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
有個人吃早點時要了一籠包子,餓極了的他吃第一個包子時,覺得特別好吃。吃第二個包子時,其味道遠不如第一個包子好,再吃下去,味道一個不如一個。吃到最后一個包子,他因飽足而產生了厭倦感,很勉強才把它吃下去。這種由開始對某一物件很感興趣,后來越來越不感興趣的過程,叫做“邊際效應”。
“邊際效應”是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提出來的,是指當我們接觸同一事物的次數(shù)越多,我們的熱情也就會越來越淡漠,并且漸漸走向乏味?!斑呺H效應”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會使人產生厭倦情緒,它也是不安定的效應,具有某種破壞性,甚至給人們帶來災害。近年有媒體報道,某企業(yè)接連發(fā)生十幾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也是“邊際效應”從中作怪。那些員工每天從事著完全相同的工作,開始時還有點新鮮感,越做越乏味、厭倦,加上工作時間長,待遇低,休假時間少,平時缺乏互動交流,業(yè)余生活枯燥等因素,使他們感到活得很累,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和行為。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邊際效應”呢?首先,要做到知已知彼,在它還沒有危害到我們時,就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被對方嚇倒。其次,在具體工作時,我們應盡快地尋找出克敵制勝的良方。比如,需要重復做某一件事情時,在還沒有產生“邊際效應”時,暫時終止手頭上的工作,轉移目標,休息片刻,或做做工間操,或找旁人說說話,或打打球,下下棋,換換胃口,放松一下自己,千萬不要強迫自己長時間地做自己不喜歡甚至討厭做的事情。
(摘自《大眾衛(wèi)生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