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zhàn)學院 廣州 510430)
反潛直升機是潛艇作戰(zhàn)行動的最大威脅兵力之一,而吊放聲納又是反潛直升機對潛艇搜索的特有裝備,衡量吊放聲納搜潛效能的重要指標是搜索概率,而搜索效率(單位時間的搜索面積)又是影響搜索概率的重要因素。研究反潛直升機使用吊放聲納對潛搜索效率,對直升機反潛作戰(zhàn)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直升機自身的性能、吊放聲納搜潛陣形的選擇等因素,都對直升機搜潛效率有很大的影響,采用計算機仿真的方法定量研究影響直升機搜潛效率的因素,無論對直升機搜潛還是對潛艇規(guī)避搜索都有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將討論計算直升機搜潛效率的兩種數(shù)學模型,并對兩種搜索效率模型進行比較。
反潛直升機使用吊放聲納搜索潛艇,一般都采用邊前進邊逐點探測的跳躍式搜索,其飛行搜索作業(yè)剖面如圖1所示。反潛直升機到達搜索海域后,按預定的搜索航線飛行,在第一個探測點下降到懸停高度Ht1迎風懸停,按吊放聲納操作規(guī)程放下吊放基陣,邊放邊觀察,根據(jù)海區(qū)深度和水聲環(huán)境條件,把基陣放到合適的深度,開機搜索目標。如果發(fā)現(xiàn)可疑信號,就要進一步探測,或用主動方式測定目標的位置,并隨時把目標位置傳送到指控系統(tǒng),計算出目標運動參數(shù),以便對目標實施跟蹤或攻擊,或引導其它兵力進行跟蹤或攻擊;如沒有發(fā)現(xiàn)目標,則收起基陣爬升到過渡飛行高度Hg以巡航速度飛往下一個探測點懸停,兩個懸停點的間距Dx取決于吊放聲納的搜索半徑,再重復上述動作,直至探測到潛艇或搜索完規(guī)定的時間[1~2]。
圖1 反潛直升機使用吊放聲納搜索過程
根據(jù)吊放聲納搜潛過程,其搜索參數(shù)主要有搜索周期、有效搜索寬度和平均搜索速度。
3.1.1 搜索周期
直升機使用聲納進行離散搜索,放下聲納天線和起飛更換敵方依次替換進行。離散搜索一個循環(huán)包括放下聲納天線、進行搜索、收起聲納天線和飛向下一個探測點。離散搜索一個周期所用時間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
式中:tz為離散搜索一個周期所用時間;tf為放下聲納天線所用時間;ts為反潛搜索時間;tn為收起吊放聲納天線所用時間;th為飛向下一個探測點所用時間。
3.1.2 有效搜索寬度
吊放搜索中一般把相鄰的搜索圓交點的寬度定義為有效搜索寬度Wd,如圖2所示。
圖2 吊放聲納有效搜索寬度示意圖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Dx為懸停探測點的間距(km),Dx=n·dB,n為探測點間隔系數(shù);dB為反潛直升機反潛直升機吊放聲納的搜索范圍(km)。
3.1.3 平均搜索速度
吊放搜索的平均搜索速度是指在反潛直升機整個反潛搜索過程中,直升機平均的前進速度(km/h),其計算公式為
搜索效率是指反潛直升機使用吊放聲納在單位時間內(nèi)搜索的有效面積。計算搜索效率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矩形求面積法(簡稱矩形法);另一種是按搜索圓求面積法(簡稱圓形法)。
3.2.1 矩形法搜索效率模型
矩形法求面積是用有效搜索寬度乘以單位時間內(nèi)搜索長度。
式中,Sq為單位時間內(nèi)潛艇運動所增加的面積。Sq=2dBVdts,其中dB為反潛直升機反潛直升機吊放聲納的搜索范圍;Vd為被搜索潛艇的航行速度;ts為反潛搜索時間。m為單位時間內(nèi)懸停次數(shù)(1/tz)。
3.2.2 圓形法
3.2.2.1 每次懸停搜索面積
由圖3可以看出,反潛直升機每次懸停進行搜索的面積(Sq):
式中:dB為反潛直升機反潛直升機吊放聲納的搜索范圍;Vd為被搜索潛艇的航行速度;ts為反潛搜索時間。
3.2.2.2 模型設計
吊放聲納的搜索區(qū)域是以探測點為中心,以聲納作用距離為半徑的圓。單位時間內(nèi)吊放聲納實際搜索面積是該段時間內(nèi)所有搜索圓面積之和,再扣除相鄰圓重疊的面積[8],如圖4所示。
圖3 每次懸停搜索面積Sq
圖4 圓形法搜索面積
圖4中Sc為相鄰搜索圓的重疊面積,線段ac的長度為Dx,線段bd的長度為Wd。計算得到Sc=-WddBCos(arcSin(Wd/2dB))。
所以單位時間內(nèi)搜索面積Sy=m·Sq-(m-1)Sc。
為了驗證單位時間內(nèi)搜索面積的計算方法,現(xiàn)對計算搜索效率的兩種模型進行比較。從前面給出的兩種模型可以看出,在其它參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探測點間隔距離是影響搜索面積的最敏感因素,因此以它為變量進行分析。根據(jù)計算搜索效率的兩種模型,設各參數(shù)為:搜索面積5×104km2,敵潛艇速度8kn,吊放聲納作用距離7km,搜索速度為210km/h,探測時間3min,收放時間2min,得到搜索效率與探測點間隔系數(shù)關系圖,如圖5所示。
圖5 搜索效率與探測點間隔系數(shù)關系圖
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出,總的來說,圓形法的搜索效率比矩形法的搜索效率要高,這是因為矩形法的模型計算公式只使用了有效搜索寬度來計算,忽略了很多有效部分。特別是當探測點間隔系數(shù)大于1.5時,矩形法的搜索效率明顯降低,當間隔系數(shù)為2時,矩形法的搜索效率幾乎為0,因為此時有效搜索寬度為0。由此可以認為在計算搜索效率時圓形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
使用吊放聲納搜索潛艇是反潛直升機反潛的主要搜索形式。本文初步建立了兩種搜索效率模型,利用Matlab,對兩種搜索模型進行了比較,列出了搜索效率和探測點間隔之間對應的關系。仿真結(jié)果表示圓形法是常用的計算搜索效率的方法。
[1]張曉利,陳建勇.吊放聲納與聲納浮標在應召搜潛中的組合使用[J].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學報,2006,21(6):669-671.
[2]楊日杰,何友.航空搜潛裝備搜潛范圍建模與仿真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3,15(11):1547-1549.
[3]趙曉哲,沈治河.海軍作戰(zhàn)數(shù)學模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4.
[4]孫明太.航空反潛概論[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8.
[5]張欣,葉靈偉,湯燕.航空搜潛方式研究[J],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分院學報,2004(1):29-34.
[6]趙緒明,孫明太.吊放聲納搜索效率模型探測[J].電光與控制,2005,12(2):37-41.
[7]MooMe,Pammive R L.Range Emtimation of an underwater Maneuvering Target[J].IEEE,Trans.Amnp,1987,5(35):278-285.
[8]紀金耀.直升機吊放聲納探測和潛艇規(guī)避跟蹤研究[J].潛艇學術研究,1997(3):20-29.
[9]張圣云,張安,王連柱,等.反潛飛機對潛搜方法研究[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6,32(1):70-74.
[10]胡寶良.在反潛戰(zhàn)中吊放聲納戰(zhàn)術使用探討[J].潛艇學術研究,2006(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