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選
(河南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河南 信陽 464133)
薔薇屬(Rosa)是薔薇科薔薇亞科中的一個大屬,全屬約有200余種,廣泛分布亞、歐、北非、北美各洲寒溫帶至亞熱帶地區(qū),其中亞洲是野生薔薇種類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地區(qū)。我國是薔薇屬植物的現(xiàn)代分布中心,原產(chǎn)我國的薔薇屬植物約有95種,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各省區(qū),尤以云南和四川最為集中[1]。它是薔薇科已進化為灌木的主干之一,許多種為林下、林緣灌木,或為建群種(黃薔薇、小果薔薇等),有的種類(黃刺玫、木香花等)我國各地廣泛栽培。研究表明[2-3],薔薇屬植物大多花期很長,至少可達一季半或兩季,且花形各異,花色豐富,果實美麗,觀賞性極佳,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植物材料。薔薇屬植物花美芳香,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還有很多種類在食用、藥用、提煉芳香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而且,薔薇屬植物對生境的要求不嚴,抗寒耐熱,抗旱耐淹,幾無病蟲害,適應性極強,非常適宜城市園林中應用。
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南部的豫鄂兩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 N 31°46′~31°52′,E 114°01′~114°06′。面積2917hm2。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以過渡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要保護目標。保護區(qū)內(nèi)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水量1118.7mm,無霜期220d。由于保護區(qū)地處北亞熱帶的邊緣,淮南大別山西端的淺山區(qū)。受東亞季風氣候的影響,具有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和山地氣候的特征。適宜的氣候、復雜多樣的地理環(huán)境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不同區(qū)系植物的分化提供了發(fā)育的條件,使雞公山成為南北東西多種區(qū)系交匯之地,是連接華東、華北和華中植物區(qū)系的紐帶,同時是豫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保存了較多古老、孑遺、珍稀樹種所形成的稀有珍貴樹種群落以及較多的特有種屬。雞公山自然保護區(qū)以生物的多樣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森林植被的典型性而聞名國內(nèi)外,享有“中州綠色明珠”、“豫南綠色寶庫”等盛譽。同時,雞公山也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旅游區(qū),是我國著名的四大避暑勝地之一。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雞公山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工作,曾多次進行實地調(diào)查,采集標本,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4-7],重點進行薔薇屬植物生境與性狀的觀察記錄、拍照,同時采集標本。
通過野外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雞公山自然保護區(qū)薔薇屬植物有13種,其中野生種類有10種,栽培3種(見表1),種數(shù)占我國薔薇屬植物總種數(shù)的13.7%。其中月季花、玫瑰為栽培觀賞種,木香花有栽培也有野生,其他10種為雞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原產(chǎn)種。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我們按個體數(shù)量的多少劃分為常見種、稀有種和瀕危種三類。懸鉤子薔薇、金櫻子、小果薔薇、野薔薇、黃薔薇、鈍葉薔薇、木香花等7種為常見種;擬木香、傘房薔薇、尾萼薔薇、繅絲花等4種為稀有種;玫瑰和月季花為瀕危種。
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不同區(qū)域的種類和個體數(shù)量在水平分布上又有明顯的區(qū)別:在保護區(qū)核心區(qū)的李家寨保護站和遠離旅游景點的武勝關保護站,種類和個體數(shù)量都明顯多于其它區(qū)域;而靠近旅游景點的新店保護站和南崗保護站的種類和個體數(shù)量則明顯較少。從水平分布的情況看,種類數(shù)量及個體數(shù)量的分布和植被的完好率成正相關,與人為活動成負相關。
表1 雞公山自然保護區(qū)薔薇屬植物資源
雞公山的薔薇屬植物資源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庭園觀賞、室內(nèi)盆花的理想種類。有些種類已經(jīng)在花卉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玫瑰,月季等,已是各地廣泛栽培的種類。現(xiàn)將有開發(fā)潛力、觀賞價值較高的雞公山薔薇屬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及主要利用價值歸納如下:
玫瑰(Rosarugosa):直立灌木,高可達2m;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1.5~4.5cm,寬1~2.5cm;花直徑4~5.5cm,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紅色至白色;果扁球形,直徑2~2.5cm,磚紅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輕壤土,在粘壤土中生長不良,開花不佳,雞公山有栽培。鮮花可以蒸制芳香油,油的主要成分為左旋香芳醇,供食用及化妝品用,花瓣可以制餅餡、玫瑰酒、玫瑰糖漿,干制后可以泡茶,花蕾入藥治肝、胃氣痛、胸腹脹滿和月經(jīng)不調(diào)。果實含豐富的維生素C、葡萄糖、果糖、蔗糖、枸櫞酸、蘋果酸及胡蘿卜素等。種子含油約14%。
月季花(Rosachinensis):直立灌木,高1~2m;小葉片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2.5~6cm,寬1~3 cm;花幾朵集生,稀單生,直徑4~5cm,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紅色、粉紅色至白色,倒卵形;果卵球形或梨形,長1~2cm,紅色?;ㄆ?~9月,果期6~11月。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微帶酸性沙壤土最好,雞公山有栽培?;?、根、葉均入藥,花含揮發(fā)油、槲皮苷鞣質、沒食子酸、色素等,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痛癤腫毒。葉治跌打損傷。鮮花或葉外用,搗爛敷患處。
野薔薇(Rosamultiflora):攀援灌木;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花瓣白色,寬倒卵形;果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ㄆ?~7月,果期8~10月。多生于山坡、灌叢或河邊等處。根、果實用于關節(jié)痛、面神經(jīng)癱瘓、高血壓癥、偏癱、燙傷,花用于暑熱解悶、口渴、嘔吐、不思飲食、口瘡口糜。
金櫻子(Rosalaevigata):常綠攀援灌木,高可達5m;小葉片橢圓狀卵形、倒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2~6cm;花單生于葉腋,直徑5~7cm,花瓣白色,寬倒卵形;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ㄆ?~6月,果期7~11月。喜生于向陽的山野、田邊、溪畔灌木叢中,海拔200~600m。根皮含鞣質可制栲膠,果實可熬糖及釀酒。根、葉、果均入藥,根有活血散瘀、祛風除濕、解毒收斂及殺蟲等功效;葉外用治瘡癤、燒燙傷;果能止腹瀉并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小果薔薇(Rosacymosa):攀援灌木,高2~5 m;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稀長圓披針形,長2.5~6cm;花多朵成復傘房花序;花直徑2~2.5 cm,花瓣白色,倒卵形;果球形,直徑4~7mm,紅色至黑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多生于向陽山坡、路旁、溪邊或丘陵地,海拔250~700m。根入藥可祛風除濕,收斂固脫。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腹瀉,脫肛,子宮脫垂。葉可解毒消腫,用于治癰癤瘡瘍,燒燙傷。
根據(jù)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的計劃,要全面保護經(jīng)濟植物的多樣性。而雞公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植物資源是其保護目標之一。要保護好薔薇屬植物的種質資源,首先要進一步做好資源清查,了解雞公山自然保護區(qū)薔薇屬植物資源的狀況,然后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為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其次,要保護好植被和減少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薔薇屬植物有其適合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并切實減少濫采、濫挖帶來的資源損失。第三,對分布區(qū)域狹窄、種群數(shù)量少的種類應采取保護措施,保存基因資源。第四,對品質優(yōu)良、適口性強、營養(yǎng)價值高、發(fā)展前景好的種類要進行規(guī)模引種,同時加強引種馴化工作,并開展優(yōu)良品種選育和快速繁殖技術的研究。第五,綜合利用薔薇屬植物的多種價值,如野薔薇從整體看,花可供觀賞、提煉芳香油,根可提取栲膠,根、種子及花又為常用的中草藥,各有特效。因此對每一種植物應綜合利用,充分發(fā)揮開發(fā)種類各有用組織和器官的利用價值,挖掘資源的利用潛力。
[1] 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觀賞園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3.
[2]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七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360-453.
[3] 馬燕,陳俊愉.我國西北的薔薇屬種質資源[J].中國園林,1990,6(1):50-51.
[4] 丁寶章,王遂義.河南植物志(2)[M].鄭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5] 谷粹芝.中國薔薇科值物分類之研究(六)[J].植物研究,1990,10(1):1-14.
[6] 朱長山,楊好偉.河南種子植物檢索表[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
[7] 朱長山,楊好偉,王根軒.河南薔薇科植物新記錄[J].河南大學學報,1994.24(1):85-89.
[8] 章銀柯,江燕,朱煒.我國薔薇屬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前景[J].種子,2009,28(8):68-70.
[9] 冷華昌,端木忻.中國薔薇屬果實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及其綜合利用[J].林產(chǎn)化工通訊,1994(1):52-53.
[10] 曹亞玲,何永華,李朝鑾.薔薇屬38個野生種果實的維生素含量及其與分組的關系[J].植物學報,1996,38(10):82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