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醫(yī)正骨結合溫針治療頸源性高血壓30例

      2014-12-31 03:27:59劉金穎陳曉強馬春花張秀梅馮迎輝盧廣宇樊巧芝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4年34期
      關鍵詞:頸源風池穴椎動脈

      劉金穎 陳曉強 馬春花 張秀梅 岳 麗 馮迎輝 盧廣宇 樊巧芝

      1.河北省三河市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北三河 065200;2.河北省三河市醫(yī)院內科,河北三河 065200;3.河北省三河市醫(yī)院急診外科,河北三河 065200;4.河北省三河市醫(yī)院院感科,河北三河 065200;5.河北省三河市醫(yī)院腦科,河北三河 065200;6.河北省廊坊市醫(yī)院內科,河北廊坊 065000

      頸源性高血壓是因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頸椎退行性改變以及頸部損傷等各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因素致使脊柱力學不平衡而致肌張力失衡,骨關節(jié)輕度位移,刺激或壓迫頸部的血管、神經,致使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及血管痙攣,臨床較為常見,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屬繼發(fā)性高血壓范疇[2],癥狀除高血壓外,還伴隨頸椎病的諸多癥狀,此類高血壓口服降壓藥物通常效果不明顯,血壓的高低隨頸椎病的病情而波動,通過治療頸椎病,血壓往往可以得到控制。 本研究采用新醫(yī)正骨結合溫針治療頸源性高血壓30 例,并以普通針刺結合口服降壓藥物治療30 例作對照觀察,效果較理想,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 例病例均來自于三河市醫(yī)院針灸科門診2010 年8 月~2013 年8 月收治的頸源性高血壓患者,將60 例隨機抽取的患者,按照就診的順序依次編號為1、2、3、4……60,之后按照楊樹勤主編的《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第3 版)中提供的隨機數(shù)字表,對60 例研究對象賦值,規(guī)定對應隨機數(shù)字為偶數(shù)的患者歸入治療組, 而對應隨機數(shù)字為奇數(shù)的患者歸入對照組,每組30 例。治療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18~65 歲,平均(41.5±23.5)歲;病程6 個月~10 年。 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0例;年齡20~63 歲,平均(41.5±21.5)歲;病程6 個月~10 年。 所有患者無高血壓家族病史。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

      根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 年修訂版)》[3]及《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擬定:①所有患者1 周內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經過同一醫(yī)生用同一血壓計非同日3 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 Hg。 ②頸部X 線片,正位可見頸椎鉤椎關節(jié)增生,棘突偏歪,寰齒間隙不對稱,側位可見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椎體緣骨質增生,頸椎椎間隙變窄及項韌帶鈣化等。 ③臨床表現(xiàn):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功能受限,頭痛、眩暈,胸悶、心悸,耳鳴,失眠多夢,上肢疼痛麻木及后頸枕部麻木或疼痛等。④查體:頸部肌肉緊張,病變頸椎椎旁常有壓痛,患側肩胛骨或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椎動脈扭曲試驗陽性,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頂試驗陽性。 ⑤血壓波動與頸部癥狀相關,排除原發(fā)性高血壓及各類其他原因導致的高血壓。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新醫(yī)正骨療法[5],即旋轉復位療法:患者端坐,術者立于其后,囑患者放松,頸部前屈10°~15°先深度觸摸檢查患者頸椎,了解棘突偏歪或小關節(jié)錯位等病變。如果有病變即可予手法復位。以右側為例,使患者頸部前傾35°,左側偏45°,術者左手張開,拇指抵于患椎關節(jié)棘突的右側,余四指置于頸椎對側。右上肢肘部呈半屈位,托住患者下頜,囑患者向右側自主旋轉頸部至最大限度,然后雙手協(xié)同用力,將頭頸沿矢狀軸示方向提牽,同時左手拇指順勢向右頂推,將偏歪頸椎棘突撥正,聽到彈響聲的同時可感到指下頸椎棘突左移回位。然后術者可用拇指和示指二指指尖按摩雙側風池穴,手法以由輕到重,由淺入深,以患者忍受為宜。 最后順壓頸部的棘突及韌帶,松解局部的肌肉痙攣及纖維結節(jié)。溫針療法:患者取坐位,將藥物艾條切成2 cm 長的艾柱備用。 針具采用漢醫(yī)牌針灸針0.30 mm×50.00 mm 毫針,取雙側頸椎夾脊穴、雙側風池穴,先用碘伏對穴位及周圍皮膚進行嚴格消毒,以與皮膚呈75°角向脊柱內側斜刺入。 深度為0.5~0.8 寸,施用手法,使患者取得酸麻沉脹的感覺,留針不動,于針柄處裝上艾柱,然后用火點燃(注意防止艾柱脫落灼傷皮膚),艾柱燃盡后反復施灸,行針30 min。 新醫(yī)正骨隔兩日1 次,溫針每日1 次,10 d 為1 個療程,2 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3.2 對照組 普通針刺:患者取坐位,針具采用漢醫(yī)牌針灸針0.30 mm×50.00 mm 毫針, 取雙側頸椎夾脊穴、雙側風池穴,先用碘伏對穴位及周圍皮膚進行嚴格消毒。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針,以與皮膚呈75°角向脊柱內側斜刺入。進針深度0.5~1.0 寸,不做提插捻轉。 留針30 min。 1 次/d。 10 d 為1 個療程,2 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口服降壓藥物:硝苯地平緩釋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98)10 mg,每日2 次,口服,20 d 后評定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關于高血壓的療效判定標準制訂及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擬定:顯效:①舒張壓下降10 mm Hg 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 須具備其中一項。 同時頸肩部疼痛,頭痛、眩暈等頸椎病癥狀明顯改善,頸部活動功能正常,陽性體征消失,勞累后偶爾出現(xiàn)癥狀加重,休息后癥狀可自行緩解,工作和生活基本正常。有效:①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 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 Hg,未達到正常范圍;③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 Hg 以上。 須具備其中一項。 同時頸肩部疼痛,頭痛、眩暈等頸椎病癥狀有所改善,頸部活動功能好轉,還有部分陽性體征,勞累后出現(xiàn)癥狀加重,休息后癥狀不可自行緩解,工作生活仍受到一定影響,仍需治療。 無效:血壓未達到以上標準,且頸肩部疼痛,頭痛、眩暈等癥狀無變化,陽性體征如前者。以顯效+有效來計算總有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AS 8.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6%,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6 <0.05)。見表1。

      3 討論

      頸源性高血壓表現(xiàn)為血壓增高及頸椎異常[7],是因頸椎間組織失穩(wěn)或錯位,或組織松弛、痙攣、炎癥等諸因素直接或間接刺激頸交感神經、椎動脈而引起腦內缺血,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而致中樞性血壓異常[8]。頸源性高血壓需對因治療,特別是針對解除或緩解頸交感神經、椎動脈卡壓刺激[9]。

      新醫(yī)正骨療法是馮天有教授創(chuàng)立的針對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的中西醫(yī)綜和療法[10]。 頸椎頸髓疾病,如出現(xiàn)偏頭痛半伴高血壓,絕大多數(shù)為頸源性高血壓,約90% 屬環(huán)樞關節(jié)半脫位或失紊[11]。 因為頸部的環(huán)樞關節(jié)活動范圍最大,容易發(fā)生錯位,而椎動脈在這兩個關節(jié)行走迂曲變向多,所以環(huán)樞關節(jié)錯位可直接壓迫椎動脈,影響血液循環(huán),引起腦部缺血缺氧,引起血壓升高。另一方面,頸上交感神經節(jié)位于頸1~3 橫突前方,環(huán)樞關節(jié)錯位可刺激或壓迫頸上交感神經節(jié)引起血壓升高。所以針對這個關節(jié)進行調整后血壓下降顯著。 利用新醫(yī)正骨旋轉復位治療頸源性高血壓,其機制是撥正偏歪的棘突,糾正頸椎小關節(jié)的紊亂,使其恢復正常的頸椎解剖位置,解除或緩解有關血管及神經系統(tǒng)的壓迫或刺激,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癥,建立正常的力學結構,使頸椎的內外達到平衡狀態(tài)。

      溫針療法屬灸法的一種,又稱“溫針灸”、“針柄灸”,古時稱“燒針尾”[12],是在毫針針刺后,在針尾加置艾柱,點燃后使其熱力通過針身傳至體內,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此法始見于東漢時張仲景的《傷寒論》。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對此法敘述較詳。 以后歷代都有沿用,此法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 溫針灸結合了針和灸的治療特點,具有溫經散寒、調和氣血、祛風通絡、除濕利關節(jié)的作用。

      頸椎夾脊穴與風池穴均位于頸項部,頸椎夾脊穴為經外奇穴,位于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之間[13],從解剖學角度講,交感神經干及其各交通支與脊神經聯(lián)系點在體表的投影與膀胱經背部內側線上的腧穴基本一致[14]。其針灸效應與植物神經的調節(jié)有關[15]。風池穴歸屬足少陽膽經,為手、足少陽、陽維、陽蹺之會,為治風之要穴,其深層是椎動脈和延髓[16]。 針刺風池穴有疏風解表、清肝利膽、調理諸陽、清利頭目的作用[17-20]。溫針灸頸椎夾脊穴及風池穴,艾灸產生的熱度刺激皮膚,并通過毫針直達穴位內部[21-23],松弛痙攣的肌肉,緩解軟組織對椎動脈的壓迫,解除椎動脈的痙攣,增加了腦部血供,改善了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還能降低脊神經的應激能力,消除組織水腫,促進炎癥的吸收,達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24-25]。

      綜上所述,通過新醫(yī)正骨療法可使脊柱沿縱軸旋轉的瞬間撥正偏歪棘突,移位的椎體恢復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溫針灸頸椎夾脊穴及風池穴將針刺及溫熱直接作用于頸椎周圍組織,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加快炎性物質的吸收及消散。在頸源性高血壓的治療上體現(xiàn)了明顯的相互協(xié)同作用。 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這兩種方法結合治療頸源性高血壓,簡單易行,療效確切,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1] 包春宇,劉兆強.頸源性高血壓的認識與治療[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0,19(4):333-334.

      [2] 劉洪濤.頸椎部位與高血壓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9):1421-1423.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 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3-28.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4-205.

      [5] 馮天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2:242-245.

      [6]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

      [7] 葉利斌,盧婷婷,吳漢元.頸源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新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9B):3146-3148.

      [8] 王佩琛,王昌盛.手法治療頸源性高血壓72 例分析[J].河北醫(yī)學,2009,15(11):1324-1325.

      [9] 嘉士健.針刺配合推拿整復治療頸源性高血壓34 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4,20(1):80-82.

      [10] 閆松,丁衛(wèi)星.新醫(yī)正骨法治療頸椎病106 例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11,30(2):135-136.

      [11] 潘之清,潘旭東.頸源性高血壓四十年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頸椎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國康復醫(yī)學會,2004:4-7.

      [12] 陳德成.溫針療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1990,(1):23-24.

      [13] 安光輝,趙毅,孫鵬.夾脊穴治療頸椎病的理論與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1):129-131.

      [14] 楊英姿.夾脊穴臨床運用初探[J].針灸臨床雜志,1997,13(10):33-34.

      [15] 穆善升,于洋.風池穴加夾脊電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1):36-37.

      [16] 何迪英,蔡華萍.推拿結合溫針灸治療72 例頸性眩暈療效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6):117-118.

      [17] 王甜,孟智宏.以風池為主針刺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8):66-68.

      [18] 項小林,汪佳,董明.溫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3,33(12):1661-1662.

      [19] 何旭鵬.運動頭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6):49-50.

      [20] 宋傳彬,林秀云,高曉明,等.三維立體牽引對椎動脈型頸椎病顱內血流動力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6):15-17.

      [21] 張國福,楊陽,李華南,等.熱敏灸療配合中藥內服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4):242-244.

      [22] 蔣宗倫,許清華.穴位注射聯(lián)合內服中藥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40 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3):322-324.

      [23] 趙中平,蔡樹鵬,段芳燕,等.川芎嗪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8):27-28.

      [24] 楊才德,魚靈會,于靈芝,等.針刀樞椎棘突松解術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評價[J].世界中醫(yī)藥,2014,9(1):89-91.

      [25] 陳達祥,梁慶華.頸椎手法推拿結合針灸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3,8(5):549-551.

      猜你喜歡
      頸源風池穴椎動脈
      以“四天穴”為主針刺治療頸源性耳鳴驗案
      受風寒風池穴上貼蒜片
      中醫(y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探究
      通督調神針法結合推拿治療頸源性失眠的臨床觀察
      按風池穴緩解頸椎不適
      風池穴
      飲食科學(2016年9期)2016-11-18 16:26:16
      彈撥頸外橫突治療點治療頸源性肩周炎126例
      推拿配合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89例
      三針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10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源性眩暈44例
      宁阳县| 宜兰县| 务川| 峨眉山市| 禹州市| 诏安县| 金寨县| 长沙县| 太湖县| 灌云县| 扎赉特旗| 泸州市| 来安县| 冀州市| 宁明县| 永丰县| 达尔| 临颍县| 吐鲁番市| 封丘县| 武功县| 九龙坡区| 阳曲县| 南靖县| 远安县| 新津县| 临清市| 南充市| 广宁县| 保康县| 洛南县| 类乌齐县| 大姚县| 萨迦县| 新化县| 颍上县| 思南县| 大埔区| 航空| 郓城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