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社
所謂以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xiàn)的功能特征。對于初中英語而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能夠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并達到實現(xiàn)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下面,我就從創(chuàng)設主體教學情境、改變評價方式這兩方面對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課堂進行探討。
一、創(chuàng)設主體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我們首先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所以,身為課堂教學活動引導者的我們,應該依據(jù)具體教學內容,建構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情境,以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學習“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這一單元時,在教給學生禮貌提要求和表歉意的相關內容后,我們可為學生設定一個情境,如李明在家做作業(yè),但是鄰居在家開著窗戶大聲看電視,于是李明要求鄰居關上窗戶,以免打擾自己學習。然后,在班里依次挑選兩名學生讓他們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單詞和句型進行情景劇的演練,面對這種接近真實場景的交際場合,學生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而且課堂氣氛顯得異?;钴S,這樣,我們既做到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同時也鞏固了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與技能。
二、改變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熱情
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教師只把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當作唯一的評價標準,且與學生的學習互動不多,即使有互動,也只是運用口頭語言做“對”與“不對”的簡單評價,這樣形式單一且死板機械的評價方式,既無法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也無法發(fā)揮出教學評價的真正作用和實效。所以,鑒于此種狀況,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且使用激勵性和肯定性的語言,這樣,學生在享受到參與課堂教學的愉悅感后,才能對日后繼續(xù)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煥發(fā)出極高的熱情。
比如,在我們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正確時,我們可對學生說:“Excellent”“perfect”“you are special”在學生讀完單詞或朗讀完一篇文章之后,我們可以說“You are good at reading.”“Your pronunciation is perfect.”;在較差學生取得進步時,我們可以說“Im glad that you made progress.”“I knew you could do it,now you have got it”...這樣,我們通過與學生進行不斷的教學互動,且運用激勵性語言給予評價,在日后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會煥發(fā)出更高的參與熱情。
總之,在以弘揚學生主體性為教學宗旨的今天,我們絕對不能再對學生進行滿堂灌,而是留出充裕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也才能真正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霍瑾予.淺論初中英語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方法研究[J].校外英語:教研版,2012(12).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