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其防治

      2014-12-12 10:11:21葛曉穗
      人民論壇 2014年7期
      關鍵詞:親情心理健康兒童

      葛曉穗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農民紛紛涌入城市投資創(chuàng)業(yè)或打工賺錢,而將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導致出現(xiàn)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由留在農村的祖父母照顧,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父母的關心與疼愛,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不僅妨礙了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妨害了家庭和諧和社會穩(wěn)定。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成社會關注的焦點,亟待解決。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隨著大量青壯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也變得越來越大。留守兒童大多由老人撫養(yǎng),這既增加了老人的負擔,又使得兒童的心理得不到健康發(fā)展。因為老人本身已年邁體衰,由他們照顧孫子孫女是無奈之舉,而大部分老人的教育方式是溺愛,這種方式使得大多兒童多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寬容、體諒他人。農村的教育設施本來就不太完善,留守兒童缺乏照管,自理能力又差,給農村小學老師增加了管理和教育的難度。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這必然使他們與父母缺乏心靈上的情感交流,也使得他們缺少父母的關心與呵護。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束縛,而沉溺于玩樂之中,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被留級。雖然父母外出打工會使家庭經(jīng)濟條件有所改善,但是這樣做,雖然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可給孩子造成的心靈上的缺憾卻是無法彌補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直接受到影響,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①孩子既需要豐裕物質生活,還需要健康的心理發(fā)展。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性格陷于孤僻。農村的留守兒童,自小便與父母相隔兩地,得不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盡管身邊有爺爺奶奶的陪伴,但這與父母之愛比起來還是有明顯不同的,畢竟爺爺奶奶給不了他們想要的那種父母之愛。相對來說,兒童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給他們好吃的或者陪他們玩,他們就會很開心。但是兒童也具有強烈的攀比心理,他們喜歡與其他的小朋友進行比較。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自覺沒有資本與那些父母在身邊的兒童相比,覺得自己家里貧窮,父母才會丟下自己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老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所以他們感到無助、孤獨,這種想法使一部分留守兒童產(chǎn)生了極大的自卑心理,從而造就了他們孤僻的性格。

      不善與他人進行交流。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莫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從一無所知的幼兒期到開始成長的兒童期,孩子的性格也在慢慢地養(yǎng)成。這個時候父母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父母可以指導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墒菍τ诹羰貎和瘉碚f,他們與父母相隔千里之外,父母無法隨時密切地關注孩子的成長,這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留守兒童身邊沒有父母的陪伴,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承擔,就算受了委屈也要自己忍著,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會向父母傾訴,更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世界。所以,他們也就不愿意與老師、同學等進行交往,大多女生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而男生則會惹事生非,嚴重破環(huán)自己的人際關系。隨著父母在外務工時間的增多,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孩子就更不愿與人進行溝通交流。

      產(chǎn)生厭學心理。父母在外務工,與孩子相隔甚遠。大多數(shù)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在學習上不能指導孩子完成作業(yè),而父母又不能有效地監(jiān)管孩子的學業(yè),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本來就差,使得他們會放任自己去玩游戲、上網(wǎng)等,而使學業(yè)荒廢。另外,留守兒童心理比較孤單,可能會因對父母有些想念,在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夠專注于學習。在學習上不會的東西多了,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厭惡學習,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有的兒童會放棄學習,產(chǎn)生輟學的想法。

      對日常生活敏感。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父母的保護,心理比較敏感。生活中一點不愉快的小事情就有可能讓他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在心里就會產(chǎn)生仇恨心理,對他人充滿敵意。②大多數(shù)老人都比較疼愛小孩,對小孩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都是做到盡量滿足,這助長了小孩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可是一旦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孩子就會無法接受,因而對他人發(fā)脾氣、怨恨他人,產(chǎn)生極大的逆反心理。另外,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加之保護自身安全的意識和能力都還很弱,人身安全也會出現(xiàn)問題,有的是受到他人的侵害,有的是來自兒童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兒童期是養(yǎng)成良好心理習慣的關鍵時期,而父母外出務工,不能夠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使得一些留守兒童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違反學校紀律、對長輩的管教產(chǎn)生逆反等心理問題。例如,一些兒童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整天坐在電腦前玩游戲;還有的孩子結交了一些社會上的不良朋友,誘使自己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貪玩等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上,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成長負全責。兒童在與父母的共同生活中,親情關系就會日益加深,是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與呵護使得孩子身心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來自父母親情的關愛與照顧。失去親情的教育是不完美的,而父母所給的親情教育是任何一個人都替代不了的??墒?,父母外出務工,會使得兒童失去親情的照顧,而且隨著父母在外打工的時間增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會缺乏,隨之帶來父母與孩子間親情關系的疏遠。

      留守兒童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都源于孩子內心對親情的需要。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這種對親情的需要無法滿足,就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這些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父母親情的缺失。留守兒童最缺的就是父母的親情。盡管身邊有爺爺奶奶陪伴,但是他們更渴望父母的關愛,而父母遠離自己,使得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心。留守兒童對家庭親情極其渴望,而他們的情感長期遭到缺失,這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嚴重的影響,例如,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具有自私、無禮貌、沒有同情心等特點。父母不能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得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出現(xiàn)逃學、厭學的現(xiàn)象。只有親密的情感交流,才能培養(yǎng)出孩子良好的情感,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孩子只有在家庭的保護下,才能夠學會愛,如果缺乏父母的關愛,則留守兒童會出現(xiàn)心理障礙。

      學校教育方式的不健全。長期以來,學校只以分數(shù)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當然這個責任不能只歸咎于學校,因為這是應試教育體制所致。受應試教育體制的支配,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對好學生倍加關心,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則漠不關心。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很多是留守兒童。更有甚者,在留守兒童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教師則采取諷刺的教育方式,導致兒童怨恨老師,故意與老師作對。兒童在家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因此,產(chǎn)生了強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

      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是一個紛繁復雜、多彩多姿的世界,社會環(huán)境對兒童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今,某些村鎮(zhèn),尤其是大一點的村鎮(zhèn),已開設了一些網(wǎng)吧,網(wǎng)吧為了賺錢,甚至想出一些方法來引誘學生。例如,網(wǎng)吧有專門的人為兒童代寫作業(yè),以此來招致更多的兒童去網(wǎng)吧,有些留守兒童家庭不富裕,他們又經(jīng)不住誘惑,就會偷錢去上網(wǎng),這給留守兒童的心理帶來了嚴重的影響③。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兒童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交朋友,再加上學校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他們極易走上違法犯罪之路。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還比較缺乏,監(jiān)護人又年老體邁,無法時刻關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這就給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使得留守兒童被傷害的事件常有發(fā)生。例如,留守兒童溺水、被拐賣等事件,便時常發(fā)生。

      家庭生活條件困難。留守兒童大多家庭貧困,所以其父母才會選擇外出打工,尤其是那些父母雙方都出去打工的兒童,其生活狀況可想而知。但凡他們有其他的方法維持生計,能使家庭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也不會拋下孩子,在外辛苦地打拼。所以,相對來說,留守兒童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是不富裕的。貧窮的家庭容易使一些兒童產(chǎn)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會被他人看不起。留守兒童家庭在生活方面是特別注重節(jié)儉的,對于飲食,從不要求吃好,只求吃飽。甚至有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沒錢醫(yī)治,只能采取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或者只聽天由命、順其自然。貧困的生活條件自小就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防治辦法

      留守兒童作為社會的一個群體,代表著社會的未來,其發(fā)展的好壞,影響著社會的發(fā)展前景。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涉及范圍廣,只有解決好他們的心理問題,才能使在外務工的父母安心。所以,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來防范和治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但是,要防治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父母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國家制定相關政策。伴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fā)展,進入城市務工的年輕父母將會越來越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近期很難有明顯下降,甚至可能會增加。針對留守兒童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國家應專門進行調研支持,并據(jù)此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

      首先,國家應該提供資金,鼓勵農民在農村自主創(chuàng)業(yè),讓農民不出家門就能夠賺錢,不離家鄉(xiāng)就能發(fā)家致富。如此,他們就不會再外出打工,既實現(xiàn)了他們的自身價值,又可以留在家里照顧孩子。其次,國家應放寬政策,允許農村孩子在城市升學,這樣父母就既可以賺錢維持生計,又可以監(jiān)管孩子的學習、照顧孩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不再感到孤獨與無助。

      社會提供必要援助。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能否得到有效防治,關系著社會發(fā)展的快慢順滯。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應從每一個人做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社區(qū)應組織一些活動,關注留守兒童的發(fā)展,例如,在端午、中秋、春節(jié)的時候,社區(qū)可組織一些人員去看望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覺得自己還能夠得到社會的關注;還可以在城鎮(zhèn)建一些圖書館,供留守兒童學習之用。村組織也應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在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回村的時候,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進行交流,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以便父母能準確地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情況。

      另外,社會也應成立助學金,為那些家庭貧困的留守兒童提供經(jīng)濟上的資助,使留守兒童在生活上能夠享受和其他學生一樣的待遇,引導留守兒童的心理得到平衡發(fā)展。社會應盡最大的力量,保護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不得歧視、侮辱、打罵留守兒童,切實保證留守兒童最基本的人身安全。

      家長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交流。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港灣,失去了家庭的保護,必然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留守在農村的少年兒童,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卻得不到父母在情感上的照顧與關愛,心理極易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所以,年輕父母要想外出打工,必須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再做決定。若父母必須要外出打工,應盡量帶著孩子一起,讓孩子在打工地接受教育,這樣父母就能夠有效、方便地監(jiān)管孩子。對于那些必須要被留在農村的孩子,父母要經(jīng)常給孩子打電話,及時地了解孩子在生活、心理、學習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地為孩子尋找解決方法。在回家的時候多給孩子帶些小禮物,這樣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還可以定期地與老師進行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父母外出務工后,切忌長時期不與孩子進行聯(lián)系,這會使孩子對父母感到陌生,更不要說與孩子談心了。

      學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留守兒童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的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校,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為老師,所以老師應積極地與兒童進行交流、談心,讓學生愿意跟自己說真心話,樂意將自己心中的悲傷、煩惱向老師傾訴,從而想辦法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就算兒童犯了錯誤,老師應耐心地進行指導,而不應諷刺、指責,以防適得其反。老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公共活動,與學生一起參加,這樣可以增進留守兒童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校應開設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讓兒童能針對自身的問題去尋求解決之法,從而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引導其心理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學校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還應從關注兒童的生活做起,經(jīng)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一些娛樂活動,使他們的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讓留守兒童從心理上融入到集體當中去,以此消除他們內心的孤獨感。

      引導兒童理解父母。面對現(xiàn)實才是留守兒童應具備的健康心理,兒童對父母外出打工應該多一些理解。父母外出務工是為了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兒童要理解父母在外拼搏的艱辛,并以此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但是,很多孩子在父母外出務工后,往往很難積極、專心投身于學習中,這就需要監(jiān)護人多給孩子講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讓孩子從心里理解父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自信心缺乏,因為父母不在家,自己沒有依靠,在做事情的時候無可借力,往往沒有信心。留守兒童雖然改變不了現(xiàn)實情況,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父母不在身邊正好可以鍛煉自己,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操作,逐步培養(yǎng)起高度的自信心、自制力和高強的才干。

      【注釋】

      ①張君玲:《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研究》,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②楊英法:“荀子‘性惡論’與孟子‘性善論’比較研究”,《北方論叢》,2012年第6期。

      ③吳承紅,蔡澄等:“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策略”,《教育探索》,2005年第12期。

      猜你喜歡
      親情心理健康兒童
      永不凋零的親情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偽親情何以大行其道
      中國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30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清明話親情
      小主人報(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39
      親情互動 潛移默化
      中國火炬(2010年5期)2010-07-25 07:47:52
      赣榆县| 万年县| 岳西县| 壤塘县| 新沂市| 长顺县| 广西| 肥东县| 屯门区| 武夷山市| 永新县| 桃江县| 沐川县| 安远县| 阿勒泰市| 蒙城县| 临夏县| 富民县| 舟曲县| 横峰县| 清徐县| 正安县| 莆田市| 杨浦区| 双牌县| 伊吾县| 天柱县| 荥阳市| 迁安市| 罗山县| 沈丘县| 府谷县| 绥芬河市| 新安县| 元阳县| 吐鲁番市| 吴江市| 宜春市| 常山县| 化隆|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