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瀟
馬世民這樣描述他與李嘉誠的相處:“我們一同做很多事情,他對我說,聽著世民,你不想做的,我們不做;我不愿意的,我們也不做;只有當我們倆都想做一件事時,我們才去做。開車的人是我,而他坐在后座,告訴我應該去哪兒?!?/p>
這是一個太容易勾起你好奇心的人。
出生于英國,服役在法國外籍軍團;李嘉誠曾經的左膀右臂,和記黃埔前任董事經理,香港人稱“洋大班”;在大陸開投資公司,被華為總裁任正非視為永遠的老師;最讓人稱奇的是,曾在無補給條件下徒步1095公里抵達海拔2835米的南極點,以63歲高齡成為這條路線幾十年來的最年長完成者。一個人霸道地過盡別人的幾生。
略帶英式口音的英文,穿簡單的休閑上衣,個頭不高但體形健實,比74歲的實際年齡顯得年輕許多。深邃的眼睛看向你時仿佛注入醒神劑,講述驚心動魄的歷險故事時云淡風輕,卻會突然興起變個魔術,然后露出孩子般的驕傲神色,等著贊嘆聲起。馬世民顯然早已習慣被訪問,甚至某個提問剛開頭就被他拋來的答案終結;而他視作個人價值觀核心的自由精神,多次被主動提起。
五十多年過去,他早已不再是那個穿著三件套西服、拘謹地坐在面試軍官前的忐忑少年。
逃離是為了回歸
1960年2月22日清晨,馬世民身著全套英式傳統(tǒng)正裝(襯衫馬夾加西裝),沒有通知家人或愛人,徑直走進了法國外籍軍團在巴黎的招募辦公室。
如今媒體報道這段往事時,多數選擇以“有志青年為求自由投身軍隊”之類的理想主義解釋冠之。
“一個人去面試,軍官問他:‘你為什么想要加入?他回答說:‘為了忘卻。‘忘卻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經忘了?!瘪R世民自己用一個玩笑解釋當時的動機,“還有一個真實原因是,當時我想去英國陸軍的某個特定部門,他們一直拒絕我,說我個子矮、有紅綠色盲,不合格?!?/p>
在馬世民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離家出走了。在叔叔的資助下,他上學,然而性子野,并不用心,錯過大學入學考試后,在曼徹斯特一家工程公司當學徒時戀上了老板的外孫女珍妮弗。一番熱烈追求后,女友(現在的妻子)卻覺得他不成熟,人生缺少方向,不接受他的求婚;家族長輩們大多曾是英國軍官,他卻要在法國外籍軍團當一個二等兵;當時,這個19歲的少年并不是天生的成功者。
選擇拋下所有逃向軍旅生活,因為他第一次意識到,“我需要擺脫這一切”;但是迎接這次逃離的,卻是充滿血與汗的5年付出。
在這5年里,他堅持每天記日記,這些日記后來被編入他的自傳體小說:《馬世民的戰(zhàn)地日記》一書中。
書里記錄了那些在漆黑而冰冷的夜里進行的魔鬼訓練和宛若鋼鐵般冷酷的教官;在阿爾及利亞血腥戰(zhàn)斗時的多次死里逃生;如何在軍團監(jiān)獄守衛(wèi)手下保命并熬過整整12天。兵團生涯里的這些刻骨經歷,為他標記出新的人生軌跡;也像踏腳石一樣,令他從當初憑直覺找到突破桎梏出口的那個少年,成長為對自己的選擇有更為清晰認識的戰(zhàn)士。
和李嘉誠“并肩作戰(zhàn)”
《馬世民的戰(zhàn)地日記》一書的副標題為“從悍將到企業(yè)巨人”。翻開內頁,第一篇序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所寫,和馬世民一樣,他從軍多年,是出身軍旅的企業(yè)家。
軍隊可以塑造最強悍的企業(yè)家。商場搏殺替代了戎馬生涯,成為馬世民的新征程。這一次,馬世民仍舊沒回英國,而是選擇了一座遙遠而美麗的離島,香港。他沒想到的是,島上陪他征戰(zhàn)的,將是稱得上全港最佳戰(zhàn)友的大老板李嘉誠。
相比軍隊里對上級的絕對服從,商場上的領導藝術要求高很多。
吳任輝在馬世民任主席的世銘投資擔任董事總經理。他還記得幾年前第一次加入公司時,在一次有關領導藝術的演講中,馬世民曾用斯巴達勇士的故事舉例說,只有能夠讓人自愿跟從的領導才是真正的領袖。
“領導人同時還需要知識淵博、高瞻遠矚,勇敢有魄力,清楚知道自己的前行方向。目前在歐洲很難找到這種領袖。”在馬世民看來,李嘉誠具備他所說的一切優(yōu)秀品質。言談間,也盡是對這位朋友的贊譽與維護。
馬世民這樣描述他們的相處:“我們一同做很多事情,他對我說,聽著世民,你不想做的,我們不做;我不愿意的,我們也不做;只有當我們倆都想做一件事時,我們才去做。開車的人是我,而他坐在后座,告訴我應該去哪兒?!?/p>
兩人之間也常有爭執(zhí),每當出現分歧時,馬世民就站起來作勢要走,李先生就會讓他等等,留下來不要走。此時,這位比馬世民大20歲的上司更像他的父親。“你知道父子之間常常出現分歧,兒子經常說我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p>
正是這段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讓他在自己的公司被高價收購后,留任長江實業(yè)旗下和記黃埔的董事總經理,成為唯一一位“和黃洋大班”。
軍旅出身的他,偏愛且擅長刺激的收購戰(zhàn)。他的不少代表作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例如,通過收購香港電燈和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發(fā)展和記黃埔的能源業(yè)務。1993年離開和記黃埔時,外界一度揣測馬世民與李家關系生變,然而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GEMS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部辦公室就位于長江中心?!皩τ诶钕壬?,我不僅僅是尊重,更是愛他,他是而且將一直是我的朋友?!?/p>
馬世民有著很強的自我約束力,對待下屬從不帶強橫的軍人風范?!霸谲婈犂?,他們可以毫無理由地懲罰你,而且你必須無條件服從。而在公司里,我不會要求別人去做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p>
穿越過去的生命印記
當被問及戰(zhàn)場上的傷痕印記時,他言談依舊從容,脊梁細微前傾,緩緩開口解釋:“我未曾有過面對面近距離殺敵的經歷,都是遠距離掃射狙擊,但之后整理戰(zhàn)場,親眼看到的感覺仍然是難以言說的?!?/p>
真正的軍團生活,遠不是小說《火爆三兄弟》里描繪的那種英勇浪漫,相反十分艱難苦悶。在經歷過血腥的戰(zhàn)斗、看血肉模糊的尸體太多幾近麻木的時候,身為天主教徒的他開始產生疑問:上帝為什么會允許這樣凄慘的事情一再發(fā)生?而教堂只給出一句單薄得不具說服力的解釋:人類是無法理解上帝想法的。endprint
他開始重返一些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兩年前,他去了阿爾及利亞,在那里,他遇到一個人,其父是當年第一個對法國人開火的阿爾及利亞人,正式發(fā)起了反對法國的獨立戰(zhàn)爭,當地因此為其父樹立了雕塑。
他們在雕塑面前合影并一起吃飯,飯桌上馬世民和年輕人開玩笑說,“正因為你父親開的第一槍沒打準,所以我還活著?!?/p>
這之后,他將這張合影照片設為了手機屏保,屏幕上異國男子正平和微笑。
“你知道嗎,時光會過去,歷史終成歷史。人不能活在現在,卻一直抓著過去不放。必須學會忘記,并向前看?!?/p>
還有一次,為了找到50年前軍團在大山里扎營、做飯的地點所在,馬世民去到附近村莊里尋找最年長的人,“也許只有他會記得那些曾來過一夜的外籍兵們?!?/p>
找到的老人85歲了,是這個村子的族長。老人果真記得并且領著他們找到了當時的扎營地?!拔艺驹谀抢?,太神奇了,我竟然回憶起自己當時營帳的位置,并且又站到那塊地面上!”
后來全村子的人都來了,辦起了篝火晚會。那位85歲的族長就坐在火邊喝著馬世民帶去的酒,看所有人在一起跳舞。
從極熱到極寒
作為冒險家,馬世民的另一旅程無疑更受矚目。
2004年,當時63歲的馬世民和42歲的英國極地探險家彭哈多由南極洲邊緣的大力神灣基地出發(fā),以徒步且不設后援的方式,向南極點進發(fā)。
第一次見馬世民,彭哈多因為不確定這個比自己大21歲的男人是否能堅持走完全程,對他提出了一年的前期訓練計劃,并要求他去英國境內的高山提前試手。
害怕寒冷的馬世民從前幾乎只去熱帶度假,上一次探險的壯舉也是在炎熱的撒哈拉沙漠(1999年他參加世界上最嚴酷的越野賽跑——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大賽,跑完全程254公里),這次因妻子珍妮弗要駕駛直升飛機穿越南極,兩人約定在終點匯合,他頭一次嘗試了零下溫度里的生活。
從極熱到極寒,在全球最冷的地方,蒼茫的白色大地上只有一個人在行走。那是丟失了滑雪板的馬世民。在距離目的地還有400英里的地方,海拔越來越高,雪也變得很薄,很少有人能離開滑雪板前進。
然而2月7日前,他們必須趕到山頂。在那里,他們將雇一架飛機上山頂,如果不能準時到達,太陽將落下,天空暗下去,什么都看不到,飛行也將格外危險。
于是,彭哈多先走一步,先去支好帳篷休息,然后馬世民自己慢慢趕上來。他獨自在雪地里走著,每天看著同伴越走越遠,身影慢慢變成一個小點直至消失,獨留身邊空無一物的自己,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滿目白色。
事后,所有人都問他當時在想些什么,“沒有,我什么都沒有想,我只知道,要盡快地走下去?!?/p>
這時,耳麥里傳來一個聲音:“告訴你個壞消息,珍妮弗墜機了?!?/p>
幸好,頂著最高時速100公里的強風,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嚴寒里,他聽到了那聲音繼續(xù)說:“但你放心,她已經在醫(yī)院,沒有事情了?!?/p>
墜機嚴重,飛機都散架了。珍妮弗手臂、肋骨摔傷,另一位駕駛員則摔壞了背部,但是他們都很幸運。在等了3個半小時后,他們被后方人員發(fā)現,原本為馬世民準備的后備直升機迅速聯(lián)系了當地的醫(yī)院并且接到了阿根廷。
他和彭哈多用了58天走完了艱難的1095公里。和妻子的約定沒能實現,馬世民下山后第一時間趕往醫(yī)院。
珍妮弗的幸運即是馬世民的幸運。
可以說,自從珍妮弗第一次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就從沒停止過影響他。馬世民一共求了兩次婚。第一次珍妮弗拒絕了,他拋下一切進了兵團;第二次珍妮弗同意了,他拋下兵團和深造機會走進了婚姻。
他從未問過妻子第二次同意求婚的理由,卻講述了一件貌似無關的小事。最初對《馬世民的戰(zhàn)地日記》感興趣的出版商是一位女士。當馬世民見到她時很困惑:“為什么一位女性會想要出版這本男人才感興趣的書籍?”女士肯定地告訴他:“你想錯了,這是一本女人的書。年輕的男孩兒離開去參軍,回來迎娶家鄉(xiāng)的女友,如此浪漫的故事,難道不正是女人們的最愛嗎?”
聽完她的話,馬世民當即同意由這位女士代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也許正是這個浪漫的故事,讓珍妮弗最終嫁給了她心中遠征歸來的英雄。
婚后,馬世民從未停止過探險之旅,妻子珍妮弗和他一樣是直升機飛行員,開直升機飛遍全球是她的夢想。夫妻在探險道路上并駕齊驅,常常讓他們的兒女們擔憂又無可奈何。今年,為了紀念偶像、英國探險家斯考特,他們將會一起重回南極。
(李鳴薦自《南方人物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