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興旺
2014年9月21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我們一行5人,特地趕赴上饒市城南茅家?guī)X,專程前往瞻仰在上饒集中營犧牲的革命烈士。
走近上饒集中營紅色旅游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色建筑,上書“革命烈士紀念館”幾個大字,突顯出其莊嚴雄偉。據(jù)說腳下的土地就是當年上饒集中營舊址,而題寫“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這座紀念館的設(shè)計師賴少其,就是當年從上饒集中營逃生出來的革命志士,更讓人肅然起敬。
走進紀念館大廳,懸掛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新一代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題詞。一層和二層共有四個展廳,陳列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那一幅幅悲慘的圖片、一件件烈士的遺物、一幕幕殘酷的畫面、一樁樁恐怖的刑具,再現(xiàn)了集中營革命烈士英勇斗爭的光輝歲月,展現(xiàn)了上饒集中營的革命志士們的斗爭史跡,仿佛帶我們走進了那白色恐怖的歲月……
——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同年3月,在江西上饒茅家?guī)X、周田、李村、七峰巖等地設(shè)立了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法西斯式的人生地獄——上饒集中營,用來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彈盡糧絕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干部及愛國進步人士760余人。他們對外打著所謂軍政訓練的幌子,以“管訓”為名,行迫害之實。明明是完全失去自由的囚徒,卻被稱作“學員”,一律著軍服,佩戴有“更新”字樣的符號和臂章。特務們對被囚者實施的是所謂“政治感化教育為主,軍事訓練為輔”方針,采用高壓和懷柔兩種手段,企圖通過所謂管訓,向被俘新四軍人員灌輸反動思想毒素,妄圖被俘人員叛變革命,轉(zhuǎn)而為國民黨當局效命。上饒集中營的政訓是從精神上摧殘人,軍訓則是從肉體上折磨人。集中營的刑罰名目繁多,殘酷得令人發(fā)指:“金”(針刺)、“木”(棍打)、“水”(灌辣椒水)、“火”(用燒紅的鐵板或鐵條燙身)、“土”(活埋)、“風”(冬天脫光衣服站在室外讓寒風吹)、“站”(鐵絲籠)、“吞”(吞食跳蚤虱子)、“紋”(用繩索綁勒項頸)、“毒”(飯菜里放毒藥)。另外還有花樣翻新的操型:如“特別操”、“三點成一線”、“兩腿半分彎”、“猴子抱樁”等等,不一而足,慘無人道。在上饒集中營里被敵特殺害和折磨致死的革命志士達200余人。但這些愛國志士們不為白色恐怖所嚇倒,在獄中成立了秘密黨組織,同兇殘的國民黨特務進行了艱苦卓絕英勇悲壯的抗爭,并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茅家?guī)X暴動和赤石暴動。茅家?guī)X暴動發(fā)生在1942年5月25日,囚禁于茅家?guī)X監(jiān)獄的革命志士,趁國民黨內(nèi)外吃緊的機會成功地舉行了越獄暴動,24人勝利沖出了牢籠。赤石暴動發(fā)生在22天后,當時日本侵略軍占領(lǐng)金華,攻陷衢州,逼近上饒,三戰(zhàn)區(qū)長官部一片慌亂,匆忙向閩北奔逃,并決定東南分團也一同向閩北遷移。1942年6月17日下午,集中營各隊在重兵押送下抵達福建崇安縣崇溪河畔的赤石,分批渡河。最后渡河的是第四中隊,時近黃昏,在秘密黨支部事先周密的組織和策劃下,發(fā)動了暴動,有的人當場倒下了,但近百人沖出了虎口。紀念館的左側(cè)是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1959年,位于茅家?guī)X雷公山中腰,坐東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長寬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來題寫的“革命烈士們永垂不朽”九個鎦金大字,東面刻有劉少奇、朱德題詞,南面和北面分別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員會題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紀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崗石分砌而成,呈銀灰色,氣勢雄偉,莊嚴壯觀。紀念碑后的山頂上,還有半圓球拱頂式的革命烈士公墓,里面安放著解放后挖掘出的部分上饒集中營犧牲的烈士忠骨。反映茅家?guī)X暴動和赤石暴動的二幅漢白玉浮雕,鑲嵌在烈士墓前的護坡石墻上。四周樹木傲然挺拔,整個陵園莊嚴肅穆。
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慢慢地,輕輕的,一步一個臺階,向紀念碑走去,生怕驚動了烈士們安睡的靈魂。圍繞著紀念碑,心中默念著領(lǐng)導人的題詞和碑文,不覺淚眼模糊。在烈士公墓的圓形壁上,刻有叫得出姓名的156名烈士名字,有的注明了省份籍貫,有的則不知何方人氏。他們當時正年輕,但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yè),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成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當初國民黨軍隊裝備精良,共產(chǎn)黨只是小米加步槍,卻最后打敗了國民黨呢?從上饒集中營的歷史來看,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民族危亡的重要關(guān)頭,國民黨不是積極抗日,反而是“攘外必先安內(nèi)”,發(fā)動皖南事變,調(diào)轉(zhuǎn)槍口對準積極抗日的共產(chǎn)黨,當然就失去了民心。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作者單位:九江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