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揚 陳彩蘋 陳天聞
(南通市港閘區(qū)檔案局、南通市崇川區(qū)城東街道政法綜治中心、南通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分局,江蘇南通,226005)
2010年6月16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我們的母親駕鶴西游,壽高80歲。在整理遺物時,我們發(fā)現了母親珍藏的不同時期、不同顏色的“選民證”共10張。凝望著一疊稀有的選民證,我們一家人感慨萬千,對于子女中從事檔案工作的人來說,更是如獲至寶。
母親珍藏的第一張選民證,是新中國第一次普選的選民證。這張選民證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文字豎排法、繁宋體印刷、黑色毛筆字填寫。上方自左至右橫排“選民證”3個大字,中下方內容分為三部分:右邊的“注意”欄目,標明“一、憑證參加選舉;二、只準本人使用”;中央一欄是姓名、性別和年齡,分別用毛筆寫著傅芳、女、二十五歲;左邊是填發(fā)機關和填發(fā)時間。選民證上蓋有“宜春縣民主鄉(xiāng)選舉委員會”方形大紅印章。另外9張選民證的年代分別為1956年、1958年、1961年、1965年、1980年、1990年、1992年、1997年、2002年。
母親于1930年農歷七月初十出生于江西省宜春縣,1949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母親的第一張選民證是在1954年2月領取的,她在宜春縣民主鄉(xiāng)劃分的選區(qū)參加了選舉,投下了自己莊嚴神圣的一票。
傅芳(前排左一)與陳天揚(后排右)、陳彩蘋(后排中)、陳天聞(后排左)
母親的第二張選民證是1956年11月18日填發(fā)的,正上方蓋有“許家塘街道辦事處”紅色橫條印章,左下方蓋有“宜春縣宜春鎮(zhèn)選舉委員會”大紅圓形印章,反面蓋有“已參加選舉”紅色橫條印章。這一年,由于全國農業(yè)合作化,全國鄉(xiāng)的行政區(qū)劃普遍擴大。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務院的提議,對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作了調整,增加了縣鄉(xiāng)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舉行了第二次基層普選。
第三張選民證是1958年3月22日填發(fā)的,選民證中央位置蓋有“宜春縣新田鄉(xiāng)選舉委員會”大紅圖形印章。同年,由于人民公社化和行政區(qū)域的擴大或建制合并,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再次調整各級人大代表名額,規(guī)定經上級政府批準后,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可以超過《選舉法》規(guī)定的名額。
第四張選民證是1961年元月12日填發(fā)的,紙張顏色特別黃,且非常粗糙,那時是我們國家的困難時期。選民證上蓋有三枚紅色印章,中央偏右處有兩枚:一是“已參加宜宥鎮(zhèn)選舉”長方形豎排印章,二是“湛郎大隊選區(qū)”橫排長條印章。左下角蓋有“宜春縣宜宥鎮(zhèn)選舉委員會”圓形印章。母親這期間在中國人民銀行宜春專區(qū)中心支行和宜春縣支行下屬的營業(yè)所,及宜春專區(qū)三陽煤礦、宜春陶瓷廠、宜春縣供銷社等單位工作過,所以參加了不同選區(qū)的選舉。
1962年6月,母親從江西宜春調至江蘇省南通市交通局財務科,后又在南通地區(qū)行政專署交通局養(yǎng)路段、南通市稅務局城區(qū)分局內勤組等單位工作過,1965年6月調至南通機床修配廠(后來的南通第二機床廠)財務科工作。同年12月20日她領到了南通市選舉委員會頒發(fā)的選民證,這是第五張。選民證的紙張為黃色,正下方騎年蓋月處印有“南通市選舉委員會”紅色圓形印章。這是她第一次在南通市參加選舉。史料記載:1963年,經過決議,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由1226人增加到3000多人。這次代表名額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增加更多的各界人士到人民代表大會中來。在基層選舉中增加了流動投票箱等舉措。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把新中國建國以后逐步建立起來的民主和法制破壞殆盡。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被迫停止活動,人大代表失去了作用,基層代表的選舉也就停止。分別印發(fā)給母親的1965年12月20日和1980年3月的兩張選民證見證了這一段歷史,這14年間民主選舉竟是一段空白?!拔幕蟾锩贝輾Я苏诓粩噙M步的選舉制度,公民的正當權利被剝奪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進入了新的發(fā)展時期。1979年7月1日,全國人大五屆二次會議通過了《地方組織法》和《選舉法》。決定縣和縣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作為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在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上出現了3項重大突破:一是選民有聯合提名候選人的權利;二是推行差額選舉;三是縣、公社(鎮(zhèn))兩級人大代表均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代表任期也由過去兩年一屆改為三年一屆。反映這一時期民主發(fā)展歷程的是母親的第六張選民證。這張選民證1980年3月由“南通市城中區(qū)選舉委員會”印發(fā),選民證的顏色改為粉紅色。后來,每次區(qū)級人大代表選舉,選民聯名提出候選人很多,經過幾次反復篩選,再定正式候選人,這使選舉民主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1986年7月母親從第二機床廠退休后,一直在南通市崇川區(qū)任港路新村居住、生活。其間她參加了轄區(qū)6屆人大代表的選舉活動,保留了4張選民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今,已有60多年時間了,這10張選民證,既體現了一位共和國公民對自己以主人翁態(tài)度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無比珍惜,同時又見證了60多年來我國民主政治的進程。
我們敬重母親的民主情結和檔案情結,從而更加懷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