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旺,王家偉,趙平源,吳 霜
(貴州大學 材料與冶金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硫酸渣是以黃鐵礦為原料生產(chǎn)硫酸時產(chǎn)生的廢渣,又稱黃鐵礦燒渣[1]。每生產(chǎn)1t硫酸產(chǎn)生0.8~1.2t硫酸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硫酸生產(chǎn)中排放的“廢渣”超過1 000萬t。硫酸渣露天堆放,不緊占用大量土地且對大氣、水體、土壤等有一定危害[2-4]。燒渣中富含鐵元素,其質(zhì)量分數(shù)在30%~50%之間,是一種鐵的二次資源。
國內(nèi)外主要用硫酸渣生產(chǎn)海綿鐵和FeCl3、作為水泥輔料,回收其中的貴金屬、制磚等[5-10]。鐵礦資源較貧乏的國家對硫酸渣的利用率較高,日本為80%左右,美國為80%以上,德國、意大利幾乎為100%,而且均作為重要的煉鐵原料[11-12];而我國對硫酸渣利用率不到50%,主要原因為硫酸渣鐵品位低,硫含量高,成分復(fù)雜等。
試驗采用某化學試劑處理貴州某硫酸渣,目的是提高其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試驗所用硫酸渣取自貴州某硫酸廠,呈紅色,疏松,易吸水。渣樣混勻后經(jīng)球磨至-200目,化學成分見表1。
表1 硫酸渣的化學成分 %
硫酸渣與具有強滲透性的某化學試劑混合后,經(jīng)高溫焙燒,其中的硫轉(zhuǎn)化成硫酸鹽,然后經(jīng)一次浸出被除去;硅轉(zhuǎn)化成硅酸鹽及其他可溶性鹽,在二次浸出中除去;最終鐵得到富集。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硫酸渣中鐵的富集試驗流程
在400℃下保溫1h,物料配比0.25(每g渣中配入 WJ-1試劑0.25g),磨礦細度(-74mm硫酸渣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對鐵品位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2 磨礦細度對鐵品位的影響
由圖2看出,隨磨礦細度提高,渣中鐵品位提高,但提高幅度較小。這是因為硫酸渣顆粒物表面被脈石填充甚至被包裹的比例較低,所以渣的粒度對鐵品位影響不大。為節(jié)約成本,原渣不需細磨。
物料配比為0.25,不同溫度下保溫1h,溫度對鐵品位的試驗結(jié)果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焙燒溫度對鐵品位的影響
由圖3看出,溫度為700℃時,鐵品位達最高,之后有所下降。隨溫度升高,試劑對脈石的侵蝕作用增強,鐵品位升高;但同時也有部分分解出的鐵生成鐵酸鹽,造成鐵有部分損失[13]。綜合考慮,確定較佳的焙燒溫度為700℃。
改變物料配比,在700℃下保溫焙燒1h,試驗結(jié)果如圖4所示??梢钥闯?,物料配比對鐵品位的影響不大,隨物料配比增大,鐵品位僅小幅提升。綜合考慮,確定物料配比以0.20為宜。
圖4 物料配比對鐵品位的影響
物料配比0.20,焙燒溫度700℃,焙燒時間對鐵品位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5所示
圖5 焙燒時間對鐵品位的影響
由圖5看出:焙燒0.5h,鐵品位達到59.41%;焙燒1.5h,鐵品位達最高;焙燒時間再延長,鐵品位逐漸下降。這是因為隨焙燒時間延長,會有大量鐵酸鹽生成和其他副反應(yīng)發(fā)生,所以,焙燒時間以1.5h為宜。
物料配比0.20,在700℃下焙燒1.5h,燒渣用試劑WJ-2浸出,所得浸出渣即為鐵精礦,其化學成分見表2。
對比表1和表2看出:硫酸渣中的硫由2.9%降到0.14%,氧化鈣由7.1%降到1.5%,二氧化硅由7.5%降到4.9%,說明經(jīng)焙燒及二次浸出,硫酸渣中的硫酸鹽、硅酸鹽以及其他可溶性鹽均被部分去除,鐵得到富集。
表2 鐵精礦的化學成分 %
對硫酸渣加試劑焙燒并浸出,可使硫、鈣、硅酸鹽等去除,鐵得到富集。適宜條件下,硫酸渣的鐵品位可從49%提高到59.24%。處理后的濾液中只檢測出微量的鐵,鐵回收率高于95%。該方法簡單,有利于實現(xiàn)硫酸渣的綜合利用。
[1]吳德禮,朱申紅,馬魯銘,等.利用硫酸渣生產(chǎn)鐵精粉的新工藝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08,22(4):73-75.
[2]黃祥華,董四祿.我國有色金屬及煙氣制酸振興規(guī)劃與發(fā)展[J].硫酸工業(yè),2009(5):1-5.
[3]魏昶,姜琪,羅天驕,等.重有色金屬冶煉中砷的脫除與回收[J].有色金屬,2003,55(8):46-50.
[4]張超林.我國硫酸工業(yè)的節(jié)能減排[J].現(xiàn)代化工,2008,28(1):12-17.
[5]刁作明.利用硫酸渣(灰)制取海綿鐵[J].重慶環(huán)境科學,1995(4):37-40.
[6]洪流,詹永紅,唐道文.工業(yè)廢酸與硫酸渣制備三氯化鐵的試驗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3):94-96.
[7]張勛道,吳國迎.硫鐵礦燒渣綜合利用工藝比較[J].硫酸工業(yè),1998(5):42-44.
[8]朱申紅,吳德禮,孟娟.黃鐵礦燒渣的綜合利用途徑與問題分析[J].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1):25-28.
[9]龍來壽,梁凱,奚長生.利用硫酸渣生產(chǎn)鐵精礦的研究[J].韶關(guān)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2(26):58-60.
[10]周文博,鄒平,孫琨石.硫鐵礦燒渣微生物脫硫試驗研究[J].濕法冶金,2013,32(4):270-273.
[11]黃瑞強,韓偉.鑫誠化工硫酸渣選鐵降硫試驗研究[J].現(xiàn)代礦業(yè),2009(4):83-85.
[12]儲謙慎,王興艷.銅陵硫酸渣綜合利用[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03,25(4):17-22.
[13]付平德,張繼軍,趙恒勤.燒結(jié)法生產(chǎn)氧化鋁中間物料物相組成分析[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01,12(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