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健銘
搜索引擎進化論從“技術的極客”到“人性的快捷”
文/黃健銘
搜索引擎,在互聯(lián)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幾乎所有應用場景的發(fā)起,最早都來自于搜索——無論你需要什么,都是先搜索一下,才轉向到游戲,購物,視頻等場景??梢哉f搜索就像互聯(lián)網的空氣,無處不在,不可或缺。但在互聯(lián)網這個同樣商業(yè)化的領域,搜索引擎同樣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對抗、競爭、合作以及跟隨,才使得技術上有了更多的進步與變化。而這張搜索的圖譜也得以豐富起來。
24年前,一位麥吉爾大學的學生聯(lián)合幾位同學創(chuàng)造出了被看做是世界上第一款互聯(lián)網搜索引擎:Archie。這款搜索引擎是幫助用戶在遍及全世界的千余個FTP服務器中尋找文件的工具(當時還沒有http的應用)。
而在經歷了幾個相同類型的搜索引擎的發(fā)展之后,1994年雅虎誕生。并且在楊志遠的帶領下,雅虎在萬維網的搜索上作出了一番驚人的成就,以至在后來搜索引擎的很多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雅虎這個名字貫穿了整個搜索引擎發(fā)展的歷史。
1998年,谷歌公司成立,兩個創(chuàng)始人以google這個名字預示著自己互聯(lián)網無窮大(googol)的暢想。(默默無聞的)兩年之后,2000年雅虎放棄了Inktomi,通過布林和佩奇的服務支持自己的原生搜索結果。到此,谷歌終于得以進入巨頭的內嵌界面,成為與雅虎一同成長的大型企業(yè)。
與此同時,中國的百度也在2000年1月1日成立。在中國經歷過門戶網站鑲嵌的搜索引擎的次重要地位以后,搜索引擎終于獨立出來成為互聯(lián)網最重要的入口之一。谷歌與百度,正式朝著真正的搜索引擎企業(yè)前進,并且都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谷歌,是一家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yè),致力于互聯(lián)網搜索、云計算、廣告技術等領域,開發(fā)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聯(lián)網的產品與服務。百度(Nasdaq簡稱:BIDU)則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chuàng)立于北京中關村,致力于向人們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信息獲取方式。
2013年,谷歌在美國占據的市場份額大約是67%,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大約是67.2%,兩者在各自的發(fā)源國家所占據的比例非常接近,處于壟斷的地位。
谷歌搜索在發(fā)展之初就以技術上響應時間,做到極致為出發(fā)點,具有非常濃厚的美式思維。從最早的搜索結果的優(yōu)化,搜索時間的優(yōu)化,再到后來搜索欄的輸入文字后的智能提醒,再到搜索框的顯示寬度,每一種改變都是在使用上要用戶達到一個技術的機制,然后不影響自身的體驗。一個網上流傳的案例:“女漢子”瑪麗莎·梅耶爾對于谷歌首頁單詞的把控,經過多次調整,幡然醒悟。從那時起,主頁上有了一道鐵面無情的大閘。28!這是布林和拉里·佩奇能容忍的主頁上的最大單詞數,這就是谷歌追求的技術的極客路徑。
百度搜索最初與谷歌的發(fā)展路徑比較類似,但是憑著對中國群眾的了解,以及使用習慣,人性化方面的探索,做了一系列的改變。比如,我們熟知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此外,百度現(xiàn)在還有“輕應用”:通過搜索進行檢索與智能分發(fā),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知心搜索”“中間頁”:從行業(yè)出發(fā),通過搜索請求智能化地判斷所屬垂直行業(yè),并推送內容、產品、服務給用戶。以人性化為本,追求快捷和便利,一系列的導航類的引導,讓用戶把輸入和搜索轉化為更多的直接點擊,這些都是人性的快捷路徑。
當然,對于兩個同為技術型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雖然在路徑上發(fā)展有所不同,但是在一些技術上還是會相互在戰(zhàn)略上的跟隨以及微創(chuàng)新,而這支撐著企業(yè)自身市場擴大以及搜索技術的發(fā)展。
其中,圖像搜索(以圖搜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圖像搜索指的是用戶通過上傳圖片或輸入圖片地址,從而搜索到互聯(lián)網上與這張圖片相似的其他圖片資源,同時也能找到這張圖片相關的信息。2010年6月,Google圖片搜索入了圖像搜索功能(Google Search by Image),而具有相同功能的百度識圖,于2010年底上線。
2005年6月,百度知道發(fā)布,并逐漸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使用人數最多的問答功能性平臺。谷歌則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別推出了天涯問答和谷歌問答,連同新浪的愛問、騰訊的搜搜問答,形成搜索行業(yè)問答行業(yè)的另外一極。
百度在2011年提起中間頁計劃,即中間業(yè)務,一個在搜索引擎和傳統(tǒng)產業(yè)中間的狀態(tài)來給別人提供服務。2013年“去哪兒”網成功通過中間頁引流并在美國上市,證明了百度該戰(zhàn)略的成功。
谷歌的知識圖譜于2012年發(fā)布,其目的是更好的理解用戶搜索的信息,并總結出與搜索話題相關的內容。該項目先從餐飲類O2O這個點切入,為企業(yè)引導更優(yōu)質的搜索流量。
2013年8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正式推出“輕應用”,通過搜索進行檢索與智能分發(fā),解決用戶需求與開發(fā)者對接問題。同年11月,谷歌應用內搜索上線,它通過搜索關鍵詞后,與安卓市場關聯(lián),進行一些相關輕應用的推薦,增加實用性。
2013年9月,谷歌和百度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推出了即時和即用搜索。其中,谷歌的即使搜索主要做到了在設置完成后,用戶在搜索欄點完搜索以后,根據記錄的響應時間,馬上形成動態(tài)的頁面,減少響應時間;而百度的即搜即用則是通過關鍵詞匹配合作推薦的網頁應用,最快速度的完成搜索的請求,減少響應時間。
從“技術的極客”到“人性的快捷”,百度和谷歌兩者既激烈競爭,又相互學習、融合。那么,未來的搜索引擎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個性化搜索的創(chuàng)新:在80后、90后逐漸成為互聯(lián)網主導的日子里,個性化成為了一個無可避免的話題,而個性化的搜索引擎也是兩大巨頭需要考慮的創(chuàng)新,試想一下,當你搜索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搜索引擎會主動把你經常瀏覽的幾個視頻網站按瀏覽時長排序,并找出他們擁有這個電視劇的頁面,直接點擊即可觀看。
再有一個場景就是你輸入話費查詢,然后系統(tǒng)匹配你最常使用的移動運營商,然后進入子界面自動填寫您的賬號信息,直接完成專屬你個人手機號的花費查詢。
多媒體搜索創(chuàng)新:當你搜索一個“葛優(yōu)視頻”的時候,出現(xiàn)葛優(yōu)的新聞文本資料,最新劇照資料,視頻資料,微博號,微信號等等。從單媒體搜索出現(xiàn)多媒體的展現(xiàn),全方位的來滿足要求,在多媒體化的程度得到最大的加強。
還有更多有望在5年內實現(xiàn)的智能化、個人化、定制化的搜索功能,與可穿戴設備集合,到時可能只需在我們動動手指,說一句話,“谷歌眼鏡”、“百度眼鏡”就能夠很快的指引我們達到想要的結果,并且可以快速地展示給身邊的人看,做到搜索快、響應快、分享快,真正做到無限互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