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 ,兒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國家、社會未來的發(fā)展水平。長期以來,不管是我國幼兒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都特別注重學生系統(tǒng)知識的掌握,身體健康狀況,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視,沒有得到與前者同等的重視。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人們開始逐漸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
早在一九四八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曾在宣言中指出: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健康的標志之一。
一、來自社會的影響
在當今是知識信息時代,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孩子們也深受影響。在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面、娛樂生活的同時,一些言情戲說的影視作品、打打殺殺的動畫片逐漸成為他們的鐘愛。流氓兔、流氓豬這些不雅之詞也成了他們的流行用語。內容低劣粗俗的圖書、光盤,也充斥著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靈。這對于身心稚嫩、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幼兒來說,想一想令人堪憂。所以家長教師在給幼兒提供信息資料時一定要注意,要為孩子選擇積極健康的知識信息資料,讓孩子盡量遠離文化垃圾,以免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二、家庭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長期生活的場所,也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huán)境。家庭關系的好壞、父母的教養(yǎng)及對教育子女態(tài)度如何等,都影響幼兒身心健康。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與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影響,是以一種多因素、多側面的復雜方式來實現的。以下幾方面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結構。在家庭人口結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結構的健全完整性。破裂的家庭,包括父母離婚后,只跟母親或父親一方生活的家庭——單親家庭;母親改嫁或父親再婚,一方是“繼父”或“繼母”的家庭;父母雙方都不要,孩子寄養(yǎng)在其他人家,無親生父母的家庭。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照顧,缺少歡樂和睦的家庭氣氛,接觸的語言簡單貧乏,好奇心及探索行為被阻。同時家庭的破裂使孩子感到震驚和迷惘,對“新”的家庭難以適應,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使孩子產生孤獨、不合群,不易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動員各種力量穩(wěn)定家庭結構對于保證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家庭氛圍
所謂氛圍,就是指人所處的環(huán)境氣氛和情調,它是在某一環(huán)境中的人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過程中造成的某種心理情緒和環(huán)境氣氛。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幼兒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求知好奇;相反,如果孩子和家庭成員的關系不好,或者父母經常吵架、廝打,家庭氣氛冷漠,成員之間關系不和睦,就會給幼兒一種不穩(wěn)定的感受,給幼兒造成心理壓力,使其長期處于不愉快的情緒之中,或者驚恐焦慮,失去安全感。并且,不良的家庭氛圍,則會使孩子膽怯、自私、嫉妒、孤獨、懶惰、行為放任、不講禮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相處時間最長、最親密的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個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發(fā)展、價值觀念的取向等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庭氣氛的好壞是幼兒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關因素。
3.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相處時間最長、最親密的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個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發(fā)展、價值觀念的取向等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父母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心理成熟和生長發(fā)育。就心理素質而言,可以這樣說,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行為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態(tài),而不是言辭說教,因為幼兒是生活在一種與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應和參與的狀態(tài)之中。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子女的樣子,子女是父母的鏡子”。
三、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而這個“育”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意義更為深刻,即怎樣教孩子做人,做一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人。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教育方法等,都將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許多研究表明,幼兒與教師之間關系緊張,是引起幼兒心理出現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教師整日與幼兒在一起生活和活動,教師的言行和情緒狀態(tài)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教師穩(wěn)定的情緒和完整的人格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幼兒的行為。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給幼兒以健康的影響。平時,教師還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游戲場地,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無拘無束地游戲,幼兒只有在自己選擇的有興趣的活動中,才能達到專注與自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是幼兒學習知識、開發(fā)智力的前提。
心理健康是人體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隨著社會不斷地發(fā)展,心理健康顯得越來越重要。而幼兒期是人生的一個獨特階段,成年后的許多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大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時期的生活,因此應特別重視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常見的心理問題,了解影響心理問題的因素。在教育中才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幫助孩子糾正不良性格的傾向,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