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才
〔關鍵詞〕 留守兒童;自信心;自尊
心;上進心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2—0031—01
隨著我們廣大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留守兒童也在不斷增多。留守家中的孩子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不能受到合理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如果跟不上,那么心理很容易產生扭曲行為,并發(fā)生嚴重的缺陷和偏差,成為班級中的弱勢群體。所以我們必須根據他們的特點,采取科學、及時、有效的措施,讓這些留守兒童與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
一、以愛換愛,樹起學生自信心
習慣是人們在生活中緩慢形成的較為固定的行為和傾向,一旦形成其力量頑強而巨大。早期形成的好習慣對今后身心發(fā)展起催化作用,早期形成的不良習慣會對今后身心發(fā)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針對這些孩子的特點,要維護留守學生的自尊,增強克服不良行為的信心。有時他們?yōu)楸Wo自己脆弱的自尊心,會去說謊、作假、爭吵、打架。在矯正其不良行為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自尊才會有自信,才會積極向上、勇于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幫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對立的,那么一切教育都會變得蒼白無力。他們的反抗心理和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他若認為老師對他不好,他就會對你所說的一切都回答“不”。對待那些有不良行為的學生,一定動之以情、要曉之以理,只有讓他認可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反之,如果老師經常指責他,對他態(tài)度冷漠,就不利于其不良行為的矯正。正確對待“反復”,堅持耐心疏導。他們的不良行為常常會反復出現,尤其對一個情緒不穩(wěn)、自我控制力較弱的兒童來說是常見的。這就需要老師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失去信心。要在他們每次“反復”中發(fā)現點滴進步,稍有一點進步就應給一份肯定,讓學生多一份信心。
二、撒播愛心,呵護學生自尊心
“關愛”是澆灌學生心靈的甘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留守兒童更是如此。留守學生的心理比較早熟和不穩(wěn)定,他們的自身經歷相對豐富,由于家長的經營活動,他們對于社會也有較多的接觸,相對豐富的生活閱歷,使他們在心理方面有了比一般同學更快的發(fā)展。有強烈的自尊心,觀念的自主性和行為的獨立性。但是又自以為是,不肯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意見,行事盲目自信、好沖動,逆反心理強。他們通常比較敏感。針對這一特點我們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學生的逆反心理進行疏導,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增強他們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如我校六年級某班的張同學,父母外出打工,寄養(yǎng)在外婆家,父母很少回家,給孩子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陰影,在心理空虛時就控制不住自己,經常曠課外出去上網。在語文老師布置的一篇關于“感恩”的作文中,他把自己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見到父母的那種親切之情,描述的感人致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與他父母聯(lián)系,他父母特意請假回家與他團聚,這樣通過老師與父母的共同努力,他的性格開朗了,學習積極性也高了。作為教師,點亮他們的心燈,開啟他們的心扉,責無旁貸。要在生活上、精神上多關心他們,主動接近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感知他們的點滴成績,以真摯的愛心善待他們,多給他們提供展示特長,施展才華的舞臺。老師經??桃獾匕才乓恍┬枰献鏖_展的活動。老師只有將愛的陽光毫無吝嗇地撒向他們,才能讓他們沐浴陽光雨露,茁壯成長。
三、理解寬容,喚醒學生上進心
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針對留守兒童的不同特點,實施最佳教育策略。從入學起,就該為留守學生制訂定期談心計劃,對于其中的特殊學生,建立全程的跟蹤檔案,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并詳細記錄。時時關注留守學生的表現,“察其顏,觀其色”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態(tài)同他們進行溝通。溝通的內容不僅僅涉及學習,還要包括他們的家庭生活、在校行為、與同學相處的方式,以及以前的學校和老師等等。同時還聽取其他同學的反映并于家長交流,全面細心地深入了解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制定相應的引導,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確保讓每個學生能夠在這里健康成長。
我們必須認識到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作為教師,我們既不能逃避,也不能埋怨,更不能置之不理。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讓其快樂成長,這些留守的“小鳥”也應該有自己溫馨的家。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心澆灌“流動花朵”,讓他們開得更美,更燦。
?笙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