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體成 周儉華
(鹽城市四港港道監(jiān)測管理所,江蘇鹽城 224057)
江蘇沿海淤泥質(zhì)海岸帶長達580 km,共建有擋潮閘100 余座,擔負著我省沿海及里下河地區(qū)29438 km2的擋潮、蓄淡、排澇等任務。工程建成以來,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擋潮閘建成后,改變了水流與泥沙運動的平衡關系,造成港道淤積。里下河地區(qū)主要排水通道“四大港”的淤積尤為嚴重。閘下港道嚴重淤積,直接削弱了擋潮閘的排澇能力。沿海擋潮閘排水效能的下降,延長了里下河腹部地區(qū)高水位持續(xù)時間,加大了洪澇災害損失。
為預防和減少擋潮閘閘下港道淤積,多年來,研究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清淤保港措施,“四大港”閘常用的清淤方法為開閘放水沖淤和機械清淤。1978年、1979年連續(xù)兩年干旱,射陽河、新洋港兩閘下游港道瀕臨淤死,為加強清淤保港,維持閘下港道排水能力,1979年江蘇省水利廳、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清淤工程隊聯(lián)合成功研制摻氣耙。摻氣耙在清除浮淤時,工效較高,但在清除高密度板結(jié)淤土時,三角齒耙依靠自重被動入土,耙具時常在河底打滑,摻入的高壓氣體難以使板結(jié)土塊懸浮,清淤效率較低。
針對目前沿海擋潮閘港道清淤機具效率偏低、適應性差,不能常年施工作業(yè)等狀況,需要變被動清淤方式為主動清淤方式,故將被動摻氣耙改制成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其工作原理為:在旋轉(zhuǎn)筒上安裝一定數(shù)量上的耙齒,耙齒借助于滾筒旋轉(zhuǎn)及清淤船前進運動的聯(lián)合作用,將泥土切成薄片狀,見圖1,泥土被運動的耙齒切碎和攪動,在高壓空氣和水流的作用下上浮,形成懸浮泥漿,隨開閘下泄水流輸送入海。
圖1 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動作機理圖
2011年,由于里下河地區(qū)干旱少雨,擋潮閘長期緊閉不開,斗龍港和黃沙港閘下港道嚴重淤積,最嚴重的斗龍港閘口段已淤至▽0.0 m(廢黃河基面,下同)以上,閘門無法正常開啟。在接到鹽城市防辦的清淤指令后,鹽城市四港港道監(jiān)測管理所派出3 艘清淤船赴斗龍港閘下港道進行清淤。3 艘清淤船中,有2 艘為摻氣耙清淤船,1 艘為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的主要任務是迅速在近閘段開挖深槽,因長期淤積,閘口段淤積層較為板結(jié),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發(fā)揮了較強的優(yōu)勢,順利地擴寬了閘口段的斷面,保證了汛期排水的暢通。經(jīng)功效測試,3 艘船在斗龍港閘下施工運行796 船時,清淤25 萬m3,工效達314 m3/h。
現(xiàn)以2011年斗龍港閘下港道清淤施工為例,簡述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的清淤方法。
因閘下港道1 km 范圍內(nèi)河床已基本淤至▽0.0 m 以上,閘門無法正常啟閉,開閘放水時水量少,流量小,對淤積泥沙的沖刷能力有限。在這種施工條件下,利用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在閘室處進行定點清淤時,放緩清淤船行進速度,重點清除閘門處的淤積泥沙,使閘門能最大限度地開啟,保證上游來水快速下泄,提高排澇及沖刷能力。另外,因開閘時閘下港道水深較淺,無法滿足清淤船的施工條件,所以,2 艘摻氣耙清淤船在高平潮后退潮階段進入施工段進行清除浮土施工,以擴大過水斷面。本階段運行452.75 船時,清淤12.598 萬m3,平均清淤工效278 m3/船時。
經(jīng)過前期的施工,閘室處淤積已大幅減少,此時使用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進行拓深河槽施工。利用動力耙的旋轉(zhuǎn)切割功能,清除河槽內(nèi)的板結(jié)淤土,并使河槽兩側(cè)形成陡坎,再利用摻氣耙清淤船緊貼河槽側(cè)施工,使河槽側(cè)的淤泥在下泄水流及摻氣耙清淤船的拖淤作用下不斷倒塌,并隨水流下排入海。本階段運行233.50 船時,清淤9.306 萬m3,平均清淤工效398 m3/船時。
經(jīng)過清浮淤及拓浚河槽施工后,閘下港道斷面基本已達到設計斷面標準,但是由于摻氣耙拖淤船一般只能沿直線行駛,部分河段斷面底角會出現(xiàn)超挖或欠挖,此時利用GPS進行定位,在欠挖段用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定點清淤,使斷面達到設計標準。本階段運行110.83 船時,清淤2.868 萬m3,平均清淤工效258 m3/船時。
在2011年度斗龍港閘下港道清淤施工中,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及時擴大近閘段河床斷面及開挖河槽,使得閘下港道斷面迅速擴大,保證了閘上澇水的及時下排。整個施工過程中,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清淤船共計運行270 船時,清淤7.56 萬m3,平均工效280 m3/船時。分時清淤成本及效率見表1。
表1 分時清淤成本及效率明細表
表2 摻氣耙同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的比較
目前,鹽城市四港港道監(jiān)測管理所所屬6 艘清淤船,有5 艘配備摻氣耙,1 艘配備了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通過使用及效果分析,兩種耙具各有優(yōu)勢,見表2。
摻氣耙在江蘇沿海已使用30 多年,為清淤保港事業(yè)作出了貢獻,目前處于清淤保港機具的領先行列。但其清淤工效仍然不高,需要清淤水源配合,特別是難以適應板結(jié)河床清淤的弱點日趨明顯,因此,對其進行改進革新和更新?lián)Q代非常必要。復合型噴水摻氣動力耙雖做了一定程度改進,增強了在某些工況下的適應能力,提高了清淤施工工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進一步加以改進,使之能在沿海閘下港道防淤減淤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