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物理教學不只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取得物理知識的過程,還應當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高中物理教材涵蓋了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還有近代物理學,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經(jīng)過不懈努力、鍥而不舍的科學探索取得的。對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中學生而言,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增強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全面提高廣大中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科學探索;科學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實驗
學習物理知識是重要的,但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更是會讓學生受益匪淺。以下為本人探討如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培養(yǎng)中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一、讓學生用心體會生活、感受科學探索
科學探索的過程固然曲折、復雜,常常不被人所理解甚至要為科學探索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是生命。這是我們要有的科學探索精神,為之犧牲的信念。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探索都是如此慘烈。正如牛頓所說:“真理的大海,讓未發(fā)現(xiàn)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
前,任我去探尋?!逼鋵嵑芏辔锢碇R還是蘊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體會、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也不忘科學探索發(fā)現(xiàn)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頓在蘋果樹下,看到成熟的蘋果落地了,耐心思索,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生活在自然中,所有物理知識和我們的生活那么息息相關,只要你用心去體會,總會有收獲。當你坐車的時候,你就可以把自己看成靜止的,那么路邊的樹就動起來了,當有人在屋子外面喊你的時候,你未見其人卻聞其聲,你就可以感受聲音可以衍射……這樣就在無形中體驗了科學家科學探索的思維和推理方法,可以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索精神去探尋科學知識。
二、耐心實驗,理論聯(lián)想實際
物理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去體會,更應通過實驗去驗證讓人信服。物理知識只有理論是不夠的,還要實驗的驗證。正如劃時代的麥克斯韋提出了電磁波理論,當時許多物理學家對此持懷疑的態(tài)度。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注意到感應線圈高壓電極的間隙處有時會產(chǎn)生火花放電現(xiàn)象。他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深入研究,用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為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實驗基礎。當然物理學是離不開實驗的科學,物理知識是可以通過實驗去驗證的。在實驗中學生不會感覺到物理知識的抽象,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樣更能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實驗過程,是耗時耗力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嚴謹、認真。實驗不是粉飾理論,應該是實事求是的實驗,允許誤差的存在。因此,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探索得出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例如控制變量法等;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耐心且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
三、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人們?yōu)槲锢韺W的理論大廈幾乎完美的結構感到自豪的時候,普朗克為了解釋當時困惑人們的黑體輻
射問題,將不連續(xù)性引入了物理學,提出了能量量子的概念。這種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正是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培養(yǎng)的科學探索精神的內涵之一。正是因為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的概念,愛因斯坦運用普朗克的量子思想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可是不管是量子思想還是光量子概念,都與經(jīng)典物理學格格不入,人們很難接受量子的思想,普朗克也曾對量子論產(chǎn)生過動搖??墒钦怯辛诉@種敢于打開禁錮人們思想枷鎖的科學探索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才可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進入神奇的微觀世界,去揭開一個又一個物理奧秘;才有如今,量子理論成為物理學,甚至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并廣泛地應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的許多方面,如用紅外遙控器轉換電視頻道,去買東西的時候,看到的黑色條碼……這種勇于進行科學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我們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的,這將使學生讀書而不唯書,在學好物理知識的同時,敢于對未知領域或現(xiàn)行物理知識提出新的觀點和看法,并對小心嚴謹?shù)目茖W探索精神進行科學探索,逐步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科學探索的學習習慣。
四、持之以恒,團結協(xié)作
科學探索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當然一個科學探索過程往往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因此,科學探索的方向和目標應該在團隊中形成共同的目標并明確各自的任務。當然科學探索的過程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吃得了苦,懂得堅持到底才會勝利。科學探索過程有了共同的探索目標和方向,那么就要求學生間關系和諧通力協(xié)作,因此,要學會集思廣益,懂得傾聽團隊成員想法,互相取長補短,團結協(xié)作,學會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在團結協(xié)作中互相學習,積極進取,共同成長。因此,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多創(chuàng)造學生間協(xié)作的機會,讓他們在科學探索中深厚友情,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持之以恒的科學探索精神,這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葉仁輝.論科學探索精神[D].上饒師范學院,2009.
[2]梁樹森.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J].教育研究,2006(06).
[3]王軍翔.論科學素養(yǎng)與新課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12).
作者簡介:傅依鶴,男,1984年出生,本科,福建仙游人,仙游現(xiàn)代中學物理組二級教師。
?誗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