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發(fā)育——父母之愛
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失去愛的性情暴躁、體罰責(zé)罵不是教育。要適度地愛護兒童心靈健康。
◇溺愛,是一種沒有分寸的、不理智的愛,高爾基稱它為“像母雞的愛”。古人亦云,“嬌出匪類”,“縱子育歹徒”。寶爸寶媽們要正確去愛,不要把愛變成了害。
◆勇敢與懼怕
破皮出血不喊痛,從小要有勇氣。不要讓他怕高、怕黑暗,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動。
◇要多鼓勵、多引導(dǎo)孩子去嘗試任何事,不要讓孩子覺得有很多事是不能嘗試的。要從心理上引導(dǎo)孩子,幫助他克服怕高、怕黑等恐懼心理。
◆妒忌與公平
媽媽抱弟弟,哥哥哭鬧要獨占,要求偏愛;爸爸同樣喜歡妹妹,從來不偏心;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后,我來分,大家公平,才不嫉妒。
◇嫉妒是一種消極的情感,它往往發(fā)生在感到受冷落、不公平的情況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愛,讓他更好地度過家里多了一個小弟弟小妹妹的時間段,要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依然是愛他的,是不會被搶走的。
◆好奇心并非破壞
小孩并非有意破壞,只是想看看東西撕破后是什么樣。給他一種代替物,讓他去滿足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受到干擾和破壞,不要打擊孩子小小的好奇心。
◆同情愛護
嬰兒在母親的懷抱里,可獲得最寶貴的安全感。鼓勵小朋友喜愛動物,發(fā)揮同情心,滋養(yǎng)正常情緒。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聽著媽媽的心跳聲慢慢孕育成長的,當(dāng)他們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時,能夠更近距離地聽到媽媽的心跳聲,這種聲音會讓寶寶感到特別安全。從小要注重培養(yǎng)寶寶的同情心,因為擁有同情心是確保孩子不會偏離正確成長軌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發(fā)展想象力
兒童富有想象力,有時會虛構(gòu)一個故事。畫圖,可以表達他的想象力。積木,可以建設(shè)性地利用他的幻想。
◇寶寶經(jīng)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意和想法,尤其在寶寶三歲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應(yīng)該是讓孩子學(xué)會獨立思考,引導(dǎo)實踐,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鼓勵他們開拓豐富的想象力。
◆關(guān)于生的問題
女兒問媽媽:“弟弟是怎么來的?我又是怎么來的?”
這時正好是性教育的好時機,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兒童,可以用小貓、小狗、小雞的比喻解釋生育問題的事實。
◇如今兒童的性早熟和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多,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作為家長應(yīng)科學(xué)引導(dǎo)、比喻性地講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關(guān)系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課題,家長一定不要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