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子到比特的轉移,極大程度地提升了人們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效率。
我們不能否認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成為很多人不可離開的必需品。如果現在開始,辦公室和家里的網線被剪斷,手機的數據功能被停用,相信有不少人會立即抓狂吧。互聯網對我們已經如此重要,但僅僅在20年前,它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只不過是科學家實驗室里的高科技,跟自己沒什么關系。
在著名的《數字化生存》這本書里,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信息化時代,使用計算機和網絡能夠高效率地處理和傳輸信息。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產業(yè)模式需要處理物理實體,即使存儲信息的介質也是由無數原子組成的“笨重”的光盤和磁盤。從原子到比特的轉移,極大程度地提升了人們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效率。
這本20年前出版的著作關注的是當時信息化對當時世界的影響,到了今天,這些當時看起來超前的觀點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默認的常識。但是信息設備、互聯網、智能化不會止步于比特世界,現在網絡覆蓋已經足夠廣泛,相關技術和硬件已經成熟而廉價,比特又開始影響原子了。
過去一兩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智能硬件就是明證。蘋果高管離職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一個溫控器,讓家里的溫度可以與個人的智能設備和互聯網緊密關聯;智能可穿戴設備大爆發(fā),我們的心跳、睡眠、步行距離都可以被實時監(jiān)控和統(tǒng)計;傳統(tǒng)上與信息處理無關的冰箱和洗衣機也開始與網絡連接,它們可以統(tǒng)計能耗、發(fā)送狀態(tài)信息并被遠程控制;小電器的智能更是時髦,這年頭凡是帶插頭和電池的新產品,不能用APP客戶端來控制都不好意思見人。
我們正處在時代的轉折點上。再過20年,相信很多人已經可以對自己的后代夸耀:老子見識過沒有網絡、只有網絡和網絡就是一切,你們呢?我的想象力是不是有點兒夸張了?我并不這么認為。iPhone第一代發(fā)布到現在不過7年時間,7年前,甚至可能是5年前,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智能手機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功能、快速的網絡連接、炫目的屏幕而且價格只要2000元嗎?
隨著普及數量的爆發(fā),網絡、信息處理的硬件性能還會提升,價格則會越來越便宜;而網絡覆蓋的擴展、速度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也是可以預期的。這兩者與傳統(tǒng)物理世界的結合,必將給我們帶來比信息化社會更大的改變。當一切能用電的東西都具備信息處理能力、網絡連接能力之后,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它的中文翻譯“物聯網”會讓很多人認為這是個高大上的概念,與自己關系不大。但Things其實是所有東西,它必將進入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就像20年前很多人不認為PC、互聯網跟自己關系很大,而今天已經須臾不可分離的狀況一樣。
即使在今天,IOT也已經離你很近了。WIFI智能插座或者智能手環(huán),它們只要幾十塊到幾百塊,但它們已經是最貼近普通用戶的IOT應用??此浦荒艽蜷_和關閉電源的智能插座沒什么用處,但你不妨試試看,借助它你能讓家里老電器的控制更隨心所欲。更復雜一些的設備,比如空氣凈化器,加入信息處理和連接能力之后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利用它們,充分發(fā)揮設備的價值。
在智能生活的場景中,我認為當前最大的挑戰(zhàn)是真正的互聯互通。如果手機的定位系統(tǒng)能告訴所有電器你已經離開家,想必是極好的。但是目前一個廠家的不同產品之間還能互相聯系,而跨品牌的溝通并不容易。指望有個中央服務器管理這些設備不太現實,更有前途的我認為是有一個開放的協議,讓這些智能設備在沒有中央管理的網絡中互通有無——和互聯網一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