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陜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淺談藝術對人生的影響
高雪
(陜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藝術可以引發(fā)人深思對于生命、人的本質這樣的哲學問題,啟發(fā)人類認識自我,它是個體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它給予我們以實在的更豐富生動的五彩繽紛的形象,也使我們更深刻的看見了實在的形式結構,藝術家只有有了深厚的生活積淀,融入大自然的切身體驗,才能對人生多一份新的感悟。
藝術;美;認識;感悟
藝術特殊的表現(xiàn)方式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符號語言,藝術直觀的結構形式也使我們專注于現(xiàn)象的直接外觀,并且最充分地欣賞著這種外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藝術通過想象與構造活動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真實,但這種真實不是經驗事物的真實,而是一種新類型的純形式的真實,人類想象的豐富性與符號化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則使藝術給予我們以實在的更豐富生動的五彩繽紛的形象,也使我們更深刻的看見了實在的形式結構。
“藝術”這個詞發(fā)展到今天,其內涵己徹底從體力勞動的技法逐浙演變到現(xiàn)在腦力勞動的創(chuàng)新?!八囆g是人類得以從中直觀自己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客體,也是人類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主觀能動性的最高表現(xiàn)之一”;“藝術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欣賞有凈化和消解的力量。同時,藝術又是一種使人們愉快和輕松的獨特的源泉。它為我們提供在理解、發(fā)現(xiàn)和領悟過程中的驚訝和新奇感,促使我們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在更深的層次把握下對物的領悟、發(fā)現(xiàn)、更新并深化我們的想象天地和心靈世界”;“藝術讓后人尋找先人留下的借鑒和啟迪:人的本質和價值是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人類的出路在哪里?”
藝術除了可以引發(fā)人深思對于生命、人的本質這樣的哲學問題,啟發(fā)人類認識自我以外,它還應該是茫茫海上閃爍的燈塔。詩人可以在世界黑暗的時代里道出神圣,藝術家也應該擺脫日常生活的單調乏味,讓人們可以在這“人造世界”中追尋精神的樂園,讓人們在藝術的世界里獲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達到的安慰。由此我們能夠看出藝術的恒久生命力在于它的達觀、在于它的洞察宇宙、超脫人類渺小自我的曠世情懷。美是人類心靈知覺的觀照形式。德國哲學家、文化哲學創(chuàng)始人卡西爾認為,藝術使我們看到的是人的靈魂最深沉和最多樣化的運動。因而,在藝術的作品中,心靈的感知與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經成為一種構成力量。藝術與美,既然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符號,它必然地與人類的心靈有著重要而直接的聯(lián)系。因為美并不是事物的一種直接屬性,美的事物不僅存在于觀照他們的心靈之中,更重要的是需要心靈能動地觀照,并將這種心靈知覺通過符號轉換外化為一種形式。這里,美不是單純的被感知,而被定義為“被知覺的”,它由心靈的能動性定義為一種知覺化的方式和過程。藝術品應該是“美”的,雖然美僅僅是可以引起人的感官愉悅的,而藝術卻包含了更廣泛的范圍,它不僅有“審美”同時還有“審丑”;雖然“一個人若是缺乏‘審丑’的能力,那么他的‘審美’是片面的和幼稚的”,但我仍然認為,那種變形的,丑陋的、所謂的“藝術品”的東西,其生命的長久性是無法與那些自然蓬勃的散發(fā)著令人賞心悅目的光芒的作品相媲美的。
中國當代藝術的大躍進讓中國的藝術家和欣賞者都處于心浮氣躁的狀態(tài),原本應該理性和客觀的批評家也深陷其中,樂此不疲,成為推波助瀾的動力。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有自己自成體系的藝術傳統(tǒng)和審美好尚。在中國當代藝術中至少有兩種不同的傳統(tǒng)在起作用,一個是中國自身的中國畫傳統(tǒng),另一個是來自西方的繪畫傳統(tǒng)。目前的中國藝術家對這兩者都缺少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油畫成為一個被中國人研習的畫種在中國走過的歷史不過百年,絕大部分中國藝術家尚未體會到油畫語言的精妙之處就已經急著去搞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了,就像一杯好茶,還沒喝道真味就已經被倒掉了。中國畫的境遇并不一定比油畫好到哪去,有些人墨守陳規(guī),整天將筆墨掛在嘴邊,畫一些索然無味的小品;有些則動輒言創(chuàng)新,用中國畫的媒介去表現(xiàn)油畫探索的形式和空間。事實上,兩者都未能完全展現(xiàn)中國畫自身的魅力。中國當代藝術所展現(xiàn)出來的原創(chuàng)性并不強,相當多的藝術形態(tài)可以在西方找到原型。而且,仔細對比會發(fā)現(xiàn),中國藝術家在藝術品的制作上并不考究,作品給人的感覺比較粗糙。這其實都反應出中國藝術家對所從事的藝術媒介本身的理解并不到位。但是,消費文化的滲透早已消磨了中國當代藝術家作為前衛(wèi)的銳氣。
藝術是個體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在主題上,藝術的對象是個體生命的情感。可以這樣認為,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本身實現(xiàn)了對藝術生命的珍惜,是與其他不同的。愛惜作品,等于愛惜生命。藝術家要有深厚的生活積淀,融入大自然的切身體驗,使藝術家對人生多了一份新的感悟。作品忠于現(xiàn)實、忠于生活、忠于內心情感。正是這份真摯的情感,才使得其作品有那么多的力量在噴發(fā),在其繪畫中用自己血液中流淌著的經驗去描繪自然風情,流露出屬于自己對于人類關愛的生命意識,顯示其獨立的藝術品格,以及對人類、對精神家園的渴望。。
[1]陳旭光.藝術的意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1日.
[2]喬治-布賴.批評意識.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年5月1日.
J05
A
1005-5312(2014)23-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