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在偉
【摘 要】近年來,關(guān)于禁止體罰的條文不斷完善,但體罰教育的事件卻屢禁不止,此類事件的頻發(f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本文主要從產(chǎn)生體罰教育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評價。指出體罰是師者功利心強,性格粗暴,對學生要求苛刻,缺乏理解、忍耐和愛心所致。得出要徹底走出體罰誤區(qū),關(guān)鍵是提升教師個人素質(zhì),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教師應該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學生。
【關(guān)鍵詞】體罰;平常心;內(nèi)??;愛心
體罰教育不僅違反師德,而且觸犯法律。盡管如此,體罰學生事件還是屢見不鮮,屢禁不止。教師如何走出體罰誤區(qū)呢?現(xiàn)就我個人的經(jīng)歷談談粗淺的見解:
一、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淡定,保持平常心
多數(shù)體罰事件,不是學生思想道德問題,而是學習成績、知識掌握不如教師所愿。影響了教師的評優(yōu)選先和表彰獎勵。與其埋怨評價機制有弊病,教師不得已而為之,還不如說教師心態(tài)有問題,是教師功利心太強。若是教師淡泊名利,以平常心對待獎懲,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怎么會因為學生成績不如意就罰站、罰寫,甚至采取其他非常規(guī)手段,強迫學生呢?
二、少一份粗暴,多一份耐心,練就忍耐心
學生犯了錯誤,要耐心教導,細心指正。不要學生一出錯,就大動肝火,大發(fā)雷霆,動怒動粗。這不但影響師生感情,而且關(guān)乎個人聲譽和形象。比如,有一回,一個學生看著寫錯了字,我先在黑板上示范糾正,然后讓他改正。這時他說:“老師,還是你把我們好,如果是數(shù)學老師,挨打是少不了的?!苯又鴮W生們就七嘴八舌的邊說邊指手畫腳的再現(xiàn)數(shù)學老師體罰某某學生的情景。當時,數(shù)學老師給我以前不錯的形象忽然坍塌了。我想,學生是很好的宣傳者,他們肯定會把這樣的事添油加醋的告訴家長和親朋好友,那周圍的人又會怎樣評價和看待這位教師呢?如果當事教師知道了這些,會如何想呢?他還敢體罰學生嗎?此事提醒我們,遇事千萬不可頭腦發(fā)熱,心要熱,腦要冷,頭腦發(fā)熱,粗暴體罰只能暴露出我們粗俗、可惡的一面。這樣只能讓學生望而生畏,而不是我們所要的威信。
三、少一份苛刻,多一份包容,常懷寬容之心
師者首先要明白,教育是讓學生健康成長,沒必要制定苛刻的條條框框,限制學生,不讓他們越雷池半步,否則就無法容忍,這是自己不夠豁達。也不符合教育目的。
學生犯了錯誤,應該理解、包容,因為人無完人,十個指頭有長短。大人們都會常犯錯,何況是孩子。貪玩、懶惰,都是很正常的,沒必要因為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耿耿于懷。容許學生犯錯,理解他們出錯,不然怎么說他們是孩子呢?他們是受教育者呢?如果他們不犯錯,我們又教育什么呢?
四、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自省,不乏內(nèi)省之心
當學生的言談舉止和教師的有反差時,不要一味的抱怨學生不懂事、不聽話、不上進等,要設身處地、移形換位、將心比心,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你就會多一份理解,豁然釋懷,不再抱怨,不再庸人自擾?;蛟S我們的抱怨是因為恨鐵不成鋼,亦或許我們抱怨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這些都是教師的錯。鐵就是鐵,拿鐵當鋼,是我們的無知,想法是好的,但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們硬要把鐵當鋼使用,那只會毀了鐵。學生個性有差異,社會也需要各種人才,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學生身上,學生的成長也不是為了迎合教師的心理需求。若教師能經(jīng)常這樣反省,就會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何來抱怨?
五、少一份嚴厲,多一份關(guān)愛,不失關(guān)愛之心
教師教育學生是職責,不聞不問是失職。教育要以人為本,要在平等,尊重學生的基礎(chǔ)上,以關(guān)愛之心,親切之語讓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喚起心靈的觸動,千萬不要輕則冷嘲熱諷,重則罰站挨揍。對犯錯的孩子要有同情心,不歧視,不冷漠要視他們?yōu)樽约旱暮⒆樱普T,諄諄教導。嚴厲粗暴的體罰,不但摧殘孩子身心,而且惡化師生關(guān)系,只要心中充滿愛,體罰不會來。
六、結(jié)語
我認為,體罰教育是“堵”,就算起作用,也只是暫時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做好“疏導”,這才是長遠有效的科學方法。疏導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將規(guī)定的師德要求轉(zhuǎn)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行,將條文的禁令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的需求,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忍體罰,而不是不敢體罰。以豁達,不計得失;沉穩(wěn),戒驕戒躁;寬容,忍讓謙和;熱情,博愛慈善的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學生,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送給各位同仁兩句話:身教勝于言教,為人師表牢記于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循序漸進,戒驕戒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