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貓
得知我要去波蘭,一位友人羨慕地說:“肖邦的故鄉(xiāng)啊,一定要好好聽聽肖邦的鋼琴曲?!闭f起波蘭的名人,恐怕大多數(shù)人首先會想到肖邦,其次才是居里夫人和哥白尼吧。
矗立在瓦津基公園(Wazienki Park)的肖邦雕像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地標,走進公園,一眼便看到坐在柳樹下的音樂家塑像,頭發(fā)和斗篷被風吹起,背后飄垂的枝葉,又似一只具有象征意義的大手。肖邦兩眼微閉,眉頭稍皺,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哀愁,緊閉的雙唇和面部剛毅的輪廓卻顯示出內(nèi)心的倔強。
瓦津基公園因此被稱為“肖邦公園”,這座英國園林風格的公園,曾經(jīng)是波蘭末代國王斯·奧·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別墅所在地,可惜也沒能逃脫厄運,于1944年秋天與這座城市一起被德軍摧毀。1960年,根據(jù)原來的圖紙重建和修復后的宮殿樓閣、玫瑰園、柑橘園等,成為這個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在華沙,沉痛很容易成為凝聚人心的紐帶和力量,華沙人相聚在教堂里,也相聚在肖邦的雕像前。每年6月至9月的周末中午12點至下午4點,人們會在這座雕像下舉辦露天音樂會,很多著名的鋼琴家會免費在這個露天公園演奏,而他們也以此為榮。華沙市民齊聚在音樂中,在這個時刻,這里是他們情感歸依的地方。
200年來,肖邦一直是波蘭人的驕傲,而華沙則是“肖邦之城”。2010年,肖邦誕辰200周年之際,波蘭將其定為“肖邦年”,坐落于華沙奧斯特洛格斯基城堡(Ostrogski Castle)內(nèi)的肖邦博物館(Muzeum Fryderyka Chopina)修葺一新。這座17世紀晚期奧斯特洛格斯基公爵下令建造的巴洛式宮殿,由荷蘭著名建筑師蒂爾曼·哈默倫設計。幾百年來,宮殿內(nèi)部的功用不斷變化,并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整修?!岸?zhàn)”結(jié)束后,波蘭人根據(jù)前人的畫作進行重建,于1954年基本恢復宮殿原貌,此后成為肖邦博物館。
作為最為人熟知的華沙人,事實上,享年39歲的肖邦有一半時間都生活在維也納、巴黎,因為那時的華沙處在沙皇的奴役之下。走進博物館,也就走進了“音樂詩人”的人生:1810年2月22日生于華沙的肖邦,6歲學琴,8歲演出時便轟動華沙,被譽為“波蘭莫扎特”,后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就讀。肖邦的父親尼古拉·肖邦是法國人,注定了肖邦的血液里流淌著法國人的浪漫個性。1830年,20歲的肖邦離開了自己的祖國,來到巴黎。
改造后的博物館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shù)、聲光效果,還原了肖邦生活的年代。來巴黎的最初幾年,肖邦生活在孤獨與寂寞之中,肖邦舉辦的個人演奏會,出席的人寥寥無幾。1835年,肖邦在兩次不成功的演奏會之后,決定放棄成為一名職業(yè)演奏家的心愿,不再舉行個人公開演奏會,潛心作曲?!痘孟爰磁d曲》《波羅乃茲舞曲》及數(shù)首《馬祖卡舞曲》,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這里有一架可以自動演奏的鋼琴,你將樂譜翻到第幾章,耳邊便會響起這段鋼琴曲,墻面上投射著巨大的畫像,使人仿佛置身于19世紀的巴黎沙龍。
肖邦的個人生活頗受世人矚目,尤其是他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一段戀情。1837年,肖邦因為與18歲的Maria Wodzińska一段不幸的戀情,陷入了生活危機,正在這時,他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這段浪漫的戀情,使肖邦的音樂創(chuàng)作達到了他一生的最高峰,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然而1838年,肖邦被診斷出患有肺病,喬治·桑陪伴身體虛弱的肖邦,來到地中海瑪略爾卡島療養(yǎng),肖邦和喬治·桑共同生活到1847年,喬治·桑給肖邦一封告別信,永遠離他而去。肖邦與喬治·桑關(guān)系的決裂,使肖邦的病情加重。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巴黎逝世。巴黎瑪?shù)氯R娜大教堂為肖邦舉行了隆重的葬禮,3000多人前來參加。全法國的文藝界人士都來悼念肖邦,法國著名作曲家柏遼茲來了,法國天才音樂家比才也來了,唯獨缺少喬治·桑。應肖邦的請求,他的心臟被安葬在了華沙圣十字教堂左邊第二根廊柱下,上面寫著“這里安放著肖邦的心臟”。肖邦,這個“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終其一生,最終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
博物館的500件藏品中,不僅有肖邦的曲譜手稿、信件、文件、最后使用過的鋼琴以及與他有關(guān)的繪畫和雕塑等,還有2500多本相關(guān)資料以及照片等。被喻為最純真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肖邦,還是一位相當有才華的作家和畫家,可以看到,肖邦的畫作與他的音樂風格類似,充滿浪漫情懷。這座優(yōu)雅迷人又現(xiàn)代的肖邦博物館,據(jù)稱是歐洲最高水準的個人傳記類博物館。
80多年來,華沙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成為許多藝術(shù)家國際鋼琴事業(yè)的起點,這場演繹肖邦音樂的國際大師賽每年夏季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音樂家們,在杰出教授的指導下完善他們的技藝。對于普通的外國游客,熱情的華沙則用街頭“肖邦音樂長椅”這樣的方式,讓我們得以隨時沉浸在肖邦的音符中。2010年,華沙街頭永久性地放置了15處多媒體肖邦長椅,長椅用瑞典花崗巖制成,內(nèi)置多媒體音樂播放器,只需觸摸播放鍵,就能聽到肖邦的經(jīng)典鋼琴作品片段。長椅上還用波蘭語和英語鐫刻有肖邦生活軌跡的地圖、所在位置的相關(guān)信息和圖片代碼,人們可以用手機從網(wǎng)上下載音頻導游和肖邦音樂應用軟件。
肖邦博物館門前就有一把音樂長椅,我按下按鈕,聆聽著熟悉的《F小調(diào)敘事曲》,孤獨、熱烈、彷徨,又極富浪漫唯美的氣息。200年來,一切苦難和動蕩已經(jīng)重歸平靜,希望自己的祖國和平安寧,是這位用音樂寫詩的怪才最大的心愿吧。如今,華沙人可以在肖邦的旋律中,享受快樂的生活,想必音樂的力量是支撐他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