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娥,蔣彩云,景 明,張銀川
(1.定西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定西743000;2.甘肅中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730000)
產褥期內飲食如常,大便數(shù)日不解,或解時艱澀疼痛,難以解出者,稱為產后大便難,也稱產后便秘。中醫(yī)學把本病列入產后三病之一。由于分娩時失血傷津,腸道失于濡潤,出現(xiàn)大便堅澀,數(shù)日不解或排便時干燥疼痛,難以排出,不僅給產婦帶來很大的痛苦,且易形成并發(fā)癥,如痔瘡、脫肛等。2012年8月—2013年6月,筆者采用平衡針刺聯(lián)合歸芪通便膏治療產后大便難34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定西市婦幼保健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產后大便難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年齡平均 (26.55±5.45)歲;病程平均(15.75±8.66)d;其中初產婦21例,順產19例,陰道手術助產8例,剖宮產7例;合并產后大出血者4例,合并妊娠貧血者6例。對照組26例,年齡平均(26.86±4.47)歲;病程平均(15.46 ±8.68)d;初產婦17例,順產12例,陰道手術助產8例,剖宮產6例;合并產后大出血者3例,合并妊娠貧血者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醫(yī)診療常規(guī)》[1]診斷標準。以直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進行診斷、分類及分度。
對照組給予大黃通便顆粒(由江蘇晨牌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 120719),12 g/次,1 次/d,口服。
治療組給予平衡針刺。主穴:痔瘡穴,也叫通便穴(雙側)。配穴:腹痛穴(雙側)。定位:痔瘡穴,位于前臂伸側面,尺橈骨之間,前臂背側腕關節(jié)至肘關節(jié)連線的上1/3處;腹痛穴位于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操作方法:常規(guī)皮膚消毒,選用0.30 mm×75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痔瘡穴采取雙側取穴,直刺,進針約1~1.5寸,以針刺前臂骨間背側皮神經或前臂背側皮神經出現(xiàn)的針感為宜;采用上下提插,以局部性出現(xiàn)的酸、麻、脹為主,不留針。腹痛穴采取雙側取穴,向足三里方向直刺1~1.5寸,以針刺腓總神經,或腓深神經、腓淺神經后出現(xiàn)的針感為宜;上下提插可捻轉滯針,不留針,以局限性出現(xiàn)針感為主。平衡針第1個療程,每天治療1次;第2個療程隔天治療1次。歸芪通便膏藥物組成:生白術60 g,生黃芪 15 g,當歸 10 g,枳實 10 g,生何首烏9 g,牛蒡子12 g。由甘肅中醫(yī)學院科研實驗中心提供,制劑批號 20120306,150 mL/盒,10 ~15 mL/次,2 次/d,口服。
兩組均以1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隨訪6個月。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大便正常,1 d 1次,無異常感覺。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好轉,大便基本正常,有時隔日大便,便質較硬。無效:癥狀和體征基本無改善。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2.25,P <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兩組治療后6個月隨訪,治療組有5例復發(fā),復發(fā)率 14.71%;對照組有 12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6.15%。兩組對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遠期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產后大便難雖非重癥,但卻給產婦帶來了較大痛苦。如不給予恰當?shù)奶幚恚梢饑乐氐亩喾N并發(fā)癥,還可影響患者的情緒,使人出現(xiàn)心理障礙。歷代醫(yī)學家對本病都極為重視,并對其給予詳盡的闡述,《金匱要略》明確指出本病的成因為“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萬氏婦人科》闡述:“產后氣虛而不運,故糟粕滯而不行,血虛而不潤,故溝瀆干澀而不流,大便不通而虛秘也?!爆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的主要成因為:①孕婦生產時飲水減少,加之生產時大量出汗,水分丟失;②目前孕產婦剖宮產及會陰側切率增加,失血量較正常順產增多,同時由于排便時傷口疼痛,使產婦懼解大便,導致大便在腸管內存留時間過長,引起大便干結難解;③由于抗生素等藥物的運用而產生的副作用致大便干結。在治療上,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針對產婦大便難的癥狀,采用開塞露或灌腸外治法,但亦容易反復出現(xiàn)大便難的現(xiàn)象。中醫(yī)學認為產后大便難病機主要為:亡血、耗氣、傷津、腸道失潤。因此治療應以益氣、養(yǎng)血、潤燥、通便為治療原則。
筆者采用平衡針刺治療,選取痔瘡穴、腹痛穴,針刺得氣后,快速出針,以通腑泄熱、順氣導滯、益氣養(yǎng)血及溫陽開結。同時配合歸芪通便膏重用生白術健脾益氣。《本草正義》說:“白術多脂,性雖燥而能潤?!鼻野仔g具運脾之力,脾運健旺,則胃腸蠕動有力,甘潤腸燥,則能通便,故生白術具有運脾潤燥通便之能[6]?,F(xiàn)代研究證明:大劑量白術能顯著加強動物腸平滑肌收縮,促進腸蠕動[3]。當歸養(yǎng)血、活血、潤腸;生何首烏滋補陰精;生黃芪益元氣、壯脾胃、補諸虛不足;生黃芪與當歸配伍,氣血雙補,扶正通便;枳實調暢氣機;牛蒡子含有牛蒡苷及脂肪油,有潤腸通便作用[4],可開肺行氣、潤腸通便。
平衡針刺聯(lián)合歸芪通便膏標本兼治,益氣扶正,養(yǎng)血填精,養(yǎng)陰生津,順氣導滯,潤腸通便,從而使脾氣健,氣血流暢,津血足,腸潤則大便自通,故此療法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觀察顯示,平衡針刺聯(lián)合歸芪通便膏治療產后大便難與對照組治療對比,近期療效相當,而遠期效果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能快速緩解大便難癥狀,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復發(fā)率低,有利于母嬰健康,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廣運用。
[1]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中醫(yī)診療常規(guī)[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89:147.
[2]王文元.平衡針灸技術在急診醫(yī)學中的應用[J].中國平衡針灸雜志,北京:2009,9(3):23.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201 -203.
[4]張子理,陳蔚文.黃芪和白術對胃黏膜損傷藥理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6,19(4):470.
[5]李曉三,朱樹寬,牛效清,等.專題筆談牛蒡子[J].中醫(yī)雜志,1997,38(11):645 -647.
[6]張銀川,景明等.歸黃通便顆粒治療產后便秘46例療效觀察[J].中國藥業(yè),2012,21(Z2):8586.
[7]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