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燕
摘 要:初中物理會考中,浮力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在解答浮力題時,如果認真分析理解題目,采用定義法、稱重法、阿基米得原理法、平衡法等方法來解答,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定義法;稱重法;阿基米得原理法;平衡法
初中物理會考中,浮力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下面我來談?wù)動嘘P(guān)浮力習題的幾種解題方法
一、定義法(或為差值法)
例1.一個梯形鐵塊,用細線系住浸沒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20 N,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46 N,則該鐵塊受到的浮力為多大?
分析:因為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所以由F浮=F向上-F向下=46 N-20 N=26 N,直接能計算出浮力的大小。
二、稱重法(F浮=G物-F讀)
例2.一個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在空氣中稱讀數(shù)為27 N,把它浸沒在水中稱測力計讀數(shù)為17 N,此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 N/kg)
分析:金屬塊浸沒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比在空氣中稱時示數(shù)變小,這是因為金屬塊受到了水的向上浮力作用,所以F浮=G-F=27 N-17 N=10 N
三、平衡法
此方法僅適用于物體一部分浸在液體中,即漂浮狀態(tài),或完全浸沒在液體中,即懸浮狀態(tài)時,可根據(jù)“F浮=G物”求浮力。
例3.將質(zhì)量為800 g的銅塊(體積為2 dm3)放入水中靜止時其所受浮力是多少?
分析:此題沒有明確銅塊是實心還是空心,所以銅塊放入水中的狀態(tài)不能確定。但我們可以求銅塊密度:ρ銅=m/V=0.8 kg/2×10-3 m3=0.4×103 kg/m3,因為ρ銅<ρ水,所以銅塊放入水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即F浮=G銅
當然僅僅靠死記硬背這些方法還不夠,得學會理解分析題目,挖掘隱含的條件。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如圖所示,同一只密度計,先后放入密度為ρA和ρB的兩種液體中,靜止時如圖所示,則密度計在哪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
■
分析:這種題目學生往往由于粗心大意而直接應(yīng)用阿基米得原理來判斷,只看體積而忽略密度,從而能得到FA
總之,正確理解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得原理、熟練掌握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等都是正確解答浮力題的關(guān)鍵。因此,當我們拿到題目后,不要著急解題,應(yīng)先分析理解題,在理解了題目的基礎(chǔ)上,進行解答就能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誗編輯 段麗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