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
當我們用微信語音功能的時候,我們通常在干什么?這一分鐘語音除了聊天,其實還可以做很多事情。這也是我們創(chuàng)意的一個出發(fā)點。
在這場活動里,我們的基礎平臺是微信,但其實我們并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手段,更多的是運用消費者每天都在用的東西。在推廣的時候,我們通過騰訊自己的資源——騰訊公益,推動明星參與我們的活動。我們第一批只推出了三位名人:楊瀾、楊錦麟與汪涵,讓這三位做一個領讀者,號召所有人一起來捐獻聲音,在微博上邀請更多人來參加活動。
推廣開始以后,發(fā)生了一些非常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何炅在沒有任何人邀請的情況下,轉發(fā)了楊瀾的視頻,然后許飛等二三線的明星也開始轉發(fā),此后,很多大牌明星,比如周迅、李冰冰、徐靜蕾等都打電話去騰訊,表示希望參加這個活動,他們非常主動地希望成為“聲音追進者”、“名人領讀者”。
我們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成為宣傳者,所以后來我們就采用了一個相對有技術含量的分享模式:當你捐獻了自己的聲音,系統(tǒng)就能夠自動生成一個微網(wǎng)頁,你的頭像、捐獻的聲音都可以在網(wǎng)頁上呈現(xiàn),你能夠在微信上分享這個網(wǎng)頁給朋友們觀看,并且邀請朋友們參加。這讓每一個參與者都產(chǎn)生了非常強的帶入感。
這個方法讓活動忽然間產(chǎn)生了一個爆發(fā)性的效果,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微信刷屏的力度。在活動的第二周,我們的閱讀量已經(jīng)達到5000多萬,公眾號粉絲突破了50萬,并且收到了160萬條語音捐獻?,F(xiàn)在公眾號粉絲增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我們沒有通過傳統(tǒng)廣告的方式去做,而是通過自媒體的方式,讓名人和普通用戶自發(fā)幫我們做傳播。
有專家質(zhì)疑我們捐獻聲音的想法怎么落地呢?首先,我們的真正目標群體不是全盲的人,而是視障人士,他們是可以在微信上聽有聲書的;另外,我們會把捐獻的聲音做成100本有聲讀物,在全國的盲校派書;而且我們的50多萬捐獻者,其實是一個龐大的語音庫,我們會從其中篩選長期志愿者,為視力障礙人士捐獻聲音。
如何調(diào)動6億微信用戶每人捐獻一分鐘?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不改變用戶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去改變用戶行為的意義。因為改變消費者行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讓他們做一點不同的事,我們應該讓它變得簡單一點、門檻低一點。我們的這個活動沒有改變微信的功能,所有行為都是基于微信的一分鐘語音,我們只是賦予了語音功能一個新的使用方式。原來大家用它來聊天,現(xiàn)在則用來收集語音書。用戶的行為沒有改變,卻產(chǎn)生了新的價值。
其實我們的這個活動不在于增加微信的用戶基數(shù),因為全中國每個人都已經(jīng)知道微信了,而在于提升微信的品牌。我們希望用戶知道,微信不僅僅是一個聊天打屁、浪費時間、拉低社會智慧水平的一個東西,而具有更多可能性,具有更多社會意義。我們的目標也不在于是否真的能解決盲人的讀書問題,而是希望微信在每天產(chǎn)生上億條語音交互的時候,能夠做一些小事情,對品牌有好處,對社會有好處。
我今天很高興《新營銷》邀請我來參加這個聚會,因為廣州的聚會比以前少太多了,廣州這個市場現(xiàn)在越來越有一種沒落的感覺。我的很多朋友都跑到了上海、北京,他們都好像已經(jīng)沒有辦法再回來,覺得在廣州做不了更好的創(chuàng)意,適應不了廣州的環(huán)境。我希望大家能夠多做一些好作品,對廣州這個市場貢獻多一點正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