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明
傳播甚廣的普魯斯特問卷的第十三問是這樣說的:“你最遺憾的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人言人殊,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的回答也不盡相同??傊?,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遺憾都大了去了。什么失之交背,什么悔恨終身,并不只是虛構(gòu)作品中用作制造矛盾沖突的。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為什么《大話西游》里那句“曾經(jīng)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的臺詞為什么獲得那么多的共鳴。
對于生活,我從來就不贊同等靠要的宿命論,事業(yè)與情感皆是如此。事實上,也早過了那種讀兩段雞湯就覺得自己高雅了,聽兩句哲理就仿佛自己超脫了的年齡。如果喝雞湯有用,還吃什么飯?。侩S便找個成功人士的履歷往自己脖子上套,人生比拼的又不是原子,彼此的區(qū)別是很難看到的。
若干年前,冰心對探望她的近天命之年的單身女作家鐵凝說:“你不要找,你要等。”然后有個叫華生的經(jīng)濟學(xué)家出現(xiàn)了,和鐵凝開始了一段類似才子佳人般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實在是太經(jīng)典了,以至于我從不同的渠道聽到了不同的版本。
對于或主動或被動秀恩愛的人們,正確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不予置評?;蚝没驂?,都是人家的事,在沒有上升到社會話題之前,哪輪得到一介網(wǎng)民說三道四。但說實話,我一點都不喜歡這個例子。
“等待”二字在愛情方面,普適的范圍實在太過狹窄。用一個非典型故事安慰人或聊以自慰,和自欺欺人有什么分別?如果等到了黃昏,最終還是錯過了姻緣,找誰說理去?
每個人都在等待或具有志摩風(fēng)度,或擁有徽因氣質(zhì)的人出現(xiàn),但具有此般特質(zhì)的人出現(xiàn)時等待的人又做了什么?這是一個悖論。鐵凝的例子已經(jīng)毒害了我好幾個不求甚解的大齡女同學(xué),到現(xiàn)在還在等他們的如意郎君踩著奇朵云彩翩翩而至。說多了,就都是眼淚。
活在當(dāng)下的人,很少有人不在意金錢與物質(zhì)。過來人是大多數(shù)將金錢物質(zhì)拋在了腦后,代之以親情友情,健康,以及恣意生活的追求。
親情愛情不能等,子欲望而親不待和愛還在人已生陌的故事太多太多。向往與遺憾,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說法罷了。大多數(shù)人擁有讓夢想成為遺憾的能力,在追悔莫及的時候再補上一句:“如果當(dāng)初……?!?/p>
我的一個朋友剛剛簽完了合同,談好了月薪。突然覺得這份雜志社主筆的工作不適合他,他一直想的是行走在世界各地,寫那些他覺得好玩的事情。僅僅三分鐘之后,他打斷主編對雜志未來的構(gòu)想,說:“我能拿回這份合同嗎?”現(xiàn)在,這個兄弟是一個知名的專欄作者,花別人的錢去觀自己的世界。
另一個朋友說,一次刷朋友圈竟然能刷到哀傷。無聊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人能夠談?wù)勑?。曾?jīng)無話不談的同窗,各自忙著自己的生活。不是不熟,只是因為疏遠了太久。柴米油鹽,是最可怕的冷卻劑。人一旦沉湎于生活,就沒了生活。知足常樂,有時候也是貶義詞。柴米油鹽,是最可怕的催化劑,什么理想,未來,詩意,就那樣不知不覺地異化了。
我們有那么忙嗎?一點都不。說冷酷的混凝土,異化的城市,還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阻隔了我們能用腳步抵達的所有角落,理由實在是太牽強了。如果這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都是奔忙,在上班的路上,相親的路上,求職的路上……卻鮮有人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么,不是病態(tài)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