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那年,我們高歌猛進

      2014-12-24 16:46:54沈志華韓鋼
      讀書文摘 2014年11期
      關鍵詞:整風毛澤東蘇聯(lián)

      沈志華+韓鋼

      “大躍進”:1958?還是1956或1955?

      韓鋼:我們通常一講“大躍進”就是1958年,其實不是,大躍進真正的開始是1956年,或者是1955年。為什么這么說?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1955年中國所設計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一個非常急促的時間里面,在中共看來是成功了。這點毛澤東根本沒有想到。毛澤東有兩件事情沒有想到,他自己也說過,第一件是1949年的政權更替這么快他沒有想到,第二件就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用今天的話說叫產(chǎn)權制度的變革,他也沒有想到這么快就完成了。

      這是他自己在1956年的1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慶祝北京市進入社會主義勝利大會”上說的。他說他沒有想到這樣兩件事,尤其是后一件,可以這么急促地實現(xiàn)。這對于毛來說有什么樣的意義呢?就是對他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刺激。

      他認為像產(chǎn)權制度變革,當然他說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樣的事情竟然都能夠在三年完成,那么中國的工業(yè)化,中國的教育、經(jīng)濟、文化,應該都沒有問題,完全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所以,1955年毛的一個意圖就是反右傾。什么叫反右傾?就是說各級官員都不要說有什么困難、有什么障礙,必須打破保守,后來叫做破除迷信。

      實際上在1955年、1956年的中共黨內(nèi),可以說毛澤東的這樣一個設計是一種氛圍,而且毛也以為他能夠發(fā)動。但是我想大家有的可能也了解,或者有的不太了解,就是1956年,毛澤東的這樣一次“大躍進”被另外一些中共的領導人成功地狙擊了,狙擊的人就是周恩來、劉少奇等。

      沈志華:借助蘇聯(lián)專家

      韓鋼:對。毛說他憋了兩年的氣,為什么憋了兩年?就是因為1956年要搞“大躍進”,而且“大躍進”已經(jīng)起來了,不信你去看1956年中國經(jīng)濟的計劃制定、增長速度,雖然不如1958年,但是那樣一個架式、那樣一個套路都已經(jīng)存在了。因為被狙擊了,所以八大就改變了原來的主題,就不是反右傾了。

      回到剛剛沈老師提的蘇聯(lián)專家。沈老師我們都知道,他是研究中蘇關系,中朝關系以及整個冷戰(zhàn)國際關系的一個著名的大將,而這本書(《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恰好寫的不是冷戰(zhàn)國際問題,而是講的內(nèi)政問題。但是這樣一位研究國際關系史的人來研究內(nèi)政問題,我們馬上會發(fā)現(xiàn)跟過去傳統(tǒng)意義上研究內(nèi)政問題的人,比方說像我這樣的人,大不一樣。他的視野不同,他有一個國際視野,所以才能成為大將。

      我們可以看他在敘述這樣一個“大躍進”的發(fā)動和醞釀的過程當中,不是簡單限于一個本國的視野,或者是本黨的視野,而是將其放在一個世界范圍內(nèi)來考量。這里面有很多非常復雜的關系,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可能我們對于大躍進的理解會有跟以前很不一樣的一些感受和認知。

      沈志華:韓鋼剛才的這個點題,我覺得點得非常到位,為什么我起了這么一個書名——《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就是因為前面有這么一個轉(zhuǎn)變,我們從黨內(nèi)的分歧或者黨內(nèi)的討論來看,有這么一個選擇的機會,就是剛才他講的,1956年制定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毛澤東就想把1955年的“冒進”繼續(xù)往前推進。

      他說“冒進”這個詞不好聽,后來不知是誰發(fā)明了“躍進”,他說“躍進”好,就用了“躍進”這個詞。但是后來周恩來帶頭反對。那個時候黨內(nèi)還有比較民主的氣氛,再加上劉少奇的支持,特別是蘇聯(lián)專家對“二五”計劃的意見,他們也否定那個比較冒進的計劃,比較支持周恩來他們搞的計劃,就是比較穩(wěn)步發(fā)展的計劃。所以到6月20日的時候,《人民日報》社論出來,就是既反右傾保守,又要反急躁冒進。到了9月就開“八大”一開,風向就轉(zhuǎn)了。這是黨內(nèi)的線索。

      只能學習蘇聯(lián)

      還有一條線索,就是國際的線索。正好蘇共開“二十大”,蘇共“二十大”對中共的刺激和影響也非常大,共產(chǎn)黨奪取政權以后,從本質(zhì)上講,因為它不是在城市里邊發(fā)展、在政壇上活躍的政黨,原來在農(nóng)村,然后鬧革命,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了一個王朝,再重新建一個政權,所以對這個國家的管理與經(jīng)營,沒有太多經(jīng)驗。而且又不像歷史上那種推翻一個王朝然后建立一個新的王朝的情況,像劉邦,朱元璋、李自成,他們可能沒有這個困境,因為他們可以繼承原來那個王朝的典制,可以直接拿過來用。

      但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不一樣,它要砸碎舊的國家機器。恩格斯、列寧早就講了,你不能繼承那個舊的國家,必須砸碎它。但舊的砸碎了,新的不知道在哪,怎么辦?學習蘇聯(lián)。這就是毛澤東為什么1949年就宣布向蘇聯(lián)一邊倒的主要原因。

      后來,我記得是1958年“大躍進”的時候,毛有個講話,說那時怎么搞社會主義,我們橫豎是不知道,只能學蘇聯(lián),這就是共產(chǎn)黨掌權以后的困境。既然學蘇聯(lián),自然就是以蘇聯(lián)為榜樣了,所以那個時候蘇聯(lián)的變化對中共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蘇聯(lián)“二十大”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這也涉及蘇聯(lián)解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統(tǒng)治那么多年,怎么一夜之間就垮臺了?人們找了很多原因,說什么戈爾巴喬夫叛變了,什么葉利欽怎么著了,但其實這都不是根本的問題。

      如果緊急狀態(tài)委員會這幫人性格堅定一點,可能他們就成功了,蘇聯(lián)就是另外一個樣子;或者那天葉利欽沒站在坦克上號召市民起來,那這個歷史可能又是一個樣子……但是所有這些都是偶然性的因素,就是它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

      包括戈爾巴喬夫的選擇。如果戈爾巴喬夫沒去休假呢,歷史可能又不一樣了。這些從歷史研究角度,都是偶然性的因素,不是主要的。歷史的趨勢,或者叫必然性,就是說它是朝著一個方向發(fā)展的,所以要真正找到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就要找那個必然性的原因,不是找那個偶然性的原因。偶然性的原因滿大街都是,不計其數(shù)。

      必然性的原因在哪?必然性的原因就在于這個制度沒有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來不斷地調(diào)整。我們跟資本主義制度做一個比較,就非常清楚。你想,從恩格斯那會兒開始,然后到列寧,那都一百多年前了,你知道當時做了個什么判斷?就是說,資本主義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帝國主義就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前夜”。endprint

      但帝國主義一直活到現(xiàn)在,這“前夜”老過不去,為什么?你得找原因。你說恩格斯比誰傻,列寧比誰傻?他們都是知識分子當中的精英,絕對的社會精英,可他們?yōu)槭裁醋龀隽诉@樣一種錯誤判斷呢?很簡單,就是他們都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不能自我調(diào)節(jié),它遇到了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這就是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私人占有制和生產(chǎn)社會化之間的矛盾。而對于這個矛盾,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制度自身不能調(diào)節(jié),不能克服,因為資本家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利潤。從一般的人性上講是這樣,誰沒事閑得把自己兜里的錢給別人,雖然也有做慈善的,但整體上資產(chǎn)階級不可能讓出來。

      但實際上,這一百年來,資本主義制度仍在穩(wěn)定地發(fā)展,為什么?因為它不斷調(diào)整,不斷變化,以適應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你反過來再看,蘇聯(lián)建立的制度就沒變,一直不變——不但沒有調(diào)整,沒有改變,更不要說改革,反而越來越僵化,最后就走到了盡頭,走進了一個死胡同。當戈爾巴喬夫想要改變的時候,為時已晚,哪都動不了了,其實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蘇共“二十大”在這個過程當中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戰(zhàn)后蘇聯(lián)想改,想變。你看從斯大林死了以后,就開始變化。其實這是一個集體的意識,就是要改變斯大林的做法,逐步地改變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體制、政治體制,所以才提出批判斯大林。為什么要批判斯大林?蘇聯(lián)人也知道,斯大林本來都被捧成一個神了,他活著的時候是全國人民、全黨、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敬仰的這么一個領袖,怎么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罪犯?

      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他們要改變斯大林的一些制度,改變斯大林的一些做法。但有這么一個領袖光環(huán)照著,你要他們怎么動?

      這就是蘇共“二十大”。就像毛澤東說的,批判斯大林,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揭了蓋子,捅了簍子。對于這個,毛看得是很清楚的。而蘇聯(lián)這個變化對當時的中共有很大的影響。為什么他們能夠起來對毛主席當時的一些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是有國際背景的。其實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李富春到蘇聯(lián)開會,就已經(jīng)把蘇聯(lián)的意見不斷地傳回來了,所以大家心里都有底,老大哥就是這么做的。

      還有,“八大”不提毛澤東思想也是這樣。當然,之所以不提毛澤東思想,主要還是因為斯大林批鐵托,這事是1948年發(fā)生的,所以1948年毛澤東就說,以后誰也別提毛澤東思想了,因為斯大林正在批鐵托,你這邊豎一個毛澤東思想,你不找事嘛。

      本來斯大林死了,這個禁錮是沒了,但問題是,斯大林死了后蘇聯(lián)又開始反個人崇拜,所以這個時機還是不合適,所以一直到“八大”,就再也沒有提毛澤東思想。

      從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轉(zhuǎn)型

      中共作為一個革命黨的任務,實際上在1956年初就完成了。革命黨推翻了一個政權,建立一個新政權以后,就對前朝遺老遺少進行改造,可以說這個任務基本完成了——地主沒了,資本家也都改造過來了,國民黨的散兵游勇也都收拾了,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也在鎮(zhèn)反肅反運動中給消滅了。(韓鋼:知識分子也成了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知識分子也改造完了。那會兒批《武訓傳》,批《紅樓夢》,批胡適,再加上按照蘇聯(lián)的模式進行院系改造,這樣就把英美對知識界的影響全部打消了,然后引進蘇聯(lián)的,從文化到經(jīng)濟。因為在共產(chǎn)主義理論當中,階級是看經(jīng)濟地位的,你有資本所以你叫資本家,因為他無產(chǎn),所以他叫無產(chǎn)階級。現(xiàn)在沒區(qū)別了,資本家沒了,都是無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也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還哪來的階級——富農(nóng)也沒了,地主也沒了,土地國有化,農(nóng)民都進了合作社。

      所以,革命黨的任務就是結(jié)束了,從邏輯上講應該轉(zhuǎn)入執(zhí)政黨時期,解決怎么來治理這個國家的問題?!鞍舜蟆痹O計的其實就是這樣,要搞經(jīng)濟建設。所以“八大”提出的一個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是先進和落后的矛盾,是先進的生產(chǎn)關系和落后的生產(chǎn)力之間的矛盾。這就是“八大”提出的一個綱領,一個口號。階級斗爭沒了,不是人和人斗了,是該跟天斗了,跟地斗了。

      1956年,中國氣氛一片大好

      圍繞這樣一項中心任務,就需要調(diào)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包括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還有各方面力量,再加上從蘇聯(lián)那邊又傳來關于黨內(nèi)民主以及批判個人崇拜等消息,所以毛澤東的動靜比蘇聯(lián)人還大。

      從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毛開始推行“百花齊放”,而且毛還喊過兩個萬歲的口號,就是“共產(chǎn)黨萬歲”和“民主黨萬歲”。什么意思?就是共產(chǎn)黨和民主黨共存,百花齊放,就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那個時候,他非常有信心,當時蘇聯(lián)人不理解,包括赫魯曉夫,就說“這樣哪行,哪能什么意見都往外說”。

      毛澤東還有一段關于香花和毒草的講話。

      韓鋼:4月28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他說春天來了,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

      沈志華:還說毒草也不怕,也讓它長,毒草不長出來怎么除?毒草只有長出來,我們才能除掉它。赫魯曉夫就不能理解,說你們那兒怎么毒草也讓長,我們這里鏟還來不及呢?

      所以,當時確實有那么一種氛圍,讓人感到非常輕松,非常新鮮,非常鼓舞,要大干一場,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這就是1956年國際國內(nèi)的一個氛圍。

      但一年以后,突然什么都變了。為什么?反右運動一搞,那是萬馬齊喑,誰都不敢講話,所以人都夾起尾巴,包括中央領導,之后就完全是黨內(nèi)一言堂。

      所以,我們回頭去看蘇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無論口號還是方針政策,基本是一致的,包括和平共處的外交方針,也是一致的,但為什么1957年以后就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我看了國內(nèi)的一些學者的研究,也不滿意,覺得沒解決我的問題,所以后來我就開始查檔案。

      我是從看原始檔案開始,看各省黨委的會議記錄,中共中央發(fā)的所有的電報、電話記錄,慢慢去找這個原因。找來找去,我發(fā)現(xiàn)這個事還得追到國外去,為什么?因為它是波匈事件以后發(fā)生的變化。這樣你就得研究波匈事件,然后又開始找波蘭、匈牙利的檔案,得先把波匈事件搞清楚。endprint

      搞清楚以后,我才知道,波匈事件是中國幫著處理的,具體是劉少奇跟鄧小平去的。劉少奇跟鄧小平回來以后,八屆二中全會開始發(fā)生變化。從八屆二中全會一直到1957年上半年(毛澤東發(fā)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這一段,其實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時間。

      波匈事件對中國共產(chǎn)黨有兩個特別大的影響。第一影響就是把毛澤東的影響帶進了歐洲。原來中國共產(chǎn)黨不管歐洲的事,1949年斯大林跟劉少奇早就說好了,中共管亞洲的事,蘇共管歐洲的事,兩家都管好了,世界革命就差不多了。

      中共把亞洲的事管得不錯,越南支持胡志明,支持朝鮮,并出兵跟美國人打仗。誰敢?中共敢,毛澤東敢,而且還沒打敗,至少把美國人給打得稀里嘩啦。

      但是蘇共就不行了,歐洲的事自己處理好。你看赫魯曉夫,完全沒有什么國際斗爭經(jīng)驗,什么行政管理他也沒做過,但他有小聰明,先扳倒了貝利亞,再扳倒了馬林科夫,最后掌權。但是面對東歐發(fā)生這一系列的事情,他手足無措,所以才請中國共產(chǎn)黨出山。毛澤東就派了劉少奇、鄧小平去,把什么都處理完了。

      他們回來以后,中共有一個看法,就是過去對形勢的判斷可能有問題,原來認為這個政權已經(jīng)穩(wěn)定了,沒問題了,革命階段就結(jié)束了,新的政權已經(jīng)在牢固的基礎上建起來了,但現(xiàn)在突然發(fā)現(xiàn)不對了。這就是第二個影響。

      波蘭事件不是這樣嗎?上街的都是工人。匈牙利事件也是這樣,拿起武器上街跟蘇軍作戰(zhàn)的都是市民、工人、知識分子,都是勞動人民。所以我們突然意識到,這個事情還沒有結(jié)束,鞏固政權的斗爭還要繼續(xù),所以,毛提出要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毛的眼光是很敏銳的,劉少奇當時也寫過類似的一篇。

      韓鋼:還比毛稍早一點,是在1951年。

      沈志華:當時人民內(nèi)部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這已經(jīng)在黨內(nèi)高層達成了共識。大家都認為,如果處理不好執(zhí)政黨和人民群眾這對矛盾的話,會影響到政權的鞏固。問題提出來了,怎么解決?如果你看十一屆二中全會的記錄,你就會知道,黨內(nèi)開始有點分歧了。

      劉少奇、周恩來、陳云、朱德等認為主要發(fā)生在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方針有問題,制度不一定有問題,比如,合作化是不是搞得過急過快,范圍過大?工人之所以不滿,是嫌工資低,因為公司合營以后,原來資本家經(jīng)營挺好,利潤高,發(fā)的工資多,現(xiàn)在一換,你沒經(jīng)驗,當然生意就做得不好,工資就低,所以工人不滿。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可以漲工資,允許私人辦學校,允許工廠自己蓋房子等等。當時說了好多問題,就是一個意思,調(diào)整黨的方針政策,以此來消除執(zhí)政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

      一貫思路:整風

      沈志華:但是毛澤東不是這么想的。毛澤東認為,主要是共產(chǎn)黨這個隊伍的思想有問題,工作作風有問題。一是因為進了城,掌了權,就驕傲起來了,看不起人民群眾了,就要多吃多占,搞特殊化了;而是當了官以后,開始滋長官僚主義,搞宗派主義,事情就咱們幾個人商量,把其他人排除在外。

      所以毛提出要“整風”。毛的這個想法其實是一貫的。你想想,為什么在西柏坡的時候,還沒進北京城,他就提出要防止資產(chǎn)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為什么讓全黨讀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寫那個文章什么意思呢?就是講為什么農(nóng)民起義成功了,得到了天下,但卻很快就被人趕出了紫禁城。因為農(nóng)民軍進城以后就腐化了,還有劉宗敏也去找陳圓圓了,這就得罪了吳三桂,本來吳三桂跟陳圓圓好,結(jié)果你把人給霸占過來,能成嗎?所以農(nóng)民軍就被腐蝕、腐化了,沒有了戰(zhàn)斗,最后被人打倒了。

      這個教訓,毛澤東的印象是非常深的。毛是中國五百年才能出一個的那種王者,他帶著隊伍奪取了政權,而且黨要永葆青春,靠什么呢?就要靠這支隊伍清廉,永遠保持朝氣,永遠有戰(zhàn)斗力……他有一系列的設計,比如,他反對工資制,反對軍銜制,他就希望都是公有制、配給制,這樣人就沒有欲望了,人就清廉了。你一弄工資,大家就都想多掙,你一弄軍銜,大家都想多掙。我記得“文革”的時候,看到他的一個講話,他就很煩那些為了一個將軍就痛哭流涕的人,認為沒出息,很看不起。所以他提出整風,就是要整思想,思想上想明白了,這個黨就沒問題了,但沒想到他這么一弄,引起了黨內(nèi)很多人的反感,自覺不自覺地,上上下下都有抵觸情緒。

      從“整風”到“反右”

      我查檔案,從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一直查看到云南,各省反應都不積極,暗中抵觸。中央也不積極,劉少奇他們也沒出來說話,所以毛澤東就很不愉快,就要借助民主黨派和知識分子來幫助共產(chǎn)黨整風。所以,整風的口號提出來以后,變成了“開門整風”。

      所謂“開門整風”,就是請知識分子、民主黨派給共產(chǎn)黨提意見。既然讓你們自己提你們不提,我就請別人來給咱提意見,非得要把共產(chǎn)黨這種官僚主義以及主觀主義等好好整一整不可,所以時間也提前了,到了1957年,他從南方回來以后,就召集開會,連下指示。

      但搞起來以后,又為什么從“整風”轉(zhuǎn)為“反右”了呢?

      本來毛澤東對“整風”很有信心,雖然當時很多人表示擔心,包括蘇聯(lián)人,說你不能這么整,容易引火燒身。但毛澤東說,中國不是匈牙利,中國出不了匈牙利事件,匈牙利是因為階級斗爭沒搞好,所以一有個風吹草動,階級敵人就都出來了。中國沒這問題。

      沒想到后來就真出事了。當時,1957年的5月初,其實還沒有那么復雜,但是毛很敏銳地聞到了這個味道,或者說有兩個危險傾向。就是當把民主黨派、知識分子給動員起來后,結(jié)果他們就真提意見了。他們提了什么問題呢?第一,懷疑共產(chǎn)黨的領導;第二,懷疑社會主義道路。或者說,一是懷疑領導能力,二是懷疑走的路不對。你說這不都是要命嗎?所以毛澤東開始謹慎了,這是到了5月份的中旬,具體的事我就不講了,大家可以慢慢看這書。

      整風失控:學運、工人罷工、農(nóng)民退社

      剛才說是到了五月中旬,那么五月中下旬就開始發(fā)生了其他的事件——519學生運動,北大大字報上墻,大學生上街,影響到天津、南京、上?!瓕W生運動一下就燒遍了全國幾個大城市。endprint

      而且也是在5月,又發(fā)生了工人罷工——當然,工人罷工其實跟整風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時間湊在一起了。特別是上海,我到上海查了上海市檔案,這方面的情況非常嚴重,主要是因為工資低,公司合營干部不懂業(yè)務,并且因為是在整風的階段發(fā)生的事,所以就失控了。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對執(zhí)政黨的管理來講,這是失招。

      再一個,農(nóng)民也出事了。農(nóng)民出事主要是因為合作化搞得過急過快,特別是二茬三茬搞土改的,就是像福建、湖南這些后解放的南方的一些省份,它不像東北、山西、河北等地搞得比較早,所以慢慢地大家也都服從了,比較順利地搞了合作化。但南方的福建、廣東、廣西這些農(nóng)民,剛剛分得土地,還握在手里,熱乎氣還沒過去,就給人收回去,所以非常反感。特別是1955年搞完秋收以后,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收入不如過去了,結(jié)果發(fā)生了大面積的退社,有的是整鄉(xiāng)的退社,再加上正好那年退伍軍人的事情沒處理好,陜西甚至出現(xiàn)了退伍軍人上街鬧事。所以,5月下旬的時候,毛澤東就感到問題嚴重了,他說了一句話,搞不好中國要出匈牙利事件了。

      “反右”不是“引蛇出洞”

      在這個時候,他才知道必須要把這個事情給扭轉(zhuǎn)過來??赡悴荒茉俑阏L,把自己整倒了,那怎么扭轉(zhuǎn)?原來都是你發(fā)動的,人家不說話,你逼著人說,你怎么講這個事?所以,只好“反右”。

      后來很多人都說“反右”是為了“引蛇出洞”?!耙叱龆础泵靼讍??就是本來蛇在洞里,你抓不著,就去勾引人家,逗人家,把蛇逗出來,再給斬了,這就叫“引蛇出洞”。過去研究“反右”的很多人,基本上都是這么說,說毛澤東開始搞整風的時候就是為了“引蛇出洞”,但我的研究不是這樣的。

      從我剛才整個邏輯下來,我覺得毛不是這樣的。他開始就是想“整風”,想好好整整共產(chǎn)黨的隊伍,只是后來事與愿違,所以到了5月下旬的時候,大概是5月24日、25日以后,毛才開始設計“引蛇出洞”。

      為什么?因為這個時候,他要整頓這個社會,避免出現(xiàn)匈牙利那種社會動亂。怎么辦?他必須得搞一場運動,把它壓下去。但是這個運動你不能沖著工人去,工人要求工資高,你不能說不行,不然不就真的跟那個“波茲南事件”一樣了?你也不能沖著農(nóng)民去,人太多,所以就只能沖知識分子來,因為他們是有思想的。農(nóng)民沒思想,農(nóng)民就是想要點錢,很好辦的事情;不好辦的就是知識分子,因為這些人有想法,而且到處去說,這不是影響社會團結(jié)嗎?

      所以,我認為毛澤東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防止社會出現(xiàn)動亂,防止整個國家失控。但是你要在哪做文章?我剛才說了,你一定不能做給農(nóng)民,又不能做給工人,那就只剩下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了,而且正好是他們提意見。

      其實這都完全是兩碼事,范圍本來也很小,就幾個座談會,這跟上海工人罷工有什么關系?跟廣東農(nóng)民退社有什么關系?當然,我剛才說了是有關系,因為這都是在毛澤東號召整風的氛圍下發(fā)生的事情,所以毛澤東還是要拿民主黨派和知識分子開刀。但現(xiàn)在開刀罪證不足,人家也沒說特別反動的話,至少到5月20日之前,我們看到的最多就是專家治校,說什么學校共產(chǎn)黨就別管了讓專家管之類的;還有就是民主黨派有職無權了——誰也指揮不了,沒人聽——這樣的話,希望能給民主黨派安排職務。但其實這都是具體問題,你也拿不到臺面上來。

      所以,毛設計了一招“引蛇出洞”。這個大概是5月20日以后毛澤東提出來的(這個有中共中央文件可查),而不是以前,這就是我跟以往研究反右一個最大的差別:我認為有“引蛇出洞”的策略,不是1956年,也不是1957年初,而是1957年的5月20日以后,而且也是后來被稱為“反右”的,當時根本就沒起這個名字了。

      到了真要搞這個的時候,他開始設計了,得拿出靶子,讓人心服口服。所以一直到大概6月8日以后,全國步調(diào)還不是完全一致,但都屬于“引蛇出洞”這么一個過程。

      然后就開始了“反右”,而且越搞越烈。最初的右派分子,定了多少人?400人,全國也就400個右派。但為什么后來就成了數(shù)十萬呢?說實話,最后這數(shù)十萬到底是怎么出來的,我也沒考察清楚,反正后來平反的時候說的是五十多萬。

      我仔細研究了很多個案,從中發(fā)現(xiàn)有些因素使得“反右”運動不斷地擴大化,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反右”還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前面的“整風”過程當中,有幾個月(不到一年),不少共產(chǎn)黨的干部都挨過批,前面一直不敢動,但心里卻憋著一股氣,所以毛主席一號召“反右”,他們提意見簡直就往死里整。這叫什么?反戈一擊,要整原來整我們的人。所以,“反右”運動到了基層以后就很難控制。

      事情正在起變化

      本來是一個形勢估計不足的錯誤,最后讓毛澤東一搞,反而成了英明領導,高瞻遠矚。這就是毛澤東,這事本來做錯了,但他想了一招就把它變成是對的事了。怎么辦的呢?他就改了個日子。你看《毛選》第五卷有一篇文章,就是《事情正在起變化》,寫的什么日子?5月15日。

      其實不是5月15日。你再看毛文集第七卷出版的時候,有一個注釋非常重要,這個注釋講,《事情正在起變化》在黨內(nèi)有幾個版本,最初,寫的是5月中旬,這可能就是毛最初起草的時候,但是這個版本說的是什么?不知道。然后中間修改了一次,第三次修改是6月11日,6月12日下發(fā),但這個時候毛澤東把那個日子改成5月15日。

      這一改什么意思呢?他就是要讓后人去理解,他是5月15日就提出了警告,而且那里邊說了,要引蛇出洞,讓他們把反動言論都說出來,然后聚而殲之。其實這是6月11日寫的東西,他把日期一改,歷史就變了,也引得很多后來的研究者認為毛澤東一開始就要搞引蛇出洞。其實不是這樣。

      “反右”運動之所以不斷地擴大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群眾運動。搞群眾運動,你很難控制它的范圍和輕重。凡是群眾運動,越激進越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拔幕蟾锩辈痪褪沁@樣嗎?把老百姓都煽動起來后,結(jié)果控制不住,所以后來越搞越多,人人自危,就跟這個很有關系。

      而且毛是動員全國搞,最后還在黨內(nèi)搞,在這個過程當中毛的理論——關于階級斗爭的理論——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因為他得解釋為什么要把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這些人給定到敵人的位置上,在理論上得有個說辭。毛澤東腦子來得快,他說,思想上的斗爭也是階級斗爭。這個理論后來越來越完備,到了“文革”的時候,世界觀的斗爭、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都是階級斗爭。

      雖然那會兒階級斗爭已經(jīng)開始在黨內(nèi)文件中出現(xiàn),但是當時還不是很明確,直到階級從經(jīng)濟領域轉(zhuǎn)向思想領域,才最終形成了完整的階級斗爭理論。

      1962年,毛澤東總結(jié)出來了,就是說,階級斗爭是一個綱領,要天天講、年年講、月月講,然后七八年搞一次。毛澤東覺得,他還是要整頓思想,一定得把所有人的思想統(tǒng)一起來。這就是毛后來的觀念,所以他后來就抓思想,抓意識形態(tài)。

      這樣到了1957年結(jié)束的時候,國內(nèi)的整個局勢就變了,誰還敢說話?你想想,別說知識分子了,因為最后反右反到黨內(nèi)了,所以黨內(nèi)也都老實了。

      (選自《臨淵》/嚴彬 馬培杰 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歡
      整風毛澤東蘇聯(lián)
      晉陜調(diào)查:行動上的整風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44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zhàn)
      1949,毛澤東點將
      用整風精神學習講話
      中華詩詞(2017年1期)2017-07-21 13:49:54
      錄毛澤東詞一首(草書)
      陽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58:59
      蘇聯(lián)出版節(jié)的由來及其變遷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9
      蘇聯(lián)克格勃第五局
      揮之不去蘇聯(lián)人心態(tài)
      關于蘇聯(lián)解體: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錯的
      吳自立“鬧事”與毛澤東復信
      湘潮(2009年7期)2009-08-17 05:26:06
      霍城县| 昌乐县| 兴安盟| 新营市| 武汉市| 聂荣县| 家居| 峨眉山市| 许昌市| 永吉县| 禄劝| 潞城市| 徐州市| 岗巴县| 玉山县| 涞源县| 中江县| 汶川县| 泰宁县| 沁源县| 五家渠市| 乌鲁木齐县| 普兰县| 大英县| 长兴县| 西峡县| 湖北省| 武安市| 喀喇沁旗| 广平县| 江永县| 云南省| 蓝山县| 利川市| 呼玛县| 新泰市| 冀州市| 西林县| 新田县| 阳江市|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