨特的篆刻風格,不僅書法自成一體,刀法也使用了平口刀,采用了沖刀法,使作品更具金石味。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進行雕刻,無論真、草、隸、篆諸體,秦磚、漢瓦、鐘鼎、甲骨、竹簡、寫經(jīng)各種書法源流,或花卉、蟲鳥、山水、人物等白描、工筆、寫意等國畫技法,匯集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諸藝術于一體,形成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裝飾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品味。
紫砂陶刻裝飾,最早見于元代銘“且吃茶、淸隱”五字草書。紫砂壺陶刻與古代陶器刻文同為一個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記述姓名或記上所敘銘文,起初都在壺底刻畫,這只是紫砂壺陶刻的雛形,還談不上陶刻裝飾工藝。隨著文人的參與合作,為滿足自賞,繼而將陶刻的部位移至壺腹,鐫刻簡練的銘文與詩句,以后更發(fā)展到書畫同時銘刻。
在紫砂陶刻中,書法裝飾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一件好的作品,書法的題刻和主體之間在內(nèi)涵上是息息相關的。紫砂陶刻在文字內(nèi)容上,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通常采用吉語和頌祈之詞,如“長樂安康”、“延年益壽”、“宜子孫,大吉祥”、“飲之甘泉,長樂無極”、“飲者壽”等等,表示一種追求和祝福。而最為常用的還是對茶具、茶事進行描述的詩文。如對茶具的描述:“稜可摸,孤可觚,得其精意遺其粗”;“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徸”。
3 結(jié)語
陶刻對紫砂作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件普通的紫砂半成品,經(jīng)過精心的陶刻雕琢,成為真正的藝術佳品,那樣會身價倍增。但如果價值不菲的紫砂作品被雕琢的不盡人意,那價值只會一落千丈,甚至一文不值。筆者的刻繪將《降坡泥井欄壺》的神韻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中國藝術講究的是度,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陶刻也正是如此。陶刻與紫砂造型相得益彰,要做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切合主題,切合紫砂壺本身的特點和個性,這樣才完美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