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鶴 韓偉
摘 要:水利水電工程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包含對于水利水電的勘測、規(guī)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各個方面。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技術與工程的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必須發(fā)展和運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從而推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而水利水電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更是構成整個水利水電工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章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1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特點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于水流的控制,而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因此,一定要加強質量意識,重視工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質量細節(jié),綜合考慮各種安全因素和可能發(fā)生的各種隱患,既要縱觀全局,又要從細微處入手,嚴把質量關,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出高質量的水利水電工程。
2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
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加強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對于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國家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大國,而人均的水資源占有量卻并不豐富,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水資源,使水資源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中發(fā)揮更加優(yōu)勢的作用,是當期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加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提高質量管理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水利水電的充分利用是人類文明和時代進步的產物。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而水利水電的施工技術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高技術含量的、先進的施工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于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只有全面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質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3 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方法
3.1 不同類型的基礎施工
對于淺基礎的施工,在不進行放坡作業(yè)的情況下,首先需要沿著測量基準灰線的直邊切割出一個槽邊的輪廓線,然后將作業(yè)面分別展開。為了有效預防和避免破壞地基土結構,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如當地工程地質資料、挖方尺寸等,進而實施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統(tǒng)的建造。
3.2 控制地基與基礎的強度
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施工,地基和基礎的強度一定要滿足建筑的施工要求,在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結構荷載的情況下,還必須滿足穩(wěn)定性的要求,這就要求地基和基礎的工作面要足夠大。此外,基礎還應該具有耐久的特性,因為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長期使用的工程,為延長工程的使用壽命,地基和基礎一定要牢固耐用。因為地基的建筑特點是埋于地下的,因此,對于其防潮性和耐侵蝕性也有一定的要求。為了避免建筑物的開裂、傾斜或者標高變化,還要對地基變形值進行控制,使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3.3 水利水電不良地基處理技術
有些地基存在著天然的性能缺陷,也就是所說的不良地基。這一類地基穩(wěn)定性差,無法滿足水利水電工程的要求。
3.3.1 可液化土層的處理
對于可液化土層的處理,需要將其清除,替換為具有較高強度和良好的防滲性能的材料,也可以進行振沖擠密或分層振動壓實等??梢夯翆訉τ诘鼗奈:υ谟冢湓陟o力或振動力的作用下,會導致孔隙水壓力上升,抗剪強度突然消失,進而引起地基下沉、產生滑移,失去穩(wěn)定性。對于建筑物來說,地基的穩(wěn)定性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地基失穩(wěn),就會給建筑物帶來極大的安全危機。
3.3.2 軟土地基的處理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的土質特征各有不同,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土質以軟土為主,這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軟土地基的存在引起不對稱沉降的發(fā)生,進而導致水利水電建筑產生裂縫和滲漏,這些無疑都會對工程的質量造成極大的危害。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我國在水利水電施工方面已經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于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也逐漸發(fā)展和日趨完善。有很多成熟有效的方法已經被應用到軟土地基的改造中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條件和工程要求,科學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淤泥地基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地質結構,通常采用水泥攪拌樁基礎的方式進行處理。
(1)排水固結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保持淤泥軟土地基的穩(wěn)定性,而且也能防止淤泥軟粘土地基沉降現象的發(fā)生,有加壓系統(tǒng)和排水系統(tǒng)兩個組成部分。
(2)換土法。這種方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不能滿足要求的土進行替換,通常在淤土層的厚度不太厚時采用。
(3)強夯法。該法將80kN的夯錘起吊到至6-60m處,夯錘作自由落體運動,勢能轉化為動能,作用在軟土上,從而將軟土夯實,主要應用與河流沖積、濱海沉積層等,可以獲得非常令人滿意的效果。
(4)旋噴法。此種方法通過旋噴機具把帶有特殊噴嘴的注漿管置于土層預定濃度,然后進行提升,使得水泥固化漿液與土體在高壓下混合,進而漸漸凝固并最終硬化,結成樁子,從而使地基防滲性能提高。
(5)振沖法。振沖法主要采用振沖器對混凝土進行振沖,利用振動和沖擊荷載的作用對土層進行分層振實或夯實,以加固地基。
(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這是一種通過將荷載平攤于地基,從而使得地基的承載能力獲得提高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將土工合成材料平鋪于地基表面,對于可能發(fā)生的塑性剪切破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進行抑制,減輕破壞的程度,阻止破壞的進一步擴大,進而實現提高地基承載能力的目的。
(7)灌漿法。灌漿法主要是將水泥砂漿、水泥漿、粘土漿、粘土水泥漿及各種化學漿材進行液化,而后將其注入地基介質中或建筑物與地基的縫隙部位,從而達到加固淤泥軟土地基的效果。
(8)硅化加固法。這種加固方法來源于對于電滲原理以及電動硅化法的充分利用。通常采用輪換等操作手段,通過使用網狀的帶孔眼的注漿管,在土中注入硅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融入土中的溶液經過特定的化學反應,能夠生成一種膠凝物質,這種膠凝物質不僅可以提高土顆粒之間的連接性,還能夠有效提高土體力學的強度。硅化加固法還可以活化土顆粒的表面,同樣起到對土體進行加固的效果。
(9)加筋法。加筋法是為了減少整體變形,并且同時達到增強整體穩(wěn)定的性能的目的。將抗拉能力強的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層中,土顆粒與拉筋之間產生摩擦力,使土與加筋材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從而提高地基強度。
(10)樁基法。如果淤土較厚,含水率較高,孔隙也比較大,大面積的深處理比較困難,可采用打樁法進行加固處理。
3.3.3 淤泥質軟土的處理
淤泥質軟土由于其質軟,易產生高壓縮變形、側向膨脹、滑移或擠出,影響上部建筑物的穩(wěn)定。常采取的處理辦法是:開挖清除、置換砂層、砂井排水、拋石擠淤、控制加荷速率、擴大建筑物基礎或采用樁基、預留沉陷量等方法。
參考文獻
[1]陶忠平.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不良地基基礎處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7(12).
[2]曹洪.論建筑企業(yè)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09(15).
[3]張志良.水利水電基礎工程與地基處理技術的現狀和展望[J].水利水電施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