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
在小提琴演奏中,最核心也是最難掌握的技巧之一就是音準問題。最令教師頭痛的也莫過于音準問題了。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高級者,在練習或者演奏過程中,音準都是最難攻克的難關。
小提琴拉不準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小提琴除了四根空弦是固定音高之外,其他所有的音都是靠演奏者自己在紙板上尋找,紙板上既沒有標示也沒有記號,這無疑給初學者在音準把握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次,小提琴的音律較為復雜,這增加了音準的難度。但這并不表明音準問題就得不到解決,只要掌握好科學的演奏方式,把音拉準是不難實現的。通過多年的練習實踐與研究,對于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重視視唱練耳的訓練
小提琴聲包含著類似于人聲的美感和歌唱性,這一直是器樂演奏進行模仿和追求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強調并且教育學生平時應有意識地多聽優(yōu)美的旋律或者動聽的歌唱,并記住當時的印象、情緒、速度,使自己對優(yōu)美的性質、形態(tài)有明確的感悟,這樣在演奏過程中才能讓樂器代替自己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從內心把音樂生動地唱出來,把內在的熱情通過琴聲發(fā)展、敘述出來,這樣便會逐步形成動人的音樂。因此,當孩子學拉第一弓的時候,老師首先要教會孩子唱四根空弦,即G、D、A、E。先學會唱,有了內心的歌唱,再去拉,再去演奏。演奏是為了表達樂曲的情感,樂曲表達的情感要演奏者首先體驗,這種體驗的實質與進行,就是內心歌唱。有了它,演奏才有標準,才有進行的目標與方向,才能打動你的聽眾。
(二)建立正確的左手姿勢
抓住正確的手型。當學習到一定程度,需要接觸雙音時,我認為三、六、八度中,應先練八度的一、四指建立,也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手型框架。另外八度的音準練習對換把的移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松馳效果。三度較難,應多聽低音,搞清楚大三度、小三度手指的位置。六度稍容易一些,應聽高音,同時也要清楚大六度、小六度手的位置,在移動中有一個手指不要離弦。在四把位以上,食指側邊離開琴頸,拇指和手的不同位置接觸琴身,同時保持兩點接觸小提琴。這樣的目的在于鍛煉手指的力量和訓練手指在各把位的手感。但是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拇指與手背的放松,不要把琴捏死。
(三)音階的練習
大多數小提琴練習者和演奏者,偏愛拉一些抒情、節(jié)奏感強的曲子,最抵觸的就是音階練習。但往往最枯燥乏味的就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在大多數的音樂作品中,那些高難度的精彩部分都是由各種音階組合而成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xié)奏曲中40和60小節(jié),那一串串華麗的半音音階,門德爾松e小調協(xié)奏曲中第40小節(jié)那氣勢宏偉的八度琶音等等,到處都能見到音階的影子。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師海菲茨說過:“小提琴演奏技術的基礎就是音階,它是小提琴演奏技術最重要的方面。”如此可見,練習音階是多么的重要,一定要每天堅持練習,對解決音準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無論學習什么樂器,最基礎的訓練都不可忽視。現今學習樂器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真正能堅持練習的卻很少。讓孩子喜歡上學琴,掌握正確的練琴方法是一門教育藝術,優(yōu)秀的啟蒙老師是關鍵,家長的堅持也很重要。把握好文章中提到的三點內容,對解決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將會有很大幫助。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