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魯迅說,從水管里流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才是血。唯有“血寫的文字”,唯有生命的某一歷程燃燒后的結晶,才可感動讀者。通讀房向東先生的新著《醉眼看人》,我深感房向東至少是秉承著從魯迅到汪曾祺的散文傳統(tǒng),較之先賢,雖不能至,但每篇文章都是自己生命體驗的結果,都是真的文字,真到如同生活本身一樣。當然了,要比瑣碎的生活更加沉郁而深刻。
這是一本專題散文,是作者二十多年來寫人文章的結集。因為寫人,集子中不少文章可以當作小說來讀,比如《哲學副教授》《恩愛夫妻》《浪打浪》《十一叉》等。就像有一種小說是散文化的小說一樣,有一種散文,是小說化的散文,有細節(jié),有人物形象,還有客觀蘊含的思想。就文學而言,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人物,也就沒有文學。小說和散文有一共通點,就是都需要細節(jié),感人的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渡降鼗貞洝分械闹魅斯?,因為從沒見過刷牙這一在她眼中的異象,見“我”在她家吃了飯后還要刷牙,很是不爽,“你們盡笑我們,說我們山溝里的人不講衛(wèi)生,住在我們家里,吃了我們的飯,還刷嘴刷牙,我們的菜飯再不干凈,難道還會弄臟了你們的嘴?為什么不連腸子都刷刷干凈!”這一細節(jié)既表現(xiàn)了妞兒的單純率真,事實上也反映了山地村民與現(xiàn)代文明的脫節(jié)。像這樣的細節(jié),在房向東的書中可以說是俯拾即是。那篇《流淌在富屯溪的記憶》與《山地筆記》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一篇寫插隊往事的文章?!拔摇卑l(fā)燒、說胡話,因為“我”住的房間曾是一個女人上吊的地方,善良的村民認為“我”是被吊死鬼纏上了,他們要把“我”抬回城,否則,萬一有什么閃失,對“我”的父母不好交代。民間有一傳說,鬼可以過橋,但不能過河。暴風雨之夜,為了甩掉女鬼,有橋不過,村民們好不容易找來了船,將“我”擺渡過了富屯溪。這一細節(jié),與上述刷牙的細節(jié)一樣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表現(xiàn)了村民的質樸,同時也表現(xiàn)了村民的愚昧。這樣的細節(jié),足以讓人感動得落淚,又足以讓人嘆息之余陷入沉思。具有內含豐富性的細節(jié)只能來自生活,一般說來,就寫作而寫作地“寫”,是寫不出來的。
除了上言用細節(jié)豎立人,房向東懷著對人與對文學的雙重真誠,還用可接受的瑕疵來豐富人。房向東寫的這些人,不像我們見多的散文,寫一個好人時,往他身上堆砌許多美好,除了美好,見不到其他。這也難怪,散文多是短文,往往只能選擇一個片斷,相對小說而言,難以多側面地描述,難以立體。房向東筆下的人物多是平常人,既是平常人,自然就有平常的優(yōu)點與平常的毛病。他寫一個他喜愛的人時,哪怕悼念一個亡人,也不忘說幾句平常人的平常毛病。如此,就多了人間的煙火味,多了真實感,多了一個立體的甚至可以讓讀者觸摸得到人物心跳的人?!妒碌目嗪荨分?,他對殘疾老友林敬華的故去,字里行間滿是懷念之情和悲憤之意。林敬華可以說是一個可憐可嘆又可敬的小人物,他一生都在與不幸的命運抗爭。然而,文章中也寫了不少林敬華的性格弱點,敬華出去干活,年輕的妻子在家。他對妻子不放心,常常上班上一半,思想就跑馬,仿佛家里的嬌妻在演繹一場故事了。本來,他那木拐杖,篤篤橐橐的,走起路來雄糾糾,氣昂昂,有模有樣,有聲有色。那些日子,他將他的拐杖釘上了橡膠之類隔音的東西,像鬼子進村一樣,悄無聲息地回來,幽靈似飄到了二樓。他想“發(fā)現(xiàn)”什么?妻子太年輕,他殘疾,因滄桑而太過蒼老,形容也丑陋,如此,他心理沒有一點殘疾,似乎也不現(xiàn)實。我們可以想象,他對妻子是多了一些想象的。如此折騰,是他年輕的妻子棄他而去的原因之一。讀房向東這種讓可敬之人亦有一點可嘆可悲之處的文章,我覺得有一點似曾相識之感。是不是有點孫犁的趣味?孫犁與楊墨,同甘共苦,相識近五十年,在《楊墨》與《楊墨續(xù)篇》中,除了寫自己與楊墨的交情,也寫了楊墨的種種毛病,比如他畫畫、雕塑,往往有始無終,“就像走江湖賣藝的人一樣,只拿刀槍做幌子,光說不練”;此外,作者又批評了楊墨“與朋友相處,很合得來。如果這個朋友成了他的上級,那就會發(fā)生矛盾,即使他的位置,原是這位朋友給他安排的”。孫犁這樣的文章很多,又如《一個朋友》里的張姓朋友,孫犁說他“溫文爾雅”,或可成為“當世奇才”,然此人卻也有不少小九九,石濤的假畫,他竟可以找專家“鑒定成真的”,得了一大筆款。此張還賺老朋友哪怕是孫犁的錢。這種好但好不到天上去,好人身上有種種不那么好的勾當,著墨雖不像小說那樣淋漓盡致,卻使作品多了可供咀嚼的余味。
作者對記述對象耳熟能詳,個個立體可感,這些人物或無可歌可泣之事跡,卻有隱隱約約之瑕疵,人性的光輝與丑陋同時在字里行間閃現(xiàn)??戳诉@本書,我真切感到房向東是寫人的高手。武林有“醉拳”,他有“醉眼”,“醉眼”之下的眾生,從名人何滿子、林賢治,到凡人十五姆、釣魚伯等等,都活生生地進入我們的眼簾,走進我們的心中。能有一群如此讓人過目不忘的人物,我感嘆了,他這“醉眼”,還真是“毒”?。?/p>
(《醉眼看人》青島出版社2014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