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雪
【原文】
餞別王十一南游
(唐)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釋】
餞別:設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詳,排行十一。
煙水:茫茫的水面。
飛鳥:比喻遠行的人。沒何處:側寫作者仍在凝望。沒: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當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這里指太湖。此句與下面“誰見”兩句均出自梁朝柳惲《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p>
?。╰īng)洲:水邊或水中平地。
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經典背后】
古人送別有幾種方式。第一是送別酒,就是朋友即將分離之時,在一起聚餐飲酒。最好的證明就是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句了。第二是送別歌、送別詩。因為古時的詩與歌合為一體,詩都是可以合樂唱出來的,所以送別歌和送別詩都是一回事。
我們再來看看古人送別的地點。像上頁這首一樣,古詩中有許多送別詩,在這些詩中經常在某些地點表達離愁別緒、送別懷人的情感。這些地點有長亭、西樓、水邊的“南浦”等等,這些漸漸地也就成為專有的送別之地。
如“長亭”,它是陸上的送別之地。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笨梢?,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最典型的陸上的送別之地。
既然有陸上的送別之地,就有水邊的送別之所。在古代,交通中水路是最便捷快速也是成本低的方式,因而出行之地若有水則多選水路。再者,智者樂水,水承千態(tài),水引人遐思,水又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離別在水邊就順理成章了。像本文的這首詩中,劉長卿就是在江水邊送別了王十一。
著名的水邊送別之地還有“南浦”。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苯汀秳e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除此,還有謝亭、勞勞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別之地。
(柯 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