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胡文娟
總理為什么帶作家去拉美“搞推銷”
文| 本刊記者 胡文娟
Why Take Writers to Latin America
5月18日至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四國進行了正式訪問。此次拉美行,總理的隨行人員名單中除了豪華的企業(yè)家陣容,還出現(xiàn)了三位知名作家: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還有在西語世界較有名氣的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麥家。
總理去搞“推銷”,帶企業(yè)家是要談合同,帶作家去又有何玄機?
5月21-22日,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鄉(xiāng)——哥倫比亞舉辦,總理帶領的代表團中,就包括鐵凝、莫言、麥家以及蔣方舟等幾位作家。研討會上,兩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分別發(fā)言,著重介紹了各自國家文學發(fā)展現(xiàn)狀,并就中拉、中哥文學交流互鑒發(fā)表了獨到見解,可謂人文交流的一場盛會。23日,李克強又帶著作家們出席了中國—拉丁美洲人文交流互鑒系列活動,與兩國文化界人士一同參觀查文文化、印加文化文物和中華文明起源圖片展,總理還跟現(xiàn)場的一位秘魯作家說:“我們是老鄉(xiāng)”。
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是始終貫穿著總理此次拉美四國之行的主線之一。正如莫言在活動現(xiàn)場接受人民網(wǎng)記者采訪時所說,中拉相隔遙遠,像神話一樣,中拉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所帶來的效應非同一般,對加深雙方人民的了解和友誼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總理此次拉美出行,不僅帶去了硬實力,還帶上了軟文化,中拉之間的軟性人文交流為總理此次“推銷”搭建了一個無形的平臺,也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樹立了一個好案例。據(jù)報道,除了此次總理出席的中拉人文交流活動,中拉之間也將在文化,教育等領域開展多項國家層面或者民間的交流合作項目,促進兩個相隔萬里的古老文明相互了解,同時也開通了雙邊老百姓的對話渠道,加強交流、溝通。這是中國加強同拉美國家間的政治信任,加深友誼,進行文化輸出,樹立積極、正面的大國形象的有效舉措。這也就是為何總理去“推銷”中國的高鐵,能源,制造業(yè)時候除了帶上企業(yè)家,還帶上作家的用意。
今天,中國“走出去”的規(guī)模、深度、廣度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要發(fā)展,要開放,就要有更多個“中國走出去”,而這其中企業(yè)的走出去無疑是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中功不可沒的。但企業(yè)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一定都是歡迎和掌聲,也會遇到挫折,難題。在與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進行投資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有資金,有人才,有設備,但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種種困惑和難題?我們要向總理學習,在文化、宗教、生活習慣、法律制度等方面做好功課。文化交流會增強雙方認同,既有助于經(jīng)濟合作,更是一門更高境界的“生意”。
編輯|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