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相信世上沒有不調皮的孩子,只是因孩子的個性差別,他們的調皮程度也不同而已。在幼兒園這個孩子的世界中,你每天都會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讓你驚訝的地方,而“廁所”是孩子每天必須去的地方,每天也都在悄悄地上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事件一:開學后的某一天中午,孩子們正在安靜地用餐。突然從廁所傳來了極為吵鬧的聲音,我走進去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由于“漱口”引發(fā)的事端。每天中午用完餐以后,孩子去廁所漱口時都會發(fā)出細碎吵鬧的聲音,有好幾次我都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們趁“漱口”的機會,在里面玩水,甚至還有的孩子在比賽誰吐出的水柱高。而今天也是這樣,苗苗在自己漱口時,便和身邊的孩子一邊玩水一邊喊叫,“我比你吐的水高,我比你吐的水高,”結果就被其他的孩子告狀了。
事件二:每次當老師說:“請要上廁所的小朋友去上廁所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都喜歡三三兩兩結隊去,等了好長時間,一部分小朋友已經(jīng)出來,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還有部分小朋友在衛(wèi)生間里遲遲不進教室,我走近一聽,他們在里面聊的正熱鬧呢:“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到揚舍去了,我還去了肯得基,我們還去了公園;我爸爸帶我到公園里去玩,我們還在公園里劃船的呢,我玩得好開心;我媽媽帶我喝喜酒,我看到新娘真漂亮………”原來如此,再看看那些已經(jīng)坐好座位上的小朋友,平時都是一些比較內向,不怎么愛講話的孩子。
通過這兩件事情,我深深地意識到,我們老師在安排孩子一日活動的時候,小朋友是按照老師的安排去活動的,有些老師就是怕孩子太吵太鬧了,就一直在說:不要吵了,坐下來,把你的小嘴巴閉上。也有的時候老師為了班級活動秩序井然就引導幼兒:小朋友,不要吵了,我們來唱一首歌,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兒歌、古詩等等——要求孩子們上完廁所后馬上回到座位上。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求孩子安靜的做事情,活動遵守規(guī)則,其實反思一下,有時候我們對孩子就像是唐僧對待孫悟空一樣念個不停,老師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自由聊天和自由活動的時間。
因此我們在安排幼兒活動是要盡可能的給孩子一些聊天或者活動的時間。因為孩子也需要交流,讓孩子把所見所聞講出來,不但給了孩子自由聊天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一些有組織的活動中,也會幫助幼兒學會交往,培養(yǎng)孩子團隊合作精神。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時候是需要安靜的,什么時候是可以自由交談快樂玩耍的,等孩子真正明白并掌握了,才能讓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井然有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